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箜篌是什么乐器?箜篌属于什么乐器

箜篌是什么乐器?箜篌属于什么乐器

最佳回答2022-11-26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

箜篌是什么乐器

基本情况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箜篌是什么乐器

拓展资料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杜佑的《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箜篌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

箜篌(拼音:kōnghóu),是一种拨弦乐器。竖头箜篌,又名胡箜篌,约在汉灵帝时由西域传入。

在龟兹石窟的壁画中,曲项琵琶与竖箜篌常配组出现在佛说法图、涅般图、因缘故事和伎乐天人的供养图中。唐代以后的箜篌专指竖箜篌。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箜篌与琵琶、五弦、筝合称隋唐俗乐中的丝弦。

明代燕乐制度中箜篌直长4尺8寸,并柄上雕龙头,20弦。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有唐代漆竖箜篌残件,有槽、颈、脚柱、响板、梁等部分,据残件与相关图像,音箱当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下方横木供系弦之用。自唐以后,演奏箜篌的人越来越少。

明清之后,逐渐失传。1930年代有箜篌复制工作,1959年,北京乐器研究所研制明代的箜篌。扩展资料:特点——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声音阶降C大调定弦——虽然七声音阶弦列跨度较大,在弹奏音高变化大的旋律时可能比五声音阶弦列微微费时,单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声音阶弦列在表现五声音阶旋律时流畅,但在七声音阶弦列上可以单手直接弹出五声音阶旋律;而在五声音阶弦列上要弹出七声音阶旋律必须有左手的配合,更会大大限制灵快。

七声音阶旋律毕竟要比五声音阶旋律多得多。音域方面,大型的专业用箜篌超过六个八度,甚至达到七个八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个八度。

把箜篌和竖琴的音色对比一下:竖琴的声音好像是从水下发出的,整块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较清纯、柔和、稳定;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把箜篌和古筝的音色对比一下:古筝更醇厚幽远,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灵,更鲜明一些,泠泠似雪山清泉之声。

箜篌属于什么乐器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乐使用外,在民间也流传。

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杜佑的《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

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箜篌是什么乐器?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产生与汉代,但从14世纪后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上,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

箜篌是什么乐器

箜篌是一种弦鸣乐器。箜篌(kōnghóu)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古代箜篌可粗分为竖箜篌和卧箜篌,其中早期卧箜篌出如今春秋时的楚国,与古琴同一起源,但其长形共鸣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的主要差异;使用竹片拨奏或击奏。竖箜篌却是由远古狩猎者的弓演变而来,是伴随着人类最早文明的诞生而诞生的最古老的弦鸣乐器,有着五千年以上的历史。

箜篌是什么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弹弦乐器,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形制主要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和凤首箜篌三种(也有资料将凤首箜篌归于竖箜篌)。

在表演形式上看,箜篌也适用广泛,既可以独奏、重奏,也可以用作合奏、伴奏与协奏。现如今,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我们仍可见到它的身影。首先介绍“卧箜篌”。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卧箜篌的起源十分早。卧箜篌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而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与之相似的乐器。又据唐代杜佑所著《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

”由此可知,卧箜篌与琴瑟不同,其共鸣箱体上有似琵琶的通品装置。虽然从文字记载来看,卧箜篌在汉至隋唐的这段时间里十分流行(无论宫内还是民间),可惜至宋代后已经失传,但朝鲜与日本却得以继承。卧箜篌青瓷弹卧箜篌俑,三国时期。

图片出自视觉中国玄琴,高句丽族民族乐器,源自卧箜篌“竖箜篌”其实起源于波斯,又名“胡箜篌”,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隋书音乐志》中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竖箜篌形制多样,有角形箜篌(大箜篌、小箜篌),凤首箜篌和龙首箜篌之分。出自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有这样一段描述:“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黑漆镂花金装画台座,张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臂之。

”这里指的就是大型的竖箜篌。竖箜篌虽于明代后式微并逐渐失传,但七八十年代在中国成功研制改良出现代箜篌,其中以雁柱双排弦箜篌最为著名。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现代箜篌其实是与古代竖箜篌多有不同,其实可以视为一种新乐器。“凤首箜篌”有资料将其归于竖箜篌一类。

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天竺》 即其乐焉。……乐器有凤首箜篌……等九种,为一部工十二人。”东晋时期由天竺传入,用于天竺乐。而至中唐时期又从今缅甸传入“缅甸竖琴”,用于骠国乐。

这种箜篌为单排弦,明以后失传,清代留有“总稿机”图,八十年代中国试制成功单排弦转调凤首箜篌。在敦煌壁画中绘有凤首箜篌,中国乐器博物馆中也有收藏。

继续浏览:

上一篇:蔷薇花的花语是什么?蔷薇花花语是什么

下一篇:银河系的直径有多长?银河系的直径是多少米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