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叫韩国人棒子?韩国人为什么被国人称为“棒子”
叫韩国人棒子的原因:
1、高丽军队作战英勇的象征
这个说法来源于韩国方面的解释,就是说在韩国还叫高丽的时候,与中国中原皇朝军队作战时,因为高丽士兵爱用“棒槌”作战,专打汉人的马匹,让汉人损失惨重,结果汉人就称朝鲜为高丽棒子。
2、乾隆皇帝所赐
据说,棒子是北京的方言,是愚蠢无知的意思,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半吊子。这里有个流传很广的小故事:乾隆时期,朝鲜(高丽)是清朝的藩属国。有一次朝鲜国王觐见乾隆,乾隆很高兴,就在紫禁城宴请他。席间有人拿来一盆装有花瓣和盐的水让朝鲜王洗手,他不明就里竟然以为是汤喝掉了,还大赞好喝……乾隆,因此而觉得对方愚昧无知,就说“你真是个棒槌啊!”。对方还是不懂,还以为是封他做官呢,还跪谢,从此棒子之名就叫开了。

3、日本人的打手
在九一八东北沦陷后,日本为了殖民化东北,但进行进行殖民统治最重要的就是移民,一些韩国人在接受了所谓“日韩同祖”的奴化教育后,来华后开始为虎作伥,被当地中国人称为“二鬼子”。但是日本人对朝鲜人根本不信任,所以这些朝鲜警察手里没有得到日本人给予的任何武器,还不如中国的伪警察(伪警察至少还有一根警棍)无奈之下,这些人就用朝鲜妇女洗衣服的洗衣棒当打人的武器。由于这些人比日本人还凶,所以当地老百姓背地叫他们高丽棒子。除此之外,还有“韩国人爱吃玉米所以被叫棒子”“因为韩国盛产人参所以被叫棒子”等说法,个人觉得以上均是传闻,并无历料可查,而下面这个说法就靠谱许多。

4、对朝鲜仆役的称呼
凡事要看历史记载,这是清代法国人画的北京风俗画,朝鲜人就被标成“高丽梆子”。最早可查的“棒子”一词,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王一元的《辽左见闻录》一书中: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其国妇女有淫行,即没入为官妓,所生之子日“棒子”,不齿于齐民。鬓发蓬松,不得裹网巾;徒行万里,不得乘骑;藉草卧地,不得寝处火炕。盖国中之贱而劳者。
韩国人为什么叫做棒子
1.其实棒子这个称号还是乾隆皇帝所赐。棒子也就是棒槌,是北京的方言,也就是愚蠢无知的意识,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半吊子。
2.倭国占领东北的时候,低层的保安多是韩国人,由于他们也是二等公民,倭人对他们不信任,不配备枪支,只发一根棒子,于是人们就把这些韩国保安叫高丽棒子。
3.棒子是指韩国人。韩国以前是高丽。
高丽盛产人参。人参在中国有关别名叫棒子啊。所以就有了用高丽棒子来称呼韩国人的一个习惯。
4.韩语原来的意思是指朝鲜人穿的传统长裤,但到了日韩合邦之后,却变成了日本人对韩国人的蔑称。
韩国人为什么被国人称为“棒子”?
国人常常称韩国人为“棒子”,称韩国为“棒子国”,带有戏谑和蔑视的意味。但为什么称之为“棒子”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明所以,只是跟风而已。
网上一种说法称朝鲜人(包括北朝鲜和韩国)爱种也爱吃玉米,而玉米在东北又被称作“棒子”,所以就称之为“棒子”了。事实上朝鲜人很少种植玉米,基本以水稻和小麦做主食。另一种解释和前一种解释类似,说在古代,朝鲜每年都要向中国朝廷进贡人参,而人参在我国东北也叫“棒槌”,所以逐渐称朝鲜为“棒槌”,直至演变为“棒子”。还有一种说法也称“棒子”是“棒槌”的演变,东北人称头脑简单,不明事理的人为“棒槌”。国人认为朝鲜人就符合这种特征,所以就蔑称为“棒槌”,久而久之逐渐演变为“棒子”。第四种说法在网上比较流行,称日本占领我国东北时期,很多朝鲜人帮日本人做警察,当“二鬼子”。但日本人对朝鲜人也不完全信任,所以不给他们配武器,这些朝鲜警察只能拿洗衣棒作为装备在中国人面前作威作福,因此老百姓蔑称他们为“棒子。
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际上也不成立,因为按这种说法,“棒子”这一蔑称在20世纪才出现,但其实“棒子”的称呼在清代时候就已经出现了。那“棒子”的真正起源是什么呢?韩国历史学家黄普基(没错,是韩国人)的论文《历史记忆的集体构建:“高丽棒子”释意》对此研究最为透彻,也最靠谱。他利用记录朝鲜王朝出使中国的文献《燕行录》,解释了这一蔑称的整个来龙去脉。
黄普基在论文中指出,“棒子”原为“帮子”,指的是朝鲜使团里的奴婢。康熙年间王一元《辽左见闻录》对这个词就有解释:“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这个词在朝鲜的汉字文献里也可找到,写作“帮子”、“榜子”或“房子”,读作“bangza”。
所以“棒子”一词已经出现好几百年了,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那“帮子”作为中性词,怎么逐渐演变为“棒子”这一明显带有蔑视意思的贬义词呢?还得从古代中国和朝鲜的关系说起。大家都知道朝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附属国,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的王(不能称皇帝)要经过中国皇帝的册封。双方都要履行各自义务:朝鲜奉中国为宗主国,履行附属国进贡、朝贺等义务;中国则对朝鲜有保护的责任,对朝鲜时常赏赐。
朝鲜基本上每年都向中国派遣朝贡使团,通常使团由两班士大夫、中人和奴婢三种阶层的人组成,两班士大夫相当于代表团团长,中人是中层管理干部,奴婢就是打杂跑腿,服侍领导的下人,这些人又称为“帮子”。进贡使团中领导层和下人之间的比例大约是1比
9.�“帮子”在朝鲜是社会底层,最为贫困,对金钱有着天然的追逐性,而加入使团到中国,就有了大把寻私牟利的机会。“帮子”们为了赚钱,购买清政府明令禁止出口的物品,走私到朝鲜获得暴利这是最常见的;还有的“帮子”替使团购买物资时,想方设法贪污钱财,甚至连朝鲜进贡的贡品也是他们偷窃的对象;更有不少“帮子”将沿途的中国百姓当作牟利对象,偷鸡摸狗,窃取钱财。
中国百姓对违法的“帮子”不胜其扰,就投诉到使团领导,使团领导的处理办法一般就是“杖打”,即用棒子打“帮子”。于是中国人就把“帮子”称为了“棒子”。如果“帮子”们只是骚扰沿途百姓的话,还不至于让中国老百姓对所有的朝鲜人都深恶痛绝,即“棒子”只是称呼朝鲜使团中的下人,不至于称呼所有的朝鲜人。“棒子”之所以演变成对所有朝鲜人的蔑称,和当时的中国政府有最直接的关系。
明清时,朝廷为了在朝鲜人面前树立“天朝上国”的颜面,不但对是朝鲜使团大加赏赐(赏赐的价值远远超过进贡物品的价值),还下令使团经过的地方要给使团提供各种便利。哪怕接待费用远远超过当地百姓的承担能力,也会强迫他们拿出来。例如,明朝政府一直要求辽东驿站给来访的朝鲜使团提供车辆,到隆庆、万历年间,这一带连年水患,庄稼歉收,再加上女真人的劫掠,本已度日艰难。
朝鲜使团来了,卫所官员便动用酷刑,逼驿站车夫筹措,车夫鬻卖子女,仍然凑不足数,最后自缢而死。到清朝时,东北百姓生活还算安定,但朝鲜使团人数却也增长数倍,而且中国官方规定的接待标准也超过明代,所以负责接待的地方百姓还是费钱费力,苦不堪言。如果朝鲜使团借宿中国人家,遗失了银钱,政府就把这一家人全部抓走,“备尽酷刑”。
朝鲜使团要过河,船夫因风大浪急不肯渡,传到乾隆皇帝耳中,直接下令砍了九名船夫的头。正因为这样,沿途的百姓见到朝鲜使团如同见到“仇人”,打心底仇视朝鲜人。逐渐地,“棒子”这一蔑称从最开始只称呼使团的下人演变为称呼所有的朝鲜人。至网络时代,“棒子”一词从东北地区迅速传播到全国,加之很多网友对韩国的印象都不太好,这个词就成为国人称呼韩国人的常见外号了。
当然,称韩国人为“棒子”并不能使我们真正强大,只有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国人的素质更加提高,各方面都远超韩国,那样才能真正地获得心理优越感。
为什么韩国人被叫做“棒子”?
就跟印度人在中国被称为“阿三”一样,韩国人也有一个很别致的名字——“棒子”。仅从字面上也能够感觉到,“棒子”,似乎不是什么好词儿。
朝鲜半岛那么问题来了,我们为什么叫韩国人为棒子呢?韩国人或者说朝鲜人,被称为“棒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也有多种说法。第一种,“棒子”诞生于伪满洲国时期,是东北人民对于日本人的帮凶——朝鲜警察的称呼。由于早在甲午战争后,朝鲜半岛就已被日本占领。因此,虽然是二等公民,但日本人对朝鲜人的信任远大于中国人。日本关东军所以,为了便于统治东北地区,日本从朝鲜半岛征召了大批朝鲜人作为警察维持治安。这些朝鲜警察,也被称为“二鬼子”,是典型的狐假虎威,虽然没有枪,人手一颗棒子,却对中国人十分凶残,动不动就喜欢拿棒子打中国人。因此,当时的中国人称这些朝鲜警察为“棒子”,以表达对这些二鬼子的痛恨。
第二种说法的历史更为悠久,据说还是清朝乾隆皇帝所赐。“棒子”在北京的方言中也有棒槌的意思,代表愚昧无知,缺心眼儿。据说有一次,朝鲜国王来北京觐见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因此在紫禁城宴请。棒槌在席间,侍者端来了一盆净手水,作为皇家用水,也为了消毒和增加香味儿,净手水中添加了花瓣和盐。但是朝鲜国王不知道,也没有见识,他以为是汤,端起来就喝了几口,还大赞好喝。
此举逗得乾隆哈哈大笑,说朝鲜国王“就是个棒槌”,在封建社会,皇帝自然一言九鼎,从此,“棒子”也成为了朝鲜人的代称。乾隆皇帝除此之外,其它说法就更多了。例如,朝鲜半岛盛产人参,也就是著名的高丽参,人参在中国也被称作棒子,所以用高丽棒子来代称朝鲜人。还有就是朝鲜人称自己的仆役、家奴或私生子为棒子,久而久之,他们也就都被称为棒子了。
韩国人为什么叫“棒子”,“棒子”称呼的由来?
一说到韩国人们第一反应可能就会想到泡菜与韩剧,可一提起韩国人,人们可能就会直呼韩国棒子。但是想一想为什么要喊他们棒子呢?而且这个棒子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玉米棒子吗?显然并不是,今天就简单明了的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韩国棒子”称呼的由来。
例如他们以前书写会用汉字而且一些古典史书典籍也都是汉字记载的,并且当下的韩国国旗——太极旗以及曾经李氏朝鲜的正王宫——景福宫也都是在我国《周易》和皇宫紫禁城的借鉴下得出的。说白了韩国国旗就是拿太极八卦图稍微修改了一下,而景福宫则是按照故宫的样子做了个缩小版的。下面言归正传,详细的说一说棒子这个称呼的由来。首先是第一种说法,我个人感觉也是比较准确和正规的说法。据说棒子这个称号还是乾隆皇帝所赐,因为在当时的北京方言中棒子就是棒槌的意思,也就是愚蠢无知的意思。那一年朝鲜的国王来北京朝见乾隆,乾隆很高兴,在紫禁城宴请他,席间有人端来一盆净手水,为了消毒和增加香味,这盆水里加了点花瓣和盐。朝鲜国王以为是汤,就端起来喝了几口,然后大赞好喝,乾隆见了大笑,说朝鲜国王;“你真是个棒槌啊’。
朝鲜国王不懂啊,以为皇帝封他什么大官哪,赶紧谢恩。虽然这种说法可能有些戏剧化,但就我而言还是比较正统有点官方的感觉。第二种说法是在九一八东北沦陷后,日本为了殖民化东北,但进行进行殖民统治最重要的就是移民,而当时的日本并没有更多的人力也没有其他办法对占领区进行日常的管理与统治。
所以,日本就从当时早就日韩合并的朝鲜半岛征调大量的朝鲜人来华,这些韩国人在接受了所谓“日韩同祖”的奴化教育后,来华后开始为虎作伥,被当地中国人称为“二鬼子”。但是日本人对朝鲜人根本不信任,所以这些朝鲜警察手里没有得到日本人给予的任何武器,还不如中国的伪警察(伪警察至少还有一根警棍)无奈之下,这些人就用朝鲜妇女洗衣服的洗衣棒当打人的武器。由于这些人比日本人还凶,所以当地老百姓背地叫他们高丽棒子。
韩国人为什么叫“棒子”,“棒子”称呼的由来第三种说法就显得比较民间化了,韩国以前是高丽,高丽盛产人参。而人参在中国有关别名叫棒子啊,所以就有了用高丽棒子来称呼韩国人的一个习惯 。
韩国人为什么有外号叫棒子,这里有很深的历史缘故
韩国人在中国一直有一个外号,被叫做“高丽棒子”,虽然这个外号在现在听起来不太雅观,但是这个外号不仅历史悠久,更是在古代就是一直被朝鲜人所引以为傲。而至于这个外号到底是如何而来的,则是有以下几个版本的说法。
有一次朝 鲜国国王来了北京觐见乾隆,作为天 朝上国的皇帝,乾隆想这个面子上一定不能差,所以大摆筵席请这个国王吃饭,这个时候旁边就有人端来了装有花瓣和盐的水,当时稍微见过点世面的中国贵族都知道这是让你吃饭前洗洗手,但是这个朝鲜国王不知道啊,以为这是给他喝的,高高兴兴的把一盆全喝了,乾隆皇帝都看傻了,直说他简直是个棒槌,这个朝 鲜国王还以为是封了自己一个什么官位或者爵位,兴高采烈的回去了,在国内到处宣扬。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朝 鲜还未臣服中国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总是和中国 军队打仗,因为朝 鲜军队善于使用棒子,用棒子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所以当时汉人就称他们为高丽棒子,而高丽人则认为这就是对他们英勇善战的一种认可。另外有人分析,当时的韩国,也就是高丽盛产人参,出口了很多到了我们国内,人参在中国又有一个外号,也就是棒子,所以有些人也就习惯了用棒子来称呼韩国人。下一篇:粉蒸肉是哪的菜?粉蒸肉是哪里的菜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