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非政治化是什么意思?邓小平提出的军队三化建设具体内容指的是什么
军队非政治化的意思是:主张军队必须始终同政治分开,不介入政治,不代表或支持任何一种政治观点或任何一个政治党派。由于披着“自由、民主”的华丽外衣,这个论调具有相当的迷惑性。坚决抵制这种错误思潮影响,必须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彻底的批驳。

《决定》指出:“全面贯彻政治建军各项要求,突出抓好军魂培育,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要铸牢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军魂,必须廓清错误政治观点的迷雾,划清是非界限,站稳政治立场。
所谓“军队非政治化”,主要是宣扬军队保持政治中立,不干预政治,不介入党派政治斗争等。军队不过问政治,这实际上只是资产阶级的虚伪口号,割裂了军队与政治的必然联系。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就说过:“战争不过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军队因政治而产生、因政治而存在,根本不存在脱离政治、不为政治服务的军队。

事实上,西方国家的军队早就被驯服成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对内镇压民众的反抗斗争,对外充当强权政治的“爪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曾30多次动用军队镇压工人运动,美国介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等,都是在为其霸权主义开道。可见,西方国家所谓“政治中立”的军队,并没有也不可能实现“非政治化”。
从人民军队的性质 宗旨 和任务 批判 军队非政治化
人民军队宗旨 即紧紧地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人民群众自发地或在先进阶级领导下建立的并为人民群众利益而战斗的军队。
关于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毛泽东为人民军队规定的三大任务,即打仗、做群众工作和生产,是人民军队建军宗旨的具体体现。古田会议决议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党发出大生产的号召,要求军队一面打仗,一面生产,以减轻人民负担,坚持长期抗战。军队非政治化”的核心,就是主张军队必须始终同政治分开,不介入政治,不代表或支持任何一种政治观点或任何一个政治党派。由于披着“自由、民主”的华丽外衣,这个论调具有相当的迷惑性。
坚决抵制这种错误思潮影响,必须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彻底的批驳。 军队非政治化”割裂军队与政治的关系,掩盖了军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工具属性。“军队非政治化”的致命软肋在于完全割裂了军队与政治的关系。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角度看,政治和军队就相当于“道”和“器”。器者,道之工具;道者,器之附领,须臾不可离也。军队因政治而产生,因政治而存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
邓小平提出的军队三化建设具体内容指的是什么
邓小平根据新时期我军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我军确立了“三化”建设的总目标,即“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1.加强革命化建设,确保我军政治上永远合格。
2.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努力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一定要承认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差很长的一截。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3.加强正规化建设是搞好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强调加强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邓小平深刻阐明了我军加强正规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如何加强我军正规化建设的问题,邓小平特别强调要通过努力完善各种法规制度,来进一步提高我军的正规化水平。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军在完善法规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明显地减少了工作指导上的主观随意性,提高了我军的正规化水平。扩展资料“三化”照亮了武警部队建设之路时代发展、形势变化赋予武警部队建设新的内涵、新的标准、新的要求。
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国家和军队现代化步伐加快、使命任务日益繁重、科学发展的时代课题都要求武警部队要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分析,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三者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革命化是方向,现代化是中心,正规化是保障。
离开革命化,现代化就会迷失方向;离开正规化,现代化就会失去保证。加强“三化”建设要坚持听党指挥、做到能打胜仗、锻造优良作风。
考试题,你对“党员”二字是如何理解的?
党员就是某个党的成员。在中国有时候用党员来称呼中国共产党党员,实际上党员这个称呼是很不科学和准确的,任何一个党的成员都是那个党的党员。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说:“ ‘军队是国家的’,非常之正确,世界上没有一个军队不是属于国家的。”......“中国只应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中国的一切军队都应该属于这个国家的这个政府,借以保障人民的自由,有效地反对外国侵略者。所以一知斋主人认为,军队应该永远只忠于它的国家和人民,而不应该忠于哪个人或哪个团体。个人或团体拥有军队,是真正的封建专制主义而不是民主共和国家。军队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军队的枪永远不能对着自己国家的公民,那怕他是犯了罪的公民,否则这个军队就是反动的军队。
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1)指导思想搞多元化指导思想搞多元化,是戈尔巴乔夫背离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而迈错的关键的第一步。所谓指导思想多元化,实质上是指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再把共产主义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就能够坚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排斥和清除错误思想特别是资产阶级及其他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因此,是不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对于整个党或党员来说,都是一个极为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新思潮”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推行的一套理论。同时“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背叛,是社会民主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2)政治上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政治上搞多党制和议会政治是戈尔巴乔夫全盘西化的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以所谓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埃制度(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被葬送的直接政治原因。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多党制则是完全不适用的。
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产阶级国家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在本质上只能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产阶级专政是这样一种专政,它是由最后一个剥削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达到无产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它从根本意义上讲,它是无产阶级运用国家机器对国内仍继续进行顽抗的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
即便是在资产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之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只要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还存在,只要新的资产阶级分子还在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滋生出来,只要国际范围内的资产阶级及其意识形态还占有巨大的优势,这样的阶级斗争就必然存在,因而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成为必要的。既然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无产阶级为消灭阶级而对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因而它就绝不能实行允许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平起平坐、分享政治权力的制度。如果实行多党制,那么就意味着承认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力,承认资产阶级政党可以自由地向无产阶级政党争夺执政权。
这在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依然强大,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无异是在放弃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此外,无产阶级专政也要求无产阶级作为一个团结统一的阶级来掌握国家政权。列宁曾经指出,无产阶级的分裂将不可避免地瓦解无产阶级专政。只有作为一个团结统一的阶级,无产阶级才能有效地组织国家,并对资产阶级以及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社会势力进行胜利的斗争,并达到最终消灭一切阶级的目的。
无产阶级的团结统一,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来保证的。这就是说,从无产阶级的内部关系来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也不具备实行多党制的条件。如果实行多党制,无疑意味着承认无产阶级的分裂。其结果同样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瓦解。
(3)经济上稿私有化苏联经济改革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搞私有化,而且是以乞求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援助为条件的私有化,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当然,在改革的头几年,并没有明确提出搞私有化。但随着改革政策的失误,经济危机的加深,苏联领导人不仅没有正确地总结教训,反而把经济搞不好的原因,除归咎于无产阶级专政的上层建筑外,还归咎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因而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经济改革思路,其基本出发点是:认为现在国家集中的资产过多,人民同国有制关系疏远,职工没有主人翁感和积极性,因而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所以要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
(4)军队建设上搞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非党化”和“非政治化”是戈尔巴乔夫推行全盘西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害是否定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取消马列主义对军队的指导和灌输,改变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瓦解无产阶级专政的钢铁长城,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复辟打开通道。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