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天坛是什么建筑?天坛的简介

天坛是什么建筑?天坛的简介

最佳回答2022-11-26

天坛是坛庙建筑。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

天坛是什么建筑

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坐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皇穹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顶,蓝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阶六级,饰旋子彩画,造型精巧。

天坛是什么建筑

东殿殿内供奉大明之神(太阳)、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则是夜明之神(月)、云雨风雷诸神神牌供奉处。皇穹宇殿前甬路从北面数,前三块石板即为“三音石”。当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只能听见一声回音;当站在第二块石板上击一下掌就可以听见两声回音;当站在第三块石板上击一下掌便听到连续不断的三声回音。这就是为什么把这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专门把第三块石板称为“三音石”。

天坛是怎样的一座建筑?

天坛,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坛庙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内坛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中心建筑是祈年殿,还有长廊、双环万寿亭、七星石等。

两坛间以长360米的丹陛桥相连,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外坛设有“神乐署”。天坛四大妙音是:回音壁的回音、对话石的对音、三音石的叠音、天心石的空音。

天坛的简介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

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扩展资料:
1.天坛建筑特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

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坛内还有巧妙运用声学原理建造的回音壁、三音石、对话石等,充分显示出古代中国建筑工艺的发达水平。天坛公园,是中国保存下来的最大祭坛建筑群。


2.历史沿革:(1)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坛,合祭皇天后土,当时是在大祀殿行祭典。(2)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听大臣言:“古者祀天于圜丘,祀地于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

方丘者,北郊泽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于是决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门外另建方泽坛祭地。(3)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坛,方泽改名地坛。大祀殿废弃后,改为祈谷坛。

(4)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坛被废,于十九年在坛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5)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后多次修缮、扩建。(6)1900年八国联军曾在天坛斋宫内设立司令部,在圜丘上架炮。

文物、祭器被席卷而去,建筑、树木惨遭破坏。(7)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坛的文物古迹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保护和维修。(8)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天坛主要有哪些建筑?

天坛主要建筑有:
1.祈年殿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
2.圜丘坛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


4.神乐署是天坛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外坛,为明清时期演习祭祀礼乐的场所,被誉为明清两朝最高的礼乐学府。神乐署始见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神乐观,观中殿宇众多,环境优美。天坛的特点:天坛公园,是明清两代皇帝每年祭天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天坛以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

总占地面积约270万平方米,分为内坛和外坛。主要建筑物在内坛,南有圜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条贯通南北的甬道——丹陛桥,把这二组建筑连接起来。外坛古柏苍郁,环绕着内坛,使主要建筑群显得更加庄严宏伟。

北京的天坛是怎样的一种建筑?

天坛位于北京城的南端。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

它以严谨的规划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著称于世。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

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丹陛桥相连。圜丘坛又称祭天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一个三层汉白玉雕砌的圆台,坛面、栏板、栏柱均为艾叶青石雕成。

圜丘台正北是供奉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皇穹宇,其正殿为单檐圆形亭式殿堂,以此象征天象;鎏金宝顶,碧蓝色琉璃瓦盖顶;殿内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支撑着巨大的殿顶,天花藻井层层内收,构造十分精巧别致,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杰作;东西有殿房各五间。殿外以圆形高墙围绕,墙高3.72米,直径61.5米,周长193米,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为天坛的著名奇观。

天坛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天坛有垣墙两重,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天坛主要建筑在内坛的南北中轴线上,圜丘坛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坛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中间有墙相隔。

天坛资料

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祭祀建筑群。

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时天坛公园还包括了九坛八庙中的祈谷坛。北京天坛最初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但年门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筑而无改建除外。

扩展资料: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俗称“天地墙”。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继续浏览:

上一篇:天坛是哪个朝代建的?天坛是哪个朝代建造的

下一篇:感恩节是几号?中国感恩节是几月几号这是一个缅怀先烈的节日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