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用是哪个学派思想家提出的?墨子的兼爱
节用是墨子提出的。崇俭节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价值观念。两千多年前,墨子提出“节用”思想主张,其“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命题潜移默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道德实践。墨子是一位集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时代巨子;墨学是诸子百家中唯一的平民学派。

墨子(约前476年-前390年),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点: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用、节葬。

在墨子看来,若是圣人治国,那么,这个国家就可以获得加倍的利益;若是圣人治理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获得加倍的利益。但是,所获得的加倍利益,并不是向外索取,而是凭借本国的资源条件,削减那些无用的开支,讲求节用,尽力做到开源节流,这样就足以使国家获得加倍的利益——这其实就是墨子主张“节用”的道理。进一步的说,圣明贤德的君主无论是发布政令、兴办事功,还是使用民力、民财,无不是以增加民众、国家的效益为目标。
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是什么意思?
兼爱,就是兼相爱,交相利。就是爱人,爱百姓而达到互爱互助,而不是互怨互损。
尚贤:崇尚贤能之才。墨子(生卒年不详) ,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 ,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 ,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 一书传世。
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是什么意思?
1.兼爱:认为天下之所以乱,是因为人们之间缺乏无分别的爱,只要人们平等互爱、视人如己,就不会有不孝慈、盗贼、侵夺之事。
2.非攻:主张兼爱天下,放弃战争,以为攻伐是不义且不利的事。
4.节用:提倡极其刻苦朴素的生活,是极端救世的苦行学派,强调要做到不增加费用又要有利于人民。墨子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木石镇)人,生卒年不详,约为前479年—前381年以内。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儒”、“非乐”、“节葬”、“节用”、“交相利”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墨家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可知战国之世,墨家属显学。《墨子》一书中体现的墨子的思想在后世仍具有一定影响,广为流传的《千字文》中便记载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丝染”的故事。
到了清朝,随着诸子学的兴起,学者对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扩展资料:其他尚同:推举贤人统治,由贤明的统治者来统一法的标准(法度)。节葬:厚葬久丧会使国家贫穷、人民寡少、政治混乱,必须加以废止。
非乐:从社会功利的角度出发,认为贵族所采用的礼乐制度,皆属浪费而不实用,除加重人民负担,也会影响国家经济。非命:不承认有“命定”的存在,认为人力定可胜过命运。如果人们相信命运,则只会使人们听从命运的安排,进而懈志懒惰、丧失进取之心。
天志:认为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扮演主宰人伦秩序、施予赏善罚恶的能力与角色。明鬼:认为鬼神是存在的,并操有赏善罚恶之权。如果人们深信鬼神的存在,并相信鬼神对人的赏罚,便可以改善人的行为。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的( )主张节葬节用,反对奢侈的生活方式以及礼乐制度
墨家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杨朱学派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
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 ,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是什么意思?
兼爱:不分等级的去爱天下每一个人非攻:不打不正义的仗尚贤:崇尚贤臣,爱惜人才节用:节约费用其实可以从字面上理解的,大体也差不多!口号是好的,在当时社会不太现实,所以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是受到百姓的支持!节约意识和战国哪个学派的提倡相切合
节约意识和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的提倡想切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大家辈出,最有名的是四大家:儒道墨法。
其中,节用、节葬中有节约的意识。节用,反对奢侈浪费;节葬,反对厚葬久葬,以免造成财物的巨大浪费。墨家的“节俭”和“强本节用”的思想。一样吗,有什么差别?
墨家的“节俭”和荀子的“强本节用”思想是一样的,但是又有所区别。释义:1.节俭:指生活俭省,有节制。
观察到万物节则阴阳和,以此劝说贵族,节约开销。2.强本节用:指我国古代以农业为本,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战国时代荀况提出的加强农业生产与节约财政支出,同时并举的经济思想。两者相同之处:在于“节”上,两者都是提倡节约物力财力。两者区别之处:1.墨家的“节俭”“节用”主要是强调统治阶级来节约开销,不能奢侈浪费。而“强本节用”则强调统治阶级在治国策略上的“加强农业”生产。农业才是“本业”。
2.就范畴来说,墨家“节俭”“节用”应用范畴更为广泛,衣食住行都可以应用实施。而“强本节用”则目的性较强,特指农业。《史记·太史公自序》:”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共事不可偏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太史公司马迁的这段话说明其实也是直接说明某些程度上两者是一样的。
墨家思想主张主要有: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儒家思想主张主要有:互敬互信、仁而有序、微言大义、重义轻利、格物致知。其中的“重义轻利”是指儒家重官轻商,重本(本业:农业)抑末(商业等其他行业)。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