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常备军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民兵和常备军

常备军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民兵和常备军

最佳回答2022-11-26

常备军的意思是:国家平时经常保持的军队。中国古代军队编制习惯于采用临时组编的办法来编成。古代常常采用什伍之制,一五一十点数的什伍之制,秦国时由郡尉县尉负责,在隋唐时期古代的府兵制度完善各地遍设折冲府。宋朝时军队开始正规化,出现以标准为500人的营级单位。明朝实行根据刘基的军卫法,满清时期的八旗以及后来的绿营编制。在古代各朝各代中常备军的数量是不一致的。

常备军是什么意思

清朝的八旗军总计20多万,一半左右驻扎在京城和直隶省境内。其中,直隶省的顺天府、天津府、保定府等各个地区,合计驻扎八旗军94000多人。这是清朝的主要野战机动力量,属于战略预备队,随时准备调往各地作战。驻扎在直隶省境内,但直隶总督根本没有权力管理和调动。除了八旗军之外,清朝的60多万绿营军,驻扎在各个省份。

常备军是什么意思

在清朝18个省份中,除了直隶省的情况特殊,驻扎了94000多八旗军之外,其他各个省份,基本上都只驻扎了几千八旗军。例如陕西省驻扎了5900多八旗军、浙江省驻扎了3700多八旗军,河南省驻扎的八旗军数量最少,只有600多人。不过,各个省驻扎的绿营军数量非常多。在18个省份中,广东省、福建省的绿营军数量最高。

什么是常备军

国家平时经常保持的现役正规军队。平时力求精干,实施经常的教育训练和严格的管理,保持较高作战能力和战备水平,战时作为军队的骨干和扩编的基础。

主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应付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和抢险救灾等。

什么是民兵和常备军

1.什么是民兵? 中国民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也是预备役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主要任务是:(1)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其他各项任务;(2)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3)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28岁以下的退伍战士和未到部队服现役而经过基本军事训练的公民,编入基干民兵,并服第一类预备役,他们是准备参军参战、执行应急任务的骨干力量。其余18至35岁的公民编入普通民兵,并服二类预备役。民兵编有班、排、连、营、团。基干民兵编有高炮、地炮、通信、侦察、防化等专业分队。

2.什么是常备军?常备军是国家平时保持的现役正规军队。它的基本特点为:有依法制定的编制、服役制度和教育训练制度,有配套精良的武器装备,有统一的服装、统一的指挥机构和供给机构等。它是国家武装力量的主体,是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武装侵略和颠覆的主要力量。

预备役是什么意思

预备役,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预备役部队是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一支重要力量。

其师团已纳入军队建制序列,授有番号、军旗。预备役部队平时隶属战区军种、军兵种,战时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转为现役部队,归指定的战区或军兵种现役部队指挥。公民在服预备役期间,定期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征服现役。扩展资料:在古代,中国早就有预备役性质的制度。

即每户出一人为"正卒"服正式兵役,其余为"羡卒"服后备兵役。其后,不少朝代都曾实行过兵农结合的制度,丁男忙时耕作,闲时练武,战时出征。清朝光绪三十年正式建立新军制,将兵役分为常备兵、续备兵、后备兵三种,现役与预备役的区分更加明确。

法国在1794年取得反对外国武装入侵胜利之后,深刻认识到充足的后备兵员的重要性,从而对现役和预备役作了明确区分,正式建立了预备役制度,规定应征入伍的公民须服兵役3~7年,然后转入预备役。1813年普鲁士将军队分为常备军和后备军,在常备军服役期满后转入后备军;奥地利根据1866年12月28日通过的普遍征兵法,也建立了后备军制度。

继续浏览:

上一篇:空调自清洁会自己关吗?格力空调自清洁启动后几秒又关机

下一篇:琼州海峡位于哪里?琼州海峡位于哪里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