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六十甲子一轮回?古代纪年法为什么60年一循环
六十甲子一轮回是因为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按序相配的,顺序奇数的天干只会跟顺序奇数的地支、顺序偶数的天干只会跟顺序偶数的地支相配,即单与单配,偶与偶合,单不与偶组合。 例如:天干中第5个是戊,那么在十二地支中可以与戊组合的只有6个,单数的6个。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 所以组数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只有六十组,所以是60年一个轮回。

中国历史上使用甲子(干支)用于纪年,始于汉代。秦汉之前和汉初,人们使用岁星纪年,所谓岁在焉逢摄提格、端蒙单阏、游兆执徐之类的,其焉逢、端蒙、游兆等为岁阳,摄提格、单阏、执徐等为岁阴,在汉武帝改历,实行太初历时,仍使用的太岁纪年,因此有“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从汉武帝后,已开始有使用甲子来纪岁,但这一时期存在岁星与甲子转换的混乱,有的加一超辰,有的加多超辰,有的没加,比如直接用岁阳、岁阴将太初元年转换为甲子纪年,则为甲寅。

但此时期存在将太初元年的甲子纪年标为丙子的,也有标为丁丑的等。直到汉章帝元和二年二月,皇帝颁布新历,用《四分历》,固定下来太初元年,岁在丁丑,汉兴元年,岁在乙未。由此正式使用甲子(干支)纪年方式,废止岁星纪年。 [3] 而官方正式确定下来的采用甲子(干支)纪年的这一年的干支为乙酉岁,所以其遇到的第一个甲子年则在汉安帝延光三年甲子岁(公历124年)。
天干地支纪年法中为什么是60年一个轮回,而不是120年,请解释的详细些。
因为天干地支纪年法是按序相配的,顺序奇数的天干只会跟顺序奇数的地支、顺序偶数的天干只会跟顺序偶数的地支相配,即单与单配,偶与偶合,单不与偶组合。例如:天干中第5个是戊,那么在十二地支中可以与戊组合的只有6个,单数的6个。
所以组数是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只有六十组,是60年一个轮回。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序相配,形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凡六十组干支,称为“六十甲子“扩展资料:1.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2.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3.干支相配的方法,是以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从甲子开始,继为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到癸亥为止,共合为六十数,之后再从甲子开始循环。
古代纪年法为什么60年一循环
因为是采用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这就是俗称的“干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符号叫地支。扩展资料:干支纪年的转换规则:自然数序法求干支根据是公元元年是辛酉年,辛8酉10,干的周期为10支的周期为12.�天干按甲到癸的顺序为1~10,地支的顺序按子到亥的顺序为1~1
2.�
公元前的算法:年干=8-N(N﹤8)或8-N+10(N≧8),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年支=10-N(N<10)或10-N+12(N≧10),N=年号除以12的余数。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10=9=壬;前22的年支=10-10+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为壬午。
公元后的算法:年干=N-3(N>3)或N-3+10(N≤3),N=年号除以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年支=N-3(N>3)或N-3+12(N≤3),N=年号除以12的余数。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10=8=辛;1164年的年支=0-3+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为甲申,2011年的干支为辛卯。
张爱玲的“六十甲子一传回”是什么意思?
张爱玲的“六十甲子一传回”意思是说按照天干地支组合起来,六十年一个轮回。六十甲子一轮回,叫做干支纪年法。
一个甲子轮回,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古时纪年用天干和地支结合的方式纪年,就像现在春晚或者在挂历上常见到的甲午年乙未年等等,这便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分别代表十二生肖所以就有羊年龙年等等。这从天干和地支里各取一个作为一年的纪年,从第一个甲子年轮回到第二个甲子年需要经过60年,所以以60甲子作为一轮回。
为什么是六十甲子年为一轮回?
我国古代的纪年方式,采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结合纪年,如甲子、乙丑、丁寅,以此类推,天干数为十,地支数为十二,两者的最小公倍数为60。所以,天干首“甲”与地支首“子”组成纪年元年,60年后他们(甲子)才再组合,成为一个“甲子”。
中国人为什么要讲究60年一个轮回?
上边朋友们回答的其实都是“末”,因为这种回答只能说明这是一种“中国人自己想出的编号规则”其实不是的,甲子纪年是以“天文学”为基础的。1太阳系最大的星球是木星,甲子纪年就从对他们的观察并计算产生的结果。
古人以12年来计算,木星每年所转到的方位就是其中一个“地支”位。这十二个位置这也是生肖的来历。3土星的公转周期为10759.2天,即约29.5年。古人以三十年计算。4土星在公转运行中,二十年和木星相会一次。木星、土星这两大行星的会合,对地球有非常巨大的影响。5土星、木星二十年会合一次为一运,以九大行星配九运。
又据天体运行规律,以木星公转十二年和土星公转三十年的最小公倍数六十年为一个纪年单位,定为一个元,这是风水学纪年的起源。6古代社会中,皇家记事的同时会记录天象,这就把天文纪年法代入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中。之后百姓们虽然不记录天象,但还是使用这种方法,即是六十甲子纪年法。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