玄武湖建于哪个年代?玄武湖公园的历史沿革
玄武湖建于先秦时期。玄武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汉玄武湖分别称作秣陵湖、蒋陵湖。南朝时,玄武湖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宋元嘉年间湖中两次出现所谓的“黑龙”,湖名开始改为“玄武”。玄武湖环湖路全长9.8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米,周围分部着众多的南京著名景点,环湖路西南半边为南京明城墙围绕,城墙外便是繁华的都市,静与闹仅一墙之隔。

中南玄武湖菱洲生态乐园位于菱洲岛,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城市生态型主题乐园,有跳伞奇缘、激流穿梭、空中巡游、小小飞行员、木马圆舞曲、龙卷风暴、旋转飞碟、骑士对对碰、萌物天地、阿尔法星球历险记、休闲广场、悠闲时光沙滩区等游乐设备掩映在300多棵参天古木和湖畔原生态植被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度假、生活体验。

菱洲是玄武湖内的湖心岛之一,面积为104200平方米,因洲上昔日盛产菱角,且洲形似菱而得名“菱洲”,旧称麟洲。东濒钟山,有“千云非一状”的钟山云霞,宛如游龙,气势雄伟,山顶常有紫金色云霞,故有“菱洲山岚“之称。环洲向东过菱桥可达菱洲,处于玄武湖中心位置,与翠洲南北遥遥相对,位于玄武湖东南,从菱洲向南经台菱堤即可从解放门出玄武湖。
玄武湖在哪里 玄武湖介绍
1.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又称后湖、北湖。
2.玄武湖的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成为皇帝操阅水师的场所,并被辟为皇家园林,南岸建有华林园、乐游苑等皇家宫苑;北宋时,江宁府尹王安石“废湖还田”,玄武湖因此消失二百多年;元朝时,经过两次疏浚,玄武湖重新出现;明朝时,设为后湖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时,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玄武湖成为游览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玄武湖公园的历史沿革
早在大约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与南京人的生活发生了联系。史载东汉建安末年,诸葛亮出使江东路过秣陵(今南京),作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风水评价,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如今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
玄武湖古称桑泊,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秦始皇灭楚后改金陵为秣陵县,玄武湖更名为秣陵湖,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地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遂名“蒋陵湖”。从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汉玄武湖分别称作秣陵湖、蒋陵湖。南朝时,玄武湖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从东晋到梁代,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隋唐以后,玄武湖随着都城的北移,逐渐衰落下来。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
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宋元嘉年间湖中两次出现所谓的“黑龙”,湖名开始改为“玄武”。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
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或许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因而又称玄武湖。玄武湖曾两次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
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这个政策下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宋神宗时,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一直到了元朝疏浚措施完工之后才稍获改善。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经过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图上出现。隋唐时期,南京的城市地位一落千丈,玄武湖也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
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面对玄武湖地位的沧桑巨变大发感慨。到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钟山和玄武湖的真正复兴是在明代。明代对这两片区域有三个重大影响。
一是玄武湖于洪武初年成为贮存全国人口、田亩档案(时称“黄册”)的“黄册库”所在,也禁止民众入内。二是把城墙建到了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三是在钟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今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从而彻底把原先连绵一片的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黄册的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如今的中央档案馆)。玄武湖从此作为一代禁地,与外界隔绝了二百六十多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肆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湖面仅及六朝时期的三分之一,且在中洲(梁洲)建黄册库,作为明朝政府贮藏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的库房禁地,不允许一般人随便进入。
时人乃有“瀛洲咫尺与去齐,岛屿凌空望欲迷。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的讽喻。清朝康熙、乾隆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同治以后,其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庙,并增建湖心亭、大仙楼、观音阁、赏荷厅。
后清大臣左宗棠还修筑了连通孤凄埂与梁洲的长堤,解决了游玄武湖“必自太平门出,令舟而行”的不方便状况。清宣统元年(1909),端方、张人骏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筑新堤,扩大湖内绿地,徐绍桢又建陶公亭及湖山览胜楼。清末、民国时发生了第三次重大改变,即开始向“公共园林化”方向发展。
1840年以后,随着西风东渐,面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在中国出现,其起源地就在离南京不远的上海。公益性的“园林”概家园林等向“公园”形态转变。1909年,清政府在南京筹办“南洋劝业会”,两江总督端方决定把玄武湖开辟为对社会开放的公园。1911年,玄武湖被辟为公园,后又开玄武改回玄武湖。
1928年9月又改园名为“五洲公园”。1934年4月,重改“五洲公园”为“玄武湖园”一批建筑如玄武厅、诺那塔等先后落成。解放以后,玄武湖大规模扩建改造,迁出湖民,广植花草,多增景点,面貌全新。
2005年底,景区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玄武湖公园自2010年10月1日起免费开放。。
玄武湖的来历
玄武湖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历史上的湖面要比现存的广阔得多。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
“玄武”这两个字的意义指的是“北方之神”,“玄武湖”和“北湖”这两个名词没有多大的差别。“玄武”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四神之一,它的具体形象是龟与蛇的复合体,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共同代表著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中玄武湖实际上就是北湖的意思。扩展资料: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5公里,占地面积502公顷,水面约378公顷,原湖更广。玄武湖西、南两面紧邻明城墙,西以玄武门、南以解放门为出入口。古代时周长为40里。玄武湖形似火腿,湖泊分成三大块,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较浅,西南湖水最深,东南湖其次,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使玄武湖水系完全处于人工控制之中。玄武湖属于浅水湖泊;南北长2.4km,东西宽2.0km;湖底质较厚,平均达70cm,以细粒粘土为主;主要入湖沟渠有7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家大塘,北部与护城河、金川河相通,南部与珍珠河相接。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