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制造总局是谁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谁创建的
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创办的。李鸿章,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 “李傅相”“李文忠”。

李鸿章
李鸿章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早年随业师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捻军起义,并受命组建淮军,因战功擢升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累加至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肃毅伯。期间着手办理洋务,创办了北洋水师。甲午战争失败后,作为特使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被启用为两广总督。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后,参与“东南互保”,并北上谈判,次年与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不久即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九岁。死后获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号“文忠”。其著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平定天国
同治元年(1862年)十一月,常熟太平军守将骆国忠投降。李鸿章乘机率淮军发起收复苏、常的战役。经过与前来平叛的太平军反复激战,淮军最终攻克常熟、太仓、昆山等地。在初步扫清苏州外围后,李鸿章制订了三路进军计划,中路程学启统率,由昆山直趋苏州;北路李鹤章、刘铭传从常熟进攻江阴、无锡;南路则下攻吴江、平望,切断浙江太平军增援的道路。
清代江南制造局是谁创办的?
江南制造局是同治四年(1865)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办的。这年,李鸿章先从一美商手中买下一座铁厂,接着将上海洋炮局和韩殿甲主持的苏州炮局并入厂内,建立江南制造局。
同治六年(1867)经曾国藩奏准,提取江海关洋税一成建立船厂,并将厂址由虹口迁往高昌庙,使规模进一步扩大。江南制造局新址占地70多亩(后来扩大到400多亩),除汽炉、机器、熟铁、木工、铸造、洋枪、火箭、造船等厂外,还建有船坞、办公楼和翻译馆。其后,规模更进一步扩大,陆续添置了枪厂、炮厂、子弹厂、炮弹厂、各式火药厂、水雷厂和炼纲厂,使之成为当时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综合性军事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是谁创建的?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军事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
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的洋务派代表是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创建于1865年,是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创办的中国第一家近代军工企业,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的建立。为推动机械之进一步发展,以求建立更为精良先进的机械,1861年,曾国藩虽已于安庆设军械制造所制造炸弹,因为观念过于陈旧,因此安庆军械所对于西方的武器并没有仿制成功,后来在容闳的提议下,曾国藩提出,现今国力贫弱,技艺不发达,新建之机械厂想要制造新式机械,不宜上难上精,应该先以普通机械为目标,只有能建立的基础的生产能力,才能带动高端机械之建立,总而言之,只有拥有了基础工业,才能追求高精尖。
1865年6月,李鸿章以四万两的代价收买了美国人所办的,能修造大小轮船及开花炮洋枪各件的旗记铁厂。同年9月,旗记铁厂又与原本韩殿甲主持的松江西洋制炮局以及丁日昌主持上海洋炮局重组合并建成江南制造总局。成为了当时洋务派所办规模最大、设备最近代化、产品种类最多、质量最好、制造速度最快的兵工厂。1867年,在李鸿章推动下,以关税的二成为基础经费,以此发展轮船制造业,并在上海的城南地区购买土地七十余亩,用于造船厂的建立,并于该年的八月,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轮船,并取名为恬吉轮。在李鸿章的等洋务派人士的推进下,洋务运动在军事、经济方面四散开花。
江南制造总局创建过程是怎样的?
1864年,清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
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谁创造了江南制造船厂?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造船业务,是李鸿章和曾国藩共同创办起来的。1862年,李鸿章率淮军进驻上海以后,为了和兵力众多的太平军抗衡,于是大量从西方购买武器,武装淮军。
但是由于此时李鸿章还没有可靠稳定的外购途径,因此购买的西式武器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时常买不到。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让李鸿章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考虑自己开办兵工厂仿造西式武器。1863年,在常胜军任职的英国人马格里投入淮军,担任炮队教习一职。为了吸引李鸿章的注意,马格里向李鸿章建议自造弹药,以降低成本,并利用军中工具自己造了一颗炮弹,以证明这一计划的可行性。马格里的建议正好和李鸿章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李鸿章马上命他招募工匠,开始生产弹药。并命参将韩殿甲和候补知县丁日昌也分别开设兵工厂,模仿马格里生产淮军所需的弹药。李鸿章攻克苏州以后,马格里的兵工厂随之迁移到苏州,改名为苏州洋炮局,后又搬迁到南京,成为了后来有名的金陵制造局,而此时的李鸿章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制造弹药,有心仿造西式枪炮,于是命留在上海的丁日昌寻访合适的洋人工厂,加以收购,以便扩大生产规模。
1865年,丁日昌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目标,那就是旗记铁厂。旗记铁厂是美国人科尔所创立,具有修造船只、制造大炮、枪支的能力。因为旗记铁厂开设在虹口租界内,周围居民对于身边有这么一家兵工厂极为不满,科尔为了避免麻烦,有意出售。
就这么最终李鸿章花了4万两白银,将旗记铁厂买下,并将韩殿甲和丁日昌两处兵工厂的人员、设备一起并入,改名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由丁日昌进行管理。而在1865年年底,奉曾国藩之命去欧美采办机器设备的容闳返回国内。曾国藩见李鸿章扩大军工生产需要设备,就将机器都拨给了江南制造局,这么一来江南制造局更是如虎添翼。
到了1866年,李鸿章受命率淮军北上征讨捻军,曾国藩回来继续担任两江总督一职,江南制造局也转归他管辖。为了方便江南制造局的发展,1867年曾国藩将其迁移到了高昌庙,并大肆扩建,扩建以后的江南制造局很快成了国内最大的军工厂之一。江南制造局早期主要是为淮军生产武器、弹药。而曾国藩一直对于西洋轮船颇有兴趣。
早在1863年,他就在安庆内军械所试造过蒸汽轮船,可惜不是很成功。此时随着江南制造局生产能力的增加,已经有余力建造轮船,所以曾国藩在1867年上奏朝廷,申请让江南制造局建造轮船。旗记铁厂原本的主要业务就是修造船只,因此这一次试造非常成功,1868年年7月27日,中国第一艘蒸汽军舰在制造局下水,曾国藩将其取名为“恬吉”号(后改名“惠吉”号)。此后江南制造局又陆续建造了“操江”、“测海”、“海安”、“驭远”、“金瓯”、“保民”等舰,成为国内仅次于福州船政局的第二大近代造船厂。
因此江南制造局可以说是李鸿章和曾国藩两人联手打造。可惜的是1885年以后,因为经费有限,江南制造局为了保证军火的生产,所以停止了造船,只保留了修理船只的业务,可以说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