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湖是谁建的?南京的玄武湖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玄武湖是宋文帝刘裕建的。446年,南朝宋文帝刘裕效仿汉武帝,把玄武湖当作长安的太液池,运用“三山一池”的造园手法,拟利用疏浚泥土,在湖中建方丈、蓬莱、瀛洲三座小岛,喻为海上“三神山”,这是“太液池”的来历。虽然他建造三神山的设想被“尚书右仆射何尚之固谏乃止”,不过这并没有妨碍宋文帝将玄武湖建成为皇家园林湖泊,并根据都城四神布局的需要,改称“玄武湖”。玄武十景分别为:五洲春晓、侣园馨风、莲湖晚唱、台城烟柳、古塔斜阳、九华朝晖、鸡鸣晚钟、西堤秋月、月湖笙歌、古墙明镜。

玄武红莲是源于南京玄武湖的品种,现今遍布全国。玄武红莲最早成名是在清代中期,当时玄武湖内种植了大片的莲花,被列为中国八大观荷胜地之一。玄武湖植荷历史悠久,六朝时已闻名天下,历中上满湖皆荷,船只能在荷叶里开出的“萦纤一水”中划行。玄武红莲是玄武湖的特色植物,其颜色比大红稍浅,娇艳动人。玄武红莲花瓣更大、色彩更浓艳。为了游客可以亲近玄武红莲,玄武湖设计了一种画舫,专门用来深入荷塘赏荷,重现“莲动下渔舟”的美景。

玄武湖环湖路全长9.8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米,周围分部着众多的南京著名景点,环湖路西南半边为南京明城墙围绕,城墙外便是繁华的都市,静与闹仅一墙之隔。北岸自西向东依次为神策门公园、南京火车站,东岸自北向南依次为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情侣园、白马公园,南岸自东向西依次为太平门、九华山公园、古阅武台、南京武庙、鸡鸣寺、解放门、台城,西岸自南向北依次为玄圃、玄武门、杉林氧吧、万三花园,其中西岸和南岸均有南京明城墙为依。
玄武湖的来历
玄武湖是在岩浆侵入体和断层破碎的软弱部位,经过风化剥蚀发展而成的湖盆,历史上的湖面要比现存的广阔得多。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
“玄武”这两个字的意义指的是“北方之神”,“玄武湖”和“北湖”这两个名词没有多大的差别。“玄武”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四神之一,它的具体形象是龟与蛇的复合体,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共同代表著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中玄武湖实际上就是北湖的意思。扩展资料: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5公里,占地面积502公顷,水面约378公顷,原湖更广。玄武湖西、南两面紧邻明城墙,西以玄武门、南以解放门为出入口。古代时周长为40里。玄武湖形似火腿,湖泊分成三大块,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较浅,西南湖水最深,东南湖其次,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使玄武湖水系完全处于人工控制之中。玄武湖属于浅水湖泊;南北长2.4km,东西宽2.0km;湖底质较厚,平均达70cm,以细粒粘土为主;主要入湖沟渠有7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家大塘,北部与护城河、金川河相通,南部与珍珠河相接。
南京的玄武湖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玄武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从公元前221年 的先秦到西汉玄武湖分别称作秣陵湖、蒋陵湖。
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宋元嘉年间湖中 两次出现所谓的“黑龙”,湖名开始改为“玄武”。从东晋到梁代,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 湖等名称。隋唐以后,玄武湖随着都城的北移,逐渐衰落下来。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经过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图上出现,但面积已大大缩小,大约只有六朝时期的三分之一了。到明朝玄武湖的命运再度发生变化,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黄册的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档案馆)。玄武湖从此作为一代禁地,与外界隔绝了二百六十多年。明亡以后,玄武湖重新对外开放,清朝的皇帝康熙、乾隆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
清朝同治以后,玄武湖有了一些园林建筑,其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庙,并增建湖心亭、大仙楼、观音阁、赏荷厅。后清大臣左宗棠还 修筑了连通孤凄埂与梁洲的长堤,解决了游玄武湖“必自太平门出,令舟而行”的不方便状况。清宣统元年(1909),端方、张人骏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筑新堤,扩大湖内绿地,徐绍桢又建陶公 亭及湖山览胜楼。
进入民国,玄武湖开始有了相应管理机构,1928年9月又改园名为“五洲公 园”。1934年4月,重改“五洲公园”为“玄武湖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花 卉品种增多,一批建筑如玄武厅、诺那塔、凇沪抗战纪念塔等先后落成。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对玄武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迁出湖民,广植花 草,多增景点,面貌全新。
现为江苏省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江苏省环境教育 基地、南京市三星级公园、南京市青少年绿色环保教育基地。2005年底,景区获 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高层来访:景区先后接待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温家宝、朱镕基、吴邦国、黄菊、钱伟长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西哈努克亲王、金日成、前蒙古人民党总书记、前马绍尔国家总统、前越南国家副主席等国际友人。
南京莫愁湖和玄武湖哪个历史悠久?分别是什么历史渊源?
南京的莫愁湖和玄武湖,风景都很优美,但是相比之下还是玄武湖的 历史 更悠久一些。 玄武湖的人文 历史 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公元前210年,传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
东汉建安末年,诸葛亮出使江东路过南京,作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风水评价,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如今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 汉末时期,因秣陵都尉蒋子文葬于湖畔。 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改名“蒋陵湖”,并引水入宫苑后湖,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太初宫之北,故又名“后湖”、“北湖”。 东晋到南朝时期,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玄武湖进入 历史 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六朝时期,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因而又称玄武湖。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园。
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 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
隋唐时期,南京不再作为首都,玄武湖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面对玄武湖地位的沧桑巨变大发感慨。
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严重影响了南京城内的排水。 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和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出现。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明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把城墙建到了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湖面仅及六朝时期的三分之一。
同时在紫金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现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现“中湖”遗迹还保存于白马公园内),从而彻底把原先连绵一片的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贮存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田亩档案的黄册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如今的中央档案馆),禁止民众入内。玄武湖从此作为一代禁地,与外界隔绝了二百六十多年。 清朝时期,因避康熙帝玄烨名讳,改玄武湖为元武湖。
康熙、乾隆南巡时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清同治以后,元武湖有了一些园林建筑,其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庙,并增建湖心亭、大仙楼、观音阁、赏荷厅。后清大臣左宗棠还修筑了连通孤凄埂与梁洲的长堤,解决了游元武湖“必自太平门出,令舟而行”的不方便状况。 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随着西风东渐,面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在中国出现,公益性的“园林”概念进入中国,促使过去封闭和独占式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向公园形态转变。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端方奉旨举办南洋劝业会,将湖泊辟为“五洲公园”对外开放,为方便中外来宾游览,决定在靠近劝业会会场的城墙上开辟城门。工程尚未完工,端方调走,次年继任总督张人骏负责,因张人骏籍贯河北丰润,故命名为“丰润门”。丰润门(今玄武门)的开辟,是玄武湖的一大转折点,标志着玄武湖正式成为近代 历史 意义上的公园。
后来陆陆续续筑翠虹堤以通湖上,玄武湖成为南京著名的游览区。 民国初期,玄武湖沿袭清代名称“元武湖公园”并成立了相应的管理处,玄武湖管理处主要职责是管理园区内的绿化,同时兼管全市的园林绿化。湖产则由私人承租,管理处只负责收取租金。
每年冬季,承租人出于私利,常竭泽而渔,导致玄武湖淤泥日增,芦苇丛生。管理处多次派湖警劝阻、制止皆无济于事。针对此举,管理处孙绅铭上书省政府,要求发文给予制止。 1925年8月7日,江苏省省长郑谦签署布告,指出:“……玄武湖为南京名胜区,东枕钟山,西噬神策,风景优美,冠绝东南。
年来湖身淤塞,芦苇丛生,自应归复旧时水深度,以保胜景……自示之日,湖水深度应常保七尺以上,冬季放水捕鱼,亦须蓄水四尺,尚有贪图小利,竭泽而渔等项情事,一经查实,即当饬提,以严法办,决不宽贷……”省长郑谦签署的布告,有力地遏制上述现象,保障了玄武湖的湖民利益和水产业的发展。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1日,成立南京市政府。
同年,玄武湖成立“玄武湖管理局”,管理湖内及全市园林绿化。 1928年5月,国民市政府决议成立“布臵玄武湖景委员会”,由原市工务局建设课课长徐策,担任玄武湖管理局主任,要求把玄武湖建成现代式的“桃花源”。同年6月,市政府撤消了群利公司的玄武湖水产承租权,改由玄武湖管理局经营,彻底杜绝了冬季竭泽而渔的现象,使玄武湖水的深度和清晰度得以恢复。布臵湖景委员会对园区内的建筑重新修葺,铲除蔓草,增设路灯,修建水池,添臵座椅,铺设道路。
市政府并令财政部拨款二千元,在老洲(梁洲)建一所花卉温室,培植名贵花卉。整治后的玄武湖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使得当时的玄武湖“游人如织,高楼门道上,冠盖相望,玄武门边,途为之塞。” (《市政公报》十六期)。
1928年8月19日,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民国初期,国民政府对玄武湖的建设和管理,。
玄武湖公园的历史沿革
早在大约6500~4000年前,玄武湖就与南京人的生活发生了联系。史载东汉建安末年,诸葛亮出使江东路过秣陵(今南京),作出“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风水评价,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如今大,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
玄武湖古称桑泊,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秦始皇灭楚后改金陵为秣陵县,玄武湖更名为秣陵湖,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地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遂名“蒋陵湖”。从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汉玄武湖分别称作秣陵湖、蒋陵湖。南朝时,玄武湖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从东晋到梁代,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隋唐以后,玄武湖随着都城的北移,逐渐衰落下来。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
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宋元嘉年间湖中两次出现所谓的“黑龙”,湖名开始改为“玄武”。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
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或许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因而又称玄武湖。玄武湖曾两次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
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将南京城夷平,玄武湖就在这个政策下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宋神宗时,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提出了“废湖还田”的主张,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一直到了元朝疏浚措施完工之后才稍获改善。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经过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图上出现。隋唐时期,南京的城市地位一落千丈,玄武湖也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
不少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牧、韦庄、李商隐等,面对玄武湖地位的沧桑巨变大发感慨。到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钟山和玄武湖的真正复兴是在明代。明代对这两片区域有三个重大影响。
一是玄武湖于洪武初年成为贮存全国人口、田亩档案(时称“黄册”)的“黄册库”所在,也禁止民众入内。二是把城墙建到了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三是在钟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今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从而彻底把原先连绵一片的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黄册的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如今的中央档案馆)。玄武湖从此作为一代禁地,与外界隔绝了二百六十多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肆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湖面仅及六朝时期的三分之一,且在中洲(梁洲)建黄册库,作为明朝政府贮藏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的库房禁地,不允许一般人随便进入。
时人乃有“瀛洲咫尺与去齐,岛屿凌空望欲迷。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的讽喻。清朝康熙、乾隆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同治以后,其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庙,并增建湖心亭、大仙楼、观音阁、赏荷厅。
后清大臣左宗棠还修筑了连通孤凄埂与梁洲的长堤,解决了游玄武湖“必自太平门出,令舟而行”的不方便状况。清宣统元年(1909),端方、张人骏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筑新堤,扩大湖内绿地,徐绍桢又建陶公亭及湖山览胜楼。清末、民国时发生了第三次重大改变,即开始向“公共园林化”方向发展。
1840年以后,随着西风东渐,面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在中国出现,其起源地就在离南京不远的上海。公益性的“园林”概家园林等向“公园”形态转变。1909年,清政府在南京筹办“南洋劝业会”,两江总督端方决定把玄武湖开辟为对社会开放的公园。1911年,玄武湖被辟为公园,后又开玄武改回玄武湖。
1928年9月又改园名为“五洲公园”。1934年4月,重改“五洲公园”为“玄武湖园”一批建筑如玄武厅、诺那塔等先后落成。解放以后,玄武湖大规模扩建改造,迁出湖民,广植花草,多增景点,面貌全新。
2005年底,景区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玄武湖公园自2010年10月1日起免费开放。。
玄武湖简介
玄武湖位于南京城东偏北,紧邻市户心区。全园面积472公顷,其中陆地104公顷,水面368公顷。
玄武湖古称“桑泊”,亦名秣陵湖、蒋陵湖、后湖、习武湖等。玄武湖中有五洲,即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环洲位于湖西南,因洲形屈曲似环、抱樱洲于内而得名。洲上遍植垂柳,微风拂来,宛如烟云缭绕,故有“环洲烟柳”之称。洲上还有形似观音的观音石,又名童子石,相传是北宋时代花石纲遗物。观音石后有一土墩,即郭仙墩,为东晋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郭璞的衣冠冢。从环洲向东,经过小桥抵樱洲,因洲上迎植樱桃而得名,有“樱洲花海”之誉。
从环洲越芳桥是梁洲,洲上树木繁茂,名胜古迹众多,为南朝梁昭明太子“梁园”故址,洲北有榄胜楼,是梁武帝观水军操练的场所。从梁洲过翠桥至翠洲,这里绿草如茵,佳木繁多,构成了“翠洲云树”的清雅特色。菱洲位于玄武湖的中心,有“菱洲山岚”之美誉。
今日的玄武湖波光潋艳,处处胜景,成为南京美景之精华,并以其强烈的个性美,让人流连忘返。玄武湖(http://xuanwuhu.3dnanjing.com/)位于南京市东北城墙外,由玄武门和解放门与市区相连。1909年辟为公园。
当时称元武湖公园,还曾称五洲公园、后湖等。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0公里,占地面积437公顷,水面约368公顷。湖内有5个岛,把湖面分成四大片,各岛之间有桥或堤相通,便于游览。湖水深度不超过2米,湖内养鱼,并种植荷花,夏秋两季,水面一片碧绿,粉红色荷花掩映其中,满湖清香,景色迷人。
形态描述[编辑本段]玄武湖形似火腿,湖泊分成三大块,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较浅,西南湖水最深.东南湖其次,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使玄武湖水系完全处于人工控制之中,玄武湖属于浅水湖泊;南北长2.4km,东西宽2.0km;湖底质较厚,平均达70cm,以细粒粘土为主;主要入湖沟渠有7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唐家山沟、紫金山沟、岗子村和西家大塘,北部与护城河、金川河相通,南部与珍珠河相接。历史介绍[编辑本段]玄武湖古称桑泊。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三国时吴王孙权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
因为玄武湖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秦始皇灭楚后改金陵为秣陵县,玄武湖更名为秣陵湖,因汉时秣陵都尉蒋子文葬地湖畔,孙吴时孙权为避祖父孙钟名讳,遂名“蒋陵湖”。刘宋元嘉初年,宋文帝对玄武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挖出来的湖泥堆积在一起,成了露出水面的小岛。其中最大的为“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合称“三神山”,或许这就是今天玄武湖中梁洲、环洲和樱洲的前身。
传说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很可能是现在的扬子锷),因而又改称玄武湖。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宋大明三年曾在湖上设立上林苑,南岸还设立乐游苑、华林苑。
齐大明年间,武帝常半夜出猎,或到钟山,或到幕府山,上万宫女严装陪同,天亮时回来刚刚听到鸡叫,“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之句源出于此,至今武庙闸附近还有鸡鸣埭的地名。历史上的玄武湖还是训练和检阅水军的中心基地。宋孝武帝时曾二次在湖上大阅水军,故又有昆明湖、练湖之称,民间却称之为饮马塘。
陈宣帝太建十年,阅军湖上,桅樯林立,旌旗蔽日,鼓角震天,雄兵十万,楼舰五百,雄伟壮观,后人歌曰:“五百楼船十万兵,登高阅武阵云生。定知战艇横瓜步,应有军牙拥石城。湖上秋空丝竹支,江头潮涌鼓鼙声。”玄武湖历史上曾两度遭到浩劫,一次发生在隋文帝时,另一次则发生在宋神宗在位时。
隋文帝灭了南陈之后,曾下令夷平南京城,玄武湖首度消失了两百多年。唐人李白曾有“亡国生春草,离宫没古丘。空馀后湖月,波上对江州”的叹惜;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王安石调任江宁府尹,倡行“废湖还田”,南京城遇雨成灾的恶梦从此挥之不去。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大肆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湖面仅及六朝时的1/3,且在中洲(梁洲)建黄册库,作为明朝政府贮藏全国户口赋役总册的库房禁地,不允许一般人随便进入。时人乃有“瀛洲咫尺与去齐,岛屿凌空望欲迷。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的讽喻。1911年,玄武湖被辟为公园,后又开玄武门,筑翠虹堤以通湖上,玄武湖才成为南京著名的游览区。
玄武湖五洲[编辑本段]环洲--环洲像两条巨大的手臂从南北两边伸向湖中拥抱着樱洲。环洲正对玄武门的拐角处有一座假山,假山旁有两块形状奇特的太湖石,一块形似观音,一块形似童子,名为童子拜观音。假山后小丘上有郭璞亭,此丘为东晋著名文人郭璞的衣冠冢。
郭璞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博学多才,尤其精于词赋和历算,曾在玄武湖边隐居,一首《游仙诗》说出他的平生志向:“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恬淡之身却偏偏生于风雨如磬的乱世,终因忧国忧民,斥责王敦叛逆而被害。梁洲--由环洲向北过芳桥就是梁洲,梁洲是五洲�。
谁知道玄武湖的典故传说小故事?
玄武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222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玄武湖古称桑泊,原来只是一块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沼泽湿地,湖水来自钟山北麓。
吴王孙权又引水入宫苑后湖,玄武湖才初具湖泊的形态。因为玄武湖位于燕雀湖和宫城之北,故又名"后湖"或"北湖"。[2]六朝时,玄武湖是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隋唐以后,玄武湖随着都城的北移,逐渐衰落下来。宋熙宁八年(1075年),江宁府尹王安石奏准宋神宗泄湖得田,玄武湖因此而消失了二百多年,经过元大德五年(1301年)至正三年(1343年)的两次疏浚,玄武湖才重新在南京版图上出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明朝中央政府黄册的存放地,建后湖黄册库(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档案馆)。明亡以后,玄武湖重新对外开放,清朝的皇帝康熙、乾隆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对玄武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迁出湖民,广植花草,多增景点,面貌全新。2005年底,景区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玄武湖公园自2010年10月1日起免费开放。
玄武湖传说南京玄武湖,最早叫后湖,后来怎么改叫玄武湖的呢?相传南朝宋文帝时期,有一年大旱,湖底朝天、土地龟裂。上至皇帝,下至百姓,个个烧香求佛,龙王就是不下一滴雨。宋文帝有个大臣叫江左,专管农桑,眼看庄稼颗粒无收,急得整天吃不下,睡不着。
江左有个十八岁的女儿叫江玉,长得聪明标志,见父亲唉声叹气,也跟着心急如火。 湖神庙这天,宋文帝召文武大臣进宫说:“如今大灾临头,哪个能除得旱虫,朕必定为他加官三级。”文武百官没人答话。 这时,有个奸臣叫石刮的说:“陛下,要除旱虫,不难。
” “何谓不难?”宋文帝问。 石刮递上一本奏折说:“陛下,臣夜得一梦,梦里的话已写在折上,请万岁过目” 文帝打开奏折一看,上面写了二十个字:“龙王丧正宫,四海寻美颜,要想天不旱,就得把玉献。”皇帝念了一遍,弄不明白,就问石刮:“献玉,这玉在何处?”石刮对江左指指:“玉在江家。” 江左一听,大吃一惊,心想:“石刮啊石刮,你真毒哇,竟把祸水引到我的女儿身上!”原来两年前,石刮为他的儿子石不全托人说媒,想要江玉做媳妇,可江左了解石不全的为人,没有答应,哪知道得罪了石刮,今天就来报复了。
“嗯?”宋文帝还是不懂石刮的意思。石刮就讲:“陛下,再过三天就是东海龙王生日,到那天把玉送到北湖,用檀香焚化,玉魂入东海,龙王接到玉便成妻室。龙心喜悦,就会把水送来。这不是除旱虫不难吗?” 宋文帝点点头,转脸对江左说:“江爱卿,你舍一美玉,可救天下百姓,也值得的,就这么定了。
” “这,啊……” 不等江左答应,宋文帝就叫石刮准备高台,三天后到北湖祭玉求雨。江左回到家,愁得象个木头人。女儿一再追问,江左才把石刮陷害的事实说了。
江玉一听,并不着急,反而安慰父亲:“不愁,女儿自有办法对付。”江左问她有什么办法,她笑而不答,只叫爹爹 玄武湖公园画作三天后上北湖看热闹。三天后的中午,建康城的百姓都涌到湖边来看皇帝祭雨了。
江左父女,石刮父子也到了。 午时三刻,宋文帝站上高台,脸朝北湖高声念道:“朕东土人主,知龙王驾下新丧正宫,数月来四处遍寻美颜,致使东土大旱。朕近寻得美玉来献龙王,祈求大雨,以保东土黎民之生机……” 石刮等皇上一念完,就凶神似的走到江左面前,一把拖出江玉,押到祭台前,对皇上说:“万岁,玉已带到,可以焚香祭玉了。”宋文帝看也没看,就打火点着了高台上的檀香。
石刮父子正要推江玉下湖,江玉忽然大喊一声:“慢!小女有话要对万岁说!” 宋文帝一听,才低头往台下望去,见是一个粉团花色的姑娘被人押着,就讲:“有话尽管说。” 江玉往台前一跪:“万岁,小女想听听石大人的二十字奏折。
”宋文帝就大声念了一遍。“哦,龙王要玉不是要人,小女子带来一块和阗美玉,情愿献出。”江玉不急不慌地说。宋文帝见到江玉蛮怜爱的,又听她说得有理,点头说:“玉者石也,献玉当然是献宝石!”石刮急了,连忙插嘴:“万岁,‘龙王丧正 玄武湖公园——江玉雕塑宫,四海觅美颜’,指的当然是人了!……” “万岁,小女子昨夜也梦见二十字的忏语”。
江玉一边说,一边呈上一个折子。 “哦,”皇帝连忙打开一看,折子上写着:“龙王觅美颜,须把美玉献,双石指美玉,北湖把眼填。”宋文帝问:“双石是哪个?”江玉指指石刮父子:“就是他两人!”石刮急得脸刷白:“万岁,千万别听这女子瞎说,她分明想陷害我们父子!” 宋文帝没有主张了。
“万岁,小女子有个方法最公道。”江玉说:“此刻湖水已干,我�。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