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石鼓书院八景指的是哪八景?衡阳有哪八景

石鼓书院八景指的是哪八景?衡阳有哪八景

最佳回答2022-11-27

石鼓书院八景指的是东岩晓日,西豀夜蟾,绿净蒸风,洼樽残雪,江阁书声,钓合晚唱,栈道枯藤,合江凝碧”八处景观。石鼓书院有石鼓山唐代至清代摩崖石刻近30处,主要集中在石鼓山西面约40米长的山岩上,与清乾隆年间《清泉县志》所载“历代摩崖在西奚谷石壁”无异。《清泉县志》载:“西奚谷二字在西奚谷石壁,字大径八寸,与东岩字皆贞观中刺史宇文炫书。考证发现西奚谷二字保存完好,其右侧约1米处有一处摩崖。

石鼓书院八景指的是哪八景

一曰东岩晓白,在石鼓山东西峭壁上,唐代太守宇文炫分题“东岩”、“西谷”。东岩悬崖壁立,当太阳初升之时,削壁沐日光呈金黄色,远望尤甚,故描绘此景为“东岩晓白”。二曰西豀夜蟾,西豀夜深人静之时,便有蟾出现,与“东岩晓白”形成鲜明对照。三曰绿阁蒸风,合江亭位于石鼓山北端,亦称绿净阁。合江亭下,深潭之上,有一石坪,宽约丈余,相传为仙翁濯足处,石上仙迹依稀可辩。明朝时曾在石上修筑一亭,名为濯足亭,现今雨水激石,亭址俱废。四曰洼尊藏雪,石鼓山下有怪石,外实中空,衡郡风雅之士在石上刻“洼尊”二字(“尊”同“樽”,古代盛酒器具)。冬日雪后,石鼓山上上下下,积雪皆消融无迹,唯独尊内积雪经冬不化,至春始融,为石鼓山第一奇景。

石鼓书院八景指的是哪八景

五曰江阁书声,石鼓乃为书院,读书声声声入耳,从阁楼当中传出,亦为一景也。六曰钓合晚唱,石鼓地处湘水和蒸水,夜幕之时,垂钓者倚坐船头,小船随波缓缓移动,渔歌想起,打破暮色宁静。七曰栈道枯藤,山上韩愈吟咏“绿净不可唾”的合江亭右下,有一深潭,东可通汪洋大海,北可达南岳水濂洞。山上有古藤经数百年成长,沿江底爬行,由西岸牵至东岸。相传明万历年间,曾有渔人潜至水底还见过。岁月悠悠,孤藤不知存否,也许仍静卧江底,也许已化龙飞去。八曰合江凝碧,石鼓山地处蒸水和湘水交合之后,清澈的江水缓缓流淌,放眼望去,如一块碧玉。

衡阳必游景点 湖南衡阳最美的六个旅游景点


1.衡山风景名胜区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是中国五岳之一,群峰巍峨,气势磅礴,72峰逶迤800里,贯穿7个县市。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

衡山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有“南岳独秀”之美称。 衡山横跨湖南省八个市县,逶迤八百里,共72峰,其中南岳区境内有43峰,群峰巍峨。通常意义上的衡山风景区就是指南岳区境内的43峰为中心的景区。其中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堪称“衡山四绝”;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为“衡山四季佳景”。

景区内深谷青翠、飞瀑流泉,处处透着一份静意,分散着星罗密布的寺院庙宇,更为衡山添加了不少虔诚的气韵。
2.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市石鼓山,始建于唐元和五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宋太宗赵匡义赐名“石鼓书院”,与睢阳、白鹿洞、岳麓书院齐名。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爱之地,苏轼、周敦颐、朱熹、蔡汝南等历史名人曾在此执教,又有郦道元、曾国藩、彭玉麟等来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其状蔚为壮观。

石鼓书院立有高约两米石鼓,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具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经,鼓鸣则有兵革之事。”现石鼓书院主要由禹碑亭、武侯祠、大观楼、合江亭、朱陵洞等组成,石鼓书院八景分别是:东岩晓日,西豀夜蟾,绿净蒸风,洼樽残雪,江阁书声,钓合晚唱,栈道枯藤,合江凝碧。
3.回雁峰 回雁峰位于衡阳市雁峰区,地处湘江之滨,为南岳七十二峰之首。

古人一直认为,北来的大雁南飞至此处便不再南飞了,只等来年春天再飞回北方,故名回雁峰。杜甫曾写过“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回雁峰在衡阳湘江上的公路、铁路两用桥附近,站在回雁峰上,不仅可俯瞰大桥,还可纵观衡阳城全貌。

回雁峰景区是集锦式的古典园林,景区内有衡阳市城标雁雕、千年古刹雁峰寺、衡阳标志性建筑回雁阁、王船山出生地纪念馆等景点。以回雁峰为主体的美景“雁峰烟雨”列衡州八景之冠、“平沙落雁”为潇湘八景之一。回雁峰的“雁文化”渊远流长,“雁”形建筑随处可见,有雁雕、雁亭、雁廊、雁壁等。
4.花果山景区 花果山景区位于衡山县白果镇西游洞天景区内,这里以丹霞地貌为主,拥有数个典型丹霞洞穴,有“南岳衡山的后花园”之称。

景区结合《西游记》神话传说,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全新打造吴承恩笔下的西游文化,再现《西游记》的精彩片断。整个景区由定海神针(金箍棒)、盘丝洞、五行山、三打白骨精、女儿国、金龟探溪、通天河、蟠桃园、水帘洞、观音台、美猴岩、莲花圣境、八戒洞、盘丝洞、五行山、宝阁等景点组成。 进入景区大门便能看到孙悟空使用的神器——金箍棒,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金箍棒。景区以《西游记》剧情为线索,先是五行山,山上能看到镇压孙悟空的六字箴言,山下洞口还有一个孙悟空的头像。

景区内还有以“西游龙宫”为主题的3D地画,湛蓝的海水、陡峭的石壁,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等都被画在地上,一进来还误以为进入了动画片场景。此外,还有花果山第一滑等游乐项目。
5.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又叫明翰公园,位于衡阳市石鼓区,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素有“西湖夜放白莲花”的美誉,列全国三十六个西湖之一。园内通过山、水、绿地来分割空间,形成山水园林景观,颇有有闹中取静的艺术意境。

水面有聚有散,聚散结合,适合开展多样水上活动。南湖广阔适宜快艇飞驰,中湖弯曲幽静宜于小船荡漾,北湖广植荷花宜于泛舟赏荷;湖的西北角还被辟作钓鱼区,闲情逸致,诱人驻足。 西湖公园占地面积300余亩,其中陆地面积54%,水面46%。

园内以清新明快为主基调,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主题,建有夏明翰景区、周敦颐爱莲景区、中日友谊樱花林、莲湖飞珠、湖天一色、双亭烟雨、花鸟回廊、芙蓉拥翠、月映白莲等10余个景区。公园主要分为六个功能分区:东片与西片分别为青少年、老年活动区;北片与岛区是全园的主要赏景区,适合不同层次的游人欣赏湖光山色;南端主要是管理服务区。
6.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 蔡伦竹海旅游风景区位于衡阳耒阳市黄市镇,距衡阳市区90公里、耒阳城区38公里,是集观光、休闲、探险、寻宝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风景区。

景区北起耒阳市黄市镇的黄泥岗,南至黄市镇的大河滩,东始大义乡,西接公平镇,涉及黄市镇、大义乡及南阳镇共计18个自然村。竹海覆盖两百多个大小山头,依山势高低起伏,郁郁葱葱,面积达16万亩,为我国的连片竹海,素有“亚洲大竹海”之称。

衡阳有哪八景

雁峰烟雨衡阳八景之冠,在南岳72峰之首--回雁峰下。早在南北朝时期,回雁峰就修起了庵堂寺宇,唐朝建“乘去寺”,清末修建大雄殿、大悲阁、摩云舍、望雁楼。

雁峰景色四季宜人,奇花异草,古木嶙石,亭阁回廊,碑石丛林。春日鸟语花香,夏日林荫蔽日,秋日观江若带,冬日银装素裹。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历于此,并写下《楚游日记》。如今展现在眼前的是绿草如茵的广场,广场中央是作为雁城城徽的大雁展翅雕塑。

气势磅礴的断崖飞瀑,巧夺天工,烟雨池内水光潋滟。沿石级登山,“雨花亭”、“晴江亭”、“雁峰寺”、“松风亭”等次第入眼帘,再登“望岳台”,湘、蒸、耒三水汇合处,来雁塔、珠晖塔遥相呼应。环顾四周,“雁廊”、“雁群”、“碑廊”、“观在池”、“听雨轩”、“回雁亭”以及花圃、茶社等景观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石鼓江山位于蒸湘耒水汇合处,悬崖峭壁,几立江中,蔚为壮观。其得名由来说法不一。《水经注》称:“山势青圆,正类其豉,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

”晋诗则云:“鸣石含潜响,雷骇九天”。此山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初唐即在此修建合江亭、绿净阁。

唐宪宗元和年间,李宽曾在此修筑读书庐。宋景佑年间,朝廷在此正式建立书院,赐名“石鼓书院”,为当时全国著名的4大书院之一。朱熹曾在此讲学。韩愈、文天祥、范成大、徐霞客等都作过诗文,对石鼓风景作过详尽生动的描绘。

石鼓胜迹,几度被战火焚毁,荡然无存。解放后,修缮一新,亭台长廊,景色秀丽。花药春溪岳屏山又名花药山,位于市城南区岳屏公园内,海拔约100米。相传东晋时有黄、葛二仙炼药于此,后称花药寺,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寺前有春溪井。春时井水流溢,烟雾迷蒙,望之如绘,夏秋辄止,泉水清凉,饮可解暑。每当日光返照,春溪井内有龙张牙舞爪,故有“花药春溪龙现爪”之说。岳屏雪鸟岳屏山林木葱茏,百鸟聚集。

春日莺歌燕舞,夏日鸟语花香,秋日群鸟飞翔,待到寒冬来临时,银装素裹,百鸟于岳屏寻食,鸣禽满山,得者引颈而唱,无者悲泣如诉,相争者嘶鸣啼叫,煞是热闹。故有诗云:岳屏雪岭鸟喧哗。朱陵仙洞位于石鼓山东侧。

相传唐天宝年间,董奉先曾在洞内炼丹因而得了仙洞之名。又传此洞北通南岳与水帘洞(亦名朱陵洞)两洞相连,南岳有道高僧曾借此洞往返衡岳之间,瞬息即到。洞内壁上曾留下了杜甫、韩愈、王夫之等历代名流待作达千首之多,使得朱陵洞以诗名远播三湘。

后因战乱,尤其是日寇的狂轰滥炸,碑文、镌刻多被毁坏。仅留下小洞的残边及洞口上的“朱陵后洞”和“东崖”等残字。后虽经修整,但难复原貌。然而,作为衡阳八景之一,朱陵洞至今仍令许多游人心驰神往。

青草桥头蒸湘汇合处,石鼓山左侧,横架着青草桥。有桥至今,近800年。古衡州曾经有驿道6条,为方便来往,南宋淳熙年间,始在青草渡修建木桥。

后几度重修。现在的石桥,系1956年修造。桥头两端店铺鳞次栉比,尤以酒店居多,故有“青草桥头酒百家”之说。青草桥与石鼓公园、朱陵洞及五一立交桥连成一片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

东洲桃浪花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柳绿桃红。湘江中心的东洲,桃花盛开,随风起伏,宛若波涛,就象一只大花篮,浮在奔腾不息的湘江之上。东洲,四面环水,然不管江水如何上涨,却永不淹没。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仙翁驾舟湘江捕鱼,遇狂风,渔舟倾覆,遂成山丘。亦传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兴奋之中,手中金梭滑落湘江,即成东洲。明。

千年古书院 三绝石鼓山——小记衡阳市石鼓书院

石鼓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湘二水合流处,海拔69米,面积约4000平方,山势浑圆如鼓,四面凭虚,三面临水,树木葱茏,环境优美。石鼓书院始建于唐,鼎盛于宋,特别是北宋仁宗赐额后,位列“天下四大书院”。

倡导以义理之学授徒,为石鼓书院历代山长所践履和师承,对中国古代书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开篇是这样描述和赞誉的:“衡州石鼓山据蒸湘之会,江流环带,最为一郡佳处”。是为石鼓书院“三绝”之一——“有书翻不动”。广场左边有一株千年银杏,古朴沧桑。

广场右侧是“将军楼”,因衡阳“扼两广,锁荆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石鼓山居水陆要冲,易守难攻,古代诸多名将如诸葛亮、文天祥、曾国藩、彭玉麟等都曾设营屯兵于此。 右下沿江岸建有石鼓碑墙。

它于2006年兴建,总长99米,38块石碑镌刻着历代诗词歌赋,勾勒出书院历朝的风采。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石鼓山记》写到:“天下有书院四:徂徕、金山、岳麓、石鼓”;《衡阳八景赋》为明朝陈安所作。衡阳古八景:“雁峰烟雨实堪夸,石鼓江山锦绣华,花药春溪龙现爪,岳屏雪岭鸟喧哗,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试看东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莲花。

”石鼓有其三;《重修合江亭记》的作者陈沆是清代状元,被魏源称为“一代文宗”。 嘉庆年间,曾吟下一首十个‘一’字的七绝:“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换得船夫掉头,传为美谈! 进入书院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四角重檐攒尖顶仿清亭式建筑是“禹碑亭”。

匾额题字是湖南文史馆馆员、原长沙市书协主席史穆先生的墨宝。这是石鼓书院第二绝:“有字认不得”。碑文共九行七十七字。为商周或以前的文字,无人破解。

上有匾额,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杨慎的译文,但也只是个人见解。或说是鸟虫篆或道家符箓,大意为:禹奉舜嘱,治理洪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南岳得《金简玉书》,从此改围堵为疏通,这样一来,害人的禽兽蛟龙永远奔逃。“禹王碑”与黄帝陵、炎帝陵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

两侧楹联:“蝌蚪成点画,天地衍大文”,化用了清人胡景曾《禹碑亭》诗:“蝌蚪七十七,篆法流水纹。翳昔发河洛,天地衍大文”。书者是衡阳市著名书法家陈文质先生。 廊桥尽头是书院山门。

“石鼓书院”几个大字是前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墨宝。门联“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是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所书。进山门,可见书院标志——一面高2.8米、直径1.6米的大石鼓。

这也是第三绝——“敲不响的鼓”。石鼓山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其一,以状得名。南北朝北魏时期郦道元之《水经注》说:“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其二,以声得名。

晋零陵太守庾仲初《观石鼓》诗:“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妙化不可有,莫如神自然”。东晋罗含《湘中山水记》:“石鼓在蒸口南,湘水西,叩之声闻数十里,此鼓今无复声”。《水经注》还有灵异记载:“临承县有石鼓,鼓高六尺,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后有卢龙大力士推鼓入潭的传说,应是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吧。

进山门左手边是四间展厅,特别提到了石鼓书院生徒的一个杰出代表:彭玉麟,清衡阳人,被曾国藩延揽,创湘军水师,成为近代中国海军创始人。因骁勇善战,屡立军功,被朝廷赐号“常勇巴图鲁”,满语“英雄”、“勇士”的意思。官至兵部尚书,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同治中兴”四大名臣。

彭玉麟文韬武略,才艺双绝,尤其画梅线条质朴,笔墨苍浑,有一股英雄气,曾国藩称之为“兵家梅花”。而这与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有关。彭玉麟与外祖母养女王竹宾(梅姑),“少小相亲意气投”,但因辈份不宜,八字不合,被迫各自嫁娶。后梅姑因难产而逝,彭玉麟“伤心之人别有怀抱”,发誓以画梅纪念她,“所做一生不下万本”,无愧“大清第一情种”。

央视当年来衡《寻宝》,彭玉麟《墨梅图》荣膺“衡阳民间国宝”称号。彭玉麟还写下了大量咏梅诗,号称《梅花百韵》,其中“一生知己是梅花”、“输与梅花作丈夫”、“一腔心事托梅花”等句早已成为咏梅佳句。彭玉麟的诗画,既有借梅花高洁以自况,也寄托着对初恋情人的刻骨追思。

现在所见的石鼓书院,是复建的仿清乾隆形制古典建筑,白墙黛瓦深色柱,庄重古朴而典雅。有山门、书舍、武候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等景观。木料多选用印尼上等菠萝格。

衡阳石鼓书院如何

石鼓书院,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湖湘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为国家AAA级景区,位于衡阳石鼓区青草桥旁石鼓公园,并成为衡阳市的文化地标。 千年学府——石鼓山自古就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衡阳古八景的“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亦在此地。

石鼓书院座落于湖南省衡阳市城北蒸、湘、耒三水汇集的石鼓山上,石鼓山海拔69米,面积为4000平方米,地理位置独特,远山而不僻,近市而不嚣。 山体保留了较为完整的露天“磨崖石刻”,这是在我国现存的古书院里绝无仅有的,其独有的“三绝”声名远播,是集讲学问道、膜拜祭祀、觅石探幽、颐情养性于一体的文化旅游胜地。 石鼓之名,远不可稽,说法不一。一曰:“石鼓四面凭虚,其形如鼓”。

如郦道元《水经注》所载:“山势青圆,正类其鼓,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二曰:“石鼓三面环水,水浪击石,其声如鼓”。山上绿树成荫,风光秀美,亭台楼阁,飞檐翘角相得益彰。

江面帆影点点,渔歌唱晚,自古就有“石鼓江山锦绣华”之美誉。衡阳古八景的其中两景“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也在此地。千百年来,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吟诗作赋,对酒当歌,韵味无穷。

公元(627-650年),衡州刺史齐映在石鼓山上建“合江亭”。公元(806-820年),衡阳隐士李宽在山上筑庐“寻真观”,即为石鼓书院雏形。公元805年,唐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赴任途中路过衡阳,赋诗一首《合江亭》,其中:“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成为后人争相传诵的佳句,步其韵者不乏其人。

宋至道三年(公元997),衡州郡人李士真修建书院。公元1035年,宋皇帝仁宗赐额“石鼓书院”,与岳麓、睢阳、白鹿洞并称为“天下四大书院”。许多名家贤达纷至书院讲学,其中朱熹、张_、邹守益、蔡汝楠、胡安、王_、曾熙等最为突出。 书院还培育出王居仁、龚梦锡、彭玉麟、王船山、夏明翰等众多济世之材。

历史上书院曾经几经兴废。1944年6月,书院毁于日寇炮火。1965年辟为公园。 2006年,衡阳市重修石鼓书院。

2007年9月18日对外正式开放。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中国古书院 “讲学”、“ 藏书”、 “祭祀”三大功能。整个仿古建筑群以白墙、黛瓦、深色柱为基调,总体显得庄重、古朴、典雅。 布局以中轴为对称,恢复了禹碑亭、山门、武侯祠、大观楼、合江亭等书院建筑。

创办“千年学府,石鼓胜迹”展览室,图文并茂地展示了石鼓书院人文历史,再现千年学府的风貌。

继续浏览:

上一篇:怎么快速缩小图片?照片太大怎么压缩变小

下一篇:秋天成熟的农作物有哪些?秋天成熟的农作物有哪些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