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登战役是哪两个国家?凡尔登战役简介
凡尔登战役是德国与法国两个国家。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战役背景
1914年德国没有能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堑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凡尔登战役1915年,德国的几次努力进攻都没有能够奏效。德国将军冯·法金汉认为如果对法国加强打击,迫使法军投入所有兵力,会使法国因消耗而亡。他选择了位于默兹高地上的凡尔登要塞作为主要进攻点,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钥匙”之称。可以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战役结果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凡尔登战役中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凡尔登战役的过程是怎样的?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国军队为争夺凡尔登筑垒地域于1916年2月21日至12月18日进行的各次战斗行动的总称。在1916年战局中,德军指挥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而在西线打算对法军战线右翼部队所依托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
筑垒地域中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全纵深15~18公里。其中三道是野战防御阵地。第四道防御阵地由凡尔登要塞的永备工事和两个堡垒地带构成。德军指挥部计划以第5集团军攻占凡尔登地域、按计划,突破将在正面的一个狭窄地段实施。在主要大山方向上,德军在两个法国师当面展开了6个半师,879门火炮,这就使德军处于优势:步兵比敌军多两倍,炮兵比敌军多3倍半。炮兵数量如此之多,以致火炮和迫击炮的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50~110门。为了不暴露主要突击方向,德军决定在宽达40公里的正面上,以整个集团军的炮兵进行8个半小时的冲击的炮火准备。
航空兵用于轰炸敌军后方目标和扫射防御阵地上的法军。德军于2月21日发起进攻,当天就占领了第一阵地,在随后的四天中又攻占了两道阵地和杜奥蒙堡垒,但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步兵进攻时采用纵深战斗队形以散兵线分波次推进,最前面为强击群。
法军总指挥霞飞将军于2月25日命令第2集团军投入交战,并通过巴勒杜克、凡尔登公路调运军队和物资。从2月27日至3月6日,沿这条公路用3900辆汽车输送了19万名士兵和2000多吨军用物资。这是大规模汽车输送的第一个范例。
从3月5日起,进攻正面扩大到30公里,德军将主要突击转向马斯河左岸,并由急促的冲击改为稳步进攻,但是仍未奏效。经过70个昼夜,德军总共才推进6~7公里。凡尔登战役成了一场消耗战。双方都不断投入新的兵力。
1916年6月,德军指挥部再次试图突破凡尔登筑垒地域的防御,但又未成功。到
7.8两月德军仍未能摧毁法军的防御。1916年6月,俄军在西南战线突破成功。7月,盟军在索姆河发起进攻。
8月,法军发起反突击。这些情况迫使德军指挥部不得不在凡尔登一带转入防御。德军作战6个半月,仅楔入防御纵深7~10公里。1916年10月24日,法军转入反攻。
至12月18日法军收复社奥蒙堡垒和沃堡垒。12月21日,法军前进到他们在2月25日原先据守的地区。德国预定在1916年战局中迫使法国退出战争的战略计划,经凡尔登附近一战遭到破产。
凡尔登战役说明,企图在一个狭窄地段上先使用急速攻击,后转入稳步进攻,并采用“炮兵摧毁,步兵占领”的原则去突破强同的防御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法军指挥部可以从正面未受攻击的地段以及从后方把部队调往受威胁的方向。为了变更作战部署而大量使用汽车,这在历史上是首次。
在凡尔登战役进程中,还广泛地使用了迫击炮、轻机枪、掷弹筒以及喷火器。凡尔登战役的特点是,双方投入的部队人数众多、损失惨重;因此,该战役又有“凡尔登绞肉机”之称。德国投入交战的兵力为50个师,损失近60万人。法国投入交战的兵力为69个师,损失35.8万人。
这次战役采取野战工事与永备工事相结合的办法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多数国家认为应在边境地带修建筑垒地域的一个根据。
凡尔登战役简介 凡尔登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场战役大多数为炮战。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用了当时的先进武器,比如法国使用了大口径炮巨炮,德军使用了喷火器和毒气弹,对一战有重要影响。这次战役改变了火炮的运用,在此之前火炮多数是用来防守或是在发动进攻前进行一下轰击,而这次德军集中大量火炮运用到进攻中则是火炮的新战法。此次战役中的火炮战法,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炮火支援。
此后,火炮支援被其他国家效仿,并得到新的发展。
凡尔登战役是法国还是俄国赢?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1916年初,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西移,德军总参谋长埃里希·冯·法金汉将打击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凡尔登是英法军队战线的突出部,它像一颗伸出的利牙,对深入法国北部的德军侧翼形成严重威胁,德、法在这里曾有过多次交手,但德军皆未能夺取要塞。如果此次德军能一举夺取凡尔登,必将沉重打击法军士气。同时,占领了凡尔登,也就打通了德军迈向巴黎的通道,占领了巴黎,法国就不攻自灭了,剩下的英、俄两军就不足为惧了。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
凡尔登战役中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凡尔登战役,为什么被后人又称为是凡尔登绞肉机?
凡尔登战役之所以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是因为德军与法军在这场战役中投入的兵力很大,总共超过了100多个师的兵力,军队有超过25万人死亡,50多万人受伤,所以说这场战役是非常惨烈的。
1.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主要就是因为在这场战役之中,两个国家投入的军队数量庞大,在德国一直敌国,想要把自己的战略重点往西部移动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堡垒凡尔登。
2.意义重大凡尔登战役是第1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的战役,这场战役持续的时间非常的长,从1916年的2月份一直持续到12月份中,间隔了10个月,两者在其中投入的人数以及他的战略意义,都是在第1次世界大战中起到转折意义的,凡尔登战役是第1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以及决定性战役,这导致德国并没有能够获得胜利,为第1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法尔德战役之所以会被称为是绞肉机,一方面是因为两者在其中投入的兵力很多,死亡人数很多,另外就是因为它的意义非常重大。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