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是谁?何叔衡:牺牲后死因27年后才查清
何叔衡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何叔衡(1876年5月27日-1935年2月24日),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35年2月24日,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在福建省长汀县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在何叔衡59年的人生中却充满了颇多历史谜团。关于何叔衡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36年8月,毛泽东、杨尚昆发电报、书信给各部队参加长征的同志,为出版《长征记》一书征稿,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撰写了《出发之前》一文,该文章后被收入到《董必武选集》中,这也是研究何叔衡最早的文字资料。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民学会积极响应,也在湖南积极组织和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何叔衡被选为新民学会的执行委员长。1919年底,湖南省各界举行了焚烧日货的正义行动。12月2日,张敬尧竟然指使其弟镇压群众,一时群情鼎沸。“张毒不除,湖南无望”成为群众一致呼声。何叔衡领导新民学会会员决定因势利导,开展“驱张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有哪些
1.陈独秀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2.李大钊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博古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领导创办了《解放日报》。
4.瞿秋白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本名双,后改瞿爽、瞿霜,字秋白,生于江苏常州。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5.何叔衡何叔衡(1876年-1935年2月24日),字玉衡,号琥璜,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何叔衡:牺牲后死因27年后才查清,妻苦等至死,3女1儿令人钦佩
19世纪80年代,湖南宁乡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里,饿得饥肠辘辘的小男孩挥着手里的赶牛鞭。羡慕地说: “我要是能像牛吃草那样放肆地吃就好了。
” 这个小男孩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何叔衡,长大后的何叔衡牢记父亲的教诲,练就孺子牛一般的坚韧、勤恳、踏实的品性,多年苦难生活也让他与贫苦百姓深刻共情。 毛泽东形容他这位好友:“何胡子是一头牛,是一堆感情。”两人既是好友,也是毛泽东十分敬佩的一位老大哥。 可是这样可敬的人却死因成谜,27年后人们才知道他当时遭遇了什么。在老家的妻子一直苦苦等候他回家,直到去世,留下的四个子女继承着何老的遗志,所作所为让人敬佩。 何叔衡出生在贫困之家,根本没有闲钱供孩子们上学,因为封建迷信加上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他得到了上学的机会。 何叔衡出生于5月初5,是个大好的日子,家中长辈说他八字好,将来会大有出息,便省吃俭用供他读了八年的私塾。
何叔衡的眼界被打开,封建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解放。 在家乡教书之时,他看不惯封建制度的腐朽,协同伙伴解救了一位要被沉塘的佣人。 这位佣人在何家祠堂工作,因家里实在揭不开锅,偷了宗祠的半担谷物,何家发现后,竟要求沉塘处置。
如此不顾王法,不顾人性,因半担粮食就要动用私刑将人处死。 何叔衡听说后气愤至极,可是以一人之力无法撼动族长的威仪,思虑过后,他将消息告知给了同乡的姜梦周、谢觉哉和王凌波。 这三个人也是宁乡的秀才,可思想一点也不迂腐,四人情谊深厚,被人称作宁乡四髯。
四人赶往沉塘地点,高呼放人,可围观群众漠然以视之。 这让何叔衡深刻感知到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无人帮助,四人只能和族长据理力争,最后救下了这名被沉塘的佣人。 21岁时,家中长辈为他迎娶了一位同乡的女子袁少娥,这位女子大他三岁,从未上过学,也不识字,裹着脚。 何叔衡对包办婚姻是抗拒的,但是他没有选择在这件事上反抗,让无辜的女人受到羞辱和伤害。
成婚后,他对袁少娥体贴尊重,袁少娥的勤劳贤惠,也让何叔衡发自内心地接受了她。婚后两人举案齐眉,过着恩爱的日子。 1902年,26岁的何叔衡不愿违背父亲的期望,考上了秀才。 他深知清政府已经烂到了骨子里,拒不到任,无奈之下,父亲唤他回来教书。
期间,袁少娥生下的两个儿子全部早夭,何家长辈对她多有微词。 1903年,袁少娥生下一名女儿,何家对她失望至极,可何叔衡对妻子女儿更加疼爱,更是为女儿取名何实懿,意味欢欣高兴的意思,表达对族中长辈的不满。 1905年,二女儿何实山出生, 夫妻俩面临的压力更大。 何叔衡为保护妻子,为二女儿举办了三朝宴,生女儿办三朝宴在村里还是头一回,长辈不满但也不再说什么。
没有为丈夫生下一个儿子,被封建思想桎梏的袁少娥对丈夫十分愧疚 。三年后,在袁少娥又诞下一女后,何家长辈的不满达到了顶峰,强烈要求何叔衡纳妾。 何叔衡面对压力给女儿取名为“嗣”,何实嗣,即使是女儿也是他的子嗣。
见何叔衡不肯让步,家中长辈便将同族中的何新九,过继给了何叔衡夫妻俩。 即使偏居一隅,何叔衡依然没有放弃过停下“ 探索 世界”的脚步。 1913年,37岁的何叔衡考进湖南一师,从此明确了人生信仰,开始跟着无产阶级干革命。
袁少娥虽然没读过书,也知道丈夫在外做的事业十分危险,可她识大体,对丈夫的事业十足的尊重。 1927年,何叔衡的追捕画像在老家大街小巷的张贴,袁少娥多次带着三女一子躲进深山老林。 因裹脚的缘故,袁少娥行动十分不便,多次差点跌落悬崖,还有一次被黄蜂蛰了满脸。 这些险阻袁少娥从来没有向孩子和丈夫抱怨过,默默做好家庭的后盾。
许多年后何叔衡的死讯才被子女们知晓,可袁少娥在老家已等白了头。 每年到了重要日子,她总要何新九去买点何叔衡最爱的雄黄酒。 1957年,83岁的袁少娥病危,她紧紧握住女儿的手嘱托道: “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和你们的父亲葬在一起。
” 孩子们泣不成声,他们这才知道,原来母亲早就知道父亲已经去世了,或许“糊涂点”才能给自己活下去的希望。 可恨何叔衡的尸骨在荒山下被风沙掩埋,多年都无人知晓。 何叔衡后来跟随毛泽东等人展开革命活动,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前夕,党中央就谁去谁留的问题展开了一次会议。 何叔衡一贯是最不愿麻烦别人的,那时他已59岁,听闻即将长征,他早早准备了两双草鞋,不管是去是留,他都是不惧怕的。
不管是去长征还是留驻根据地都是九死一生。 毛泽东感长征长途跋涉,艰辛劳累,何叔衡恐吃不消,遂让他留在后方根据地。 何叔衡对党中央的安排没有异议,他自己也十分担忧跟随长征恐拖大部队后腿,遂摆摆手告别远征的大部队。
殊不知那是何叔衡与毛泽东、董必武等好友的永别。 1935年2月,红军长征部队二渡赤水河进攻遵义�。
哪位知道恰同学少年中的人物原型,都有谁是虚构的
刘俊卿虚构人物,三份虚设,七分真实蔡和森:1895年出生,与毛泽东和萧子升并称为“湘江三友”,是杨昌济最喜欢的三位学生之一。1919年赴勤工俭学,在法国与周恩来等中国学生创建了中国工共产党旅欧支部。
萧子升:1894年出生,“湘江三友”之一,是杨昌济最喜欢的三位学生之一,又名萧瑜,是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发起人之一。不过由于他本人信奉无政府主义,与毛蔡两人信奉马克思主义相左,最后三人不得不分开,但是三人也仅仅是信仰不同,并没有影响三人之间的友谊。萧子升后来曾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职,任农矿部次长。三十年代离职赴法从事文学研究,1976年逝世于国外。萧三:1896年出生,现代诗人,萧子升之弟,原名萧子嶂,1921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后回国参加革命运动,1930年代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赴国际革命作家会议,后一直旅居苏联,1939年回国,在延安鲁迅艺术学校任翻译部主任,解放后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1993年逝世。何叔衡:1876年出生,1918年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1920年加入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1931年到中央苏区根据地,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
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在福建长汀战斗中壮烈牺牲,享年59岁。何叔衡当初是三十多岁考上湖南四师的,后来四师与一师合并,与毛蔡等人为同一届同学。
中共一大代表都是谁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这次大会代表有十三人,分别是: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湖南代表毛泽东、何叔衡,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广东代表陈公博,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旅日代表周佛海,陈独秀私人代表包惠僧。
1.何叔衡(1876-1935年),湖南宁乡人。
2.董必武(1886-1975年),湖北黄安人。
毕业于武昌文普通中学堂。早年参加辛亥革命,留学东京日本私立大学,加入中华革命党。五四期间,受十月革命影响,转为马克思主义者。
3.陈潭秋(1896-1943年),湖北黄冈人。毕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秋,与董必武创办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领导湖北女子师范学校学潮。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湖北省组织部长,出席中共四大、五大,当选中央后补委员。
4.王尽美(1898-1925年),山东莒县人。
毕业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期间,是山东学生运动的领袖,创办《励新》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春,创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会后领导山东党建工作。
5.邓恩铭(1901-1931年),水族,贵州荔波人。毕业于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参与创办《励新》杂志,与王尽美组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中共一大谁是代表
中共一大名单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李达(1890--1966),湖南零陵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1923年秋脱党,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入党,后任武汉大学校长。1966年8月在武汉病逝。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1924年脱党。后任上海大学教授,湖北省教育厅长。1927年12月在武汉遭军阀杀害。张国焘(1897--1979),江西萍乡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在“一大”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局成员,负责组织工作。1925年红军长征时,进行分裂党和红军活动。1938年因叛党被开除出党。
1979年12月在加拿大病逝。刘仁静(1902--1987),湖北应城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代表。1930年因参加托洛茨基派别组织被党开除。
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1987年在北京去世。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后历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76年9月在北京病逝。何叔衡(1876--1935),湖南宁乡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后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工农检查部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上杭牺牲。
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后历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1975年4月在北京病逝。陈潭秋(1896--1943),湖北黄冈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后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
上一篇:太行山脉位于哪里?太行山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