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书院建于哪个朝代?鹅湖书院创建人是谁
鹅湖书院建于南宋。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占地8000平方米。鹅湖书院曾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人们为了纪念“鹅湖之会”,在书院后建了“四贤祠”。宋淳熙十年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次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

鹅湖书院在鹅湖寺(即仁寿寺)的左边,而鹅湖塔则在鹅湖书院的左边。鹅湖书院的大门,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对着鹅湖塔。书院四周有山有溪,环境幽雅。 鹅湖书院比鹅湖寺大得多,建筑规模颇似孔庙。由大门进去,经过两排桃树,有一个大圆门,圆门内有一个大院子,对面又是一个大圆门,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阶而入,又是一个院子,里面是半月池,池周围是石栏杆。渡过古桥是第一排殿宇,再过一个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后一排殿宇,是四贤祠。

祠前也是一个院子,祠后则是一个相当高的坪台,其下有一小池,其后是一座高墙,正对那两大圆门的北端高墙。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两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在鹅湖书院后面的四贤词内,设有朱、吕、二陆四个牌位,又有一个题着“顿渐同归”字样的匾额,这和书院前排建筑中所悬“道学之宗”的御匾,正遥遥相对,由此可见宋代朱、陆鹅湖之会的盛况。抗日战争期间,鹅湖书院成为东南训练团的驻扎营地。
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鹅湖书院简介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占地8000平方米。鹅湖书院曾是一个着名的文化中心。
人们为了纪念“鹅湖之会”,在书院后建了“四贤祠”。宋淳熙十年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 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次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书院历经数百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院内设有“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辛弃疾与铅山”等固定的展览、陈列。
书院平均每年接待参加人数达6万多人次,其中仅接待海外专家学者及文化团体就达1万人次。 鹅湖书院在鹅湖寺(即仁寿寺)的左边,而鹅湖塔则在鹅湖书院的左边。鹅湖书院的大门,不在正中,而在左面,所以正对着鹅湖塔。
书院 四周有山有溪,环境幽雅。鹅湖书院比鹅湖寺大得多,建筑规模颇似孔庙。由大门进去,经过两排桃树,有一个大圆门,圆门内有一个大院子,对面又是一个大圆门,上面是三排殿宇,由此登石阶而入,又是一个院子,里面是半月池,池周围是石栏杆。
渡过古桥是第一排殿宇,再过一个院子,是第二排殿宇,其最后一排殿宇,是四贤祠。祠前也是一个院子,祠后则是一个相当高的坪台,其下有一小池,其后是一座高墙,正对那两大圆门的北端高墙。这三排殿宇是主屋。在主屋两旁,又是一排一排的房屋。
在鹅湖书院后面的四贤词内,设有朱、吕、二陆四个牌位,又有一个题着“顿渐同归”字样的匾额,这和书院前排建筑中所悬“道学之宗”的御匾,正遥遥相对,由此可见宋代朱、陆鹅湖之会的盛况。抗战期间,鹅湖书院成为东南训练团的驻扎营地。 书院建筑群占地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坐南朝北,主要建筑安排在中轴线上。鹅湖书院自建立以来。
几度废兴,建筑规模也几经变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修建后的基本布局为:院墙前临照塘,墙内左义门、右义门。建筑共六进:
一.头门;
二.青石碑坊;
三.泮池,池上有雕栏石拱桥,泮池两各有一碑亭;
四.仪门,三楹,两翼有庑廓;
五.会元堂,五楹;
六.御书楼。东西两廓各有读书号房20幢。
【历史回顾】 南宋时期(1127—1279),儒家学者风行讲学,书院发达。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会讲鹅湖寺,各持己见,“相与讲其所闻之学”,这就是哲学史上着名的“鹅湖之会”。宋淳佑十年(1250),改名为“文宗书院”。
元皇庆二年(1313),增建“会元堂”。 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又重修扩建,并正式定名“鹅湖书院”。 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共八百多年,几遭兵毁,又几次重建。
其中尤以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 1957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重修;1959年,被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省文化局拨款重修,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10月,经中宣部批准,就在此召开“纪念朱子诞辰8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上饶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05月25日,鹅湖书院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结束语】在江西,书院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占着重要的地位的。而鹅湖书院至今存在800余年了,在这期间内,经过兵毁、重建、修补,翻新,不知多少次,至今屹立在鹅湖山北麓。是至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书院之一。
鹅湖书院创建人是谁?
鹅湖书院之所以以“鹅湖”命名,是因为该地原有鹅湖寺的缘故。鹅湖寺创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66年—779年),初名仁寿院,后因山名而改称鹅湖寺。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陆九龄、陆九渊、吕祖谦曾同会于此,辩论“性理”之道,不合而散,后人为纪念“鹅湖之会”,建“四贤阁”,淳熙十年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主要是因为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陆九渊等曾在这里讲过学,进行过学术辩论之故。南宋淳熙二年,吕祖谦因鉴于朱熹、陆九渊两派学说论点不同,常引起争论,故而发起约会,邀请朱、陆两家集会于鹅湖寺。[2]当时,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皆应邀赴约。在这里,发生了朱、陆两派学说问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朱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防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这就是朱、陆两派的分歧点。
朱熹认为陆学太简易;陆九渊则认为朱学太支离。这次争论,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由于朱熹持客观唯心主义观点,陆九渊持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此,这次乃是唯心主义阵营内部两种不同流派之间的争论。
争论的实质,都是为了互争正宗教主地位。但是,这次“鹅湖之会”并没有解决他们两派学说之间的分歧,故以后还有更加激烈的关于世界观问题的争论。
《最爱是中华》中,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办过的一个书院叫什么?
朱熹办过的一个书院叫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
这个地方在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脚下,山峰环绕,古木掩映,溪水长流,从外面进来曲折幽深、别有洞天,因此有“洞”之称。而白鹿则由唐代洛阳人李渤豢养,他在此地隐居读书,养一白鹿自娱。此鹿通人性,常跟随左右,且能跋涉数十里替主人购置笔墨纸砚和书籍,故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称这里为“白鹿洞”。 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南唐政权将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专事藏书讲学。宋初,白鹿洞书院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后书院建筑毁于兵火。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南康(今星子县)任职期间,四处呼吁重建书院,并亲自讲学。
他还广邀国内著名学者在此讲经论理。白鹿洞书院自此名闻天下,成为宋明理学的研究教育中心,“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 为了管理学院,约束学生的行为,朱熹还制定了《白鹿洞书院揭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以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具列如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具列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短短一百来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提出了教育的目的、内容,以及为学之序和修身、处事、接物的要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成为以后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的主要教育思想,并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可谓影响深远。 宋代以后书院又几经兴废,直到1901年慈禧太后提出“废科举、兴学堂”的新政后才彻底停办。书院冷落,而建筑依旧。如今,书院以礼圣殿为中心,组成了明伦堂、文会堂、御书阁、白鹿洞、朱子祠、思贤台、状元桥、棂星门、碑廊等三百六十余间房屋的庞大古建筑群,与周围的山川环境融为一体。
江南书院是什么朝代的 谁知道?
明代的。江南书院坐落在第28界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会址所在地,依桥傍水,与苏州古胥门遗址隔河相望,墨香卷起油然而生。
茶之韵、壶之雅、石之灵气、红木之稀贵,花棱窗格、笔墨字砚、、琴棋书画、山水盆景,一切是那样的清新镌秀、端庄高雅。中国著名书院有哪些
1 问津书院,又名孔庙,位于武汉新洲区孔子河畔,西汉淮南王始建于公元前164年间。著名人物有杜牧、朱熹、龙仁夫、王守仁等儒学大家,书院共培养进士387名。
著名人物有王夫之、陶澍、魏源、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3 石鼓书院,位于衡阳石鼓区,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06年),北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赐额“石鼓书院”。4 嵩阳书院,坐落于登封嵩山南麓,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佛教活动场所,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改名“嵩阳书院”。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等在此讲学。5 应天书院,位于商丘睢阳区,成立于北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赐额“应天府书院”。著名学者有晏殊、范仲淹、孙复、石介等。6 茅山书院,位于句容茅山脚下,创建于北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遗憾的是茅山书院旧址早已荡然无存,后人亦鲜有茅山书院的记载,近世茅山书院之名几近销声匿迹。
7 白鹿洞书院,位于九江庐山南麓,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相关人物有李渤、朱熹、陆象山、紫霞真人。8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鹅湖山麓。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公元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讲学于鹅湖寺,开办“鹅湖书院”。
9 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太湖边,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相关人物有高弟、顾宪成、高攀龙等。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