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内容指什么?双减具体是什么内容
双减政策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政策主要针对两方面:
1、校外培训机构。很多父母都会选择将孩子送进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学习的再强化,并希望通过校外培训机构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2、校内教育。大多数学校为了升学率会给学生进行或多或少的加量学习任务。这种情况下会让学生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休息以及娱乐的时间。
双减政策不仅是守住教育底线的措施,也是给学生们一个健康成长环境的保障。
“双减”政策是什么?
双减政策指的是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作业的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
”控制作业总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布置介层、灵活、个性化的作业;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供“菜单式”课后服务项目供学生自愿选择,加强和优化免费在线学习服务;促进区域内干部和教师的流动。小学一年级坚持“起点”教学,学校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分重点班和实验班。双减具体是什么内容
双减,就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行政部门便要求各地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课后三点半孩子放学无人照看的问题,把孩子留在学校,由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延时服务教育,对小学生进行课后延时服务两小时,对初中学生进行晚自习服务,使学生不再到校外培训、托管机构参加培训服务,从而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具体举措有:
一.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1.老师只能在课内布置作业,要求全批全改。
2.控制作业总量。要求跟原来的一样,没有新变化。小学三至六年级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的书面作业。
3.加强作业设计指导,要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分层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己批改作业。
4.用好课余时间。对家长提出了具体要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不允许补课了,孩子的空余时间怎么安排?家长上班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不一致,“三点半难题”如何解决?课后服务正是针对家长这两个痛苦要求推出的解决方案。
1.课后延时服务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体育锻炼,第二个阶段是课业辅导和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时间上也弹性安排,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需求。
2.丰富服务内容,课后服务时间不讲授新课,提供菜单式服务项目,学生可以自愿选择。
3.多渠道引入校内外优质资源,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优秀教师承担,也可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充分利用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
4.做强做优线上学习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双师课堂,将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向学生开放。将这些名师的优课放在线上,免费供学生学习,岂不是更好?
三.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
1.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硬件均衡的基础上,实施教师区域内定期流动制度。
这样,城乡之间、区域和学校之间的教学水平差距就会缩小。
2.不办重点班、实验班,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办重点班和实验班,优质师资肯定要倾斜,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公平。按考试成绩排名,是加重学生作业负担的根源之一。
这两个变化,也可以说是回应了家长的关切。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方面的内容比较专业,不多讲。总之是要求教师要上好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国家双减政策是啥
今年的七月底,由国家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二.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
三.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线上学科类机构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强化常态运营监管,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坚决禁止不正当竞争,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四.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激发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
深化高中招生改革,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
五.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做好培训广告管控,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双减政策是什么意思?
双减政策主要是针对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减是减少校内作业,二减是减少校外补课。
1.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
2.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3.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4.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5.线上培训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6.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
7.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8.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9.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10.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1
1.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1
2.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1
3.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1
4.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1
5.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