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丽正书院创立于什么时候?书院兴起于哪个年代呢

丽正书院创立于什么时候?书院兴起于哪个年代呢

最佳回答2022-11-27

丽正书院创立于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丽正书院,最早出现在唐东都洛阳紫微城,为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由唐玄宗创立于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作为官方的修书机构,其首要任务是搜书、校书、藏书,是中国第一书院。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称为集贤殿书院,简称“集贤书院”。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为庆祝《封禅仪注》一书告成,唐玄宗在集仙殿赐宴群臣,君臣相谈甚欢,因集仙而思集贤,遂下诏将丽正书院改为集贤书院,取“集贤纳士以济当世之意”。

丽正书院创立于什么时候

唐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在秘书监马怀素的建议下,唐玄宗选拔了饱学之士20人,于东都洛阳设乾元修书院,在乾元殿编校书籍。为使修书工作顺利进行,朝廷于次年将乾元修书院改名为丽正书院,新增设检校官,并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丽正书院作为官方的修书机构正式成立。书院的主管人员“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随后不久,唐玄宗在京师长安也设立了丽正书院。集贤书院收藏图书达53915卷,且分抄正副两本藏于长安与洛阳。

丽正书院创立于什么时候

公元725年改称集贤书院后,书院又根据设置需要,配备了一系列官职,分别为学士、直学士、侍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留院官、检讨官、中使、孔目官、知书官等。与此同时,书院还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的学士,按月终、岁终进行内、外考核,“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并依据每个人的业绩,由修书使进行登记,上奏朝廷,分别加以褒贬。另外,对于修撰、校理、留院、检讨等官员,也依照每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状况,分月或逐年进行考核,或兼或留,酌情而定。

我国在唐代出现了什么,它是我国古代高层次的私学,是研究学术的地方

我国在唐代出现了(书院教育机构),它是我国古代高层次的私学,是研究学术的地方。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

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

扩展资料:书院这个名称始于唐代。随着纸张的大量使用和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书籍越来越多,必须建 造较大的院子来安置藏书,以方便读书人,于是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书院”。元代欧阳玄在《贞文书院记》中说:“唐宋之世,或因朝廷赐名士之书,或以故家积书之多,学者就其书之所在而读之,因号为书院。

及有司设官以治之,其制遂视学校……”书院根据主办者的不同,也随之形成了官办与私办两类。唐代最初设立的官办书院是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私办书院有张九宗书院、义门书院等处。

书院兴起于哪个年代呢

书院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曾达7000多所。书院传播学术思想,普及礼乐教化,成为民间知识精英思想新创的集结地,一些著名的书院,对于文化思潮的引领力量,甚至辐射政治领域。

号称我国最早的一所讲学式书院,是庐山白鹿洞书院。它的前身是南唐升元(公元937一一942年)年间创办的"庐山国学",宋初才改称书院。这样看来,匡山书院创办的时间比白鹿洞书院还早。作为匡山书院的创办者罗韬,他对中国书院教育的贡献就可想而知。

唐朝开元十三年(725)丽正书院改为什么名字?

开元六年(718)置丽正书院,置文学名士徐坚、贺知章、张说等人为学士,在修书之余亦行讲读之事,为后世书院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开元十三年(725)丽正书院改为集贤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待遇颇为优厚。

中国古代书院肇创于唐,繁盛于宋元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为开元六年(718年)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的丽正书院。

这时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是: 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到了南宋更盛,各延大儒主持,成为理学书院。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专讲程朱之学,并供祀两宋理学家。

明朝初年书院转衰,直到王阳明出,书院再度兴盛。随后书院因批评时政,遭当道之忌,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书院乃大没落。满清入主中国,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犹有余悸,继续抑制书院。

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改采鼓励态度,书院渐兴;惟不分官立私立,皆受政府监督,不复宋元时的讲学自由。

我国在唐代出现了什么它是我国古代高层次的私学是研究学术的地方

书院。我国在唐代出现了书院它是我国古代高层次的私学是研究学术的地方。

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扩展资料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是实施藏书、教学与研究三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制度萌芽于唐,完备与宋,废止于清,前后千余年的历史,对中国封建社会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宋时,以讲学为主的书院日渐增多。南宋时随理学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宋代最著名的有四大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书院大多是自筹经费,建造校舍。教学采取自学、共同讲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以自学为主。它的特点就是为了教育、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了应试获取功名。

继续浏览:

上一篇:入耳式耳机怎么戴?入耳式耳机的正确戴法

下一篇:日本饮食习惯是什么?日本人的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