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首都是什么地方?商朝都城在哪里
商朝的首都是亳。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南渡大河迁于成汤故都亳 ,行成汤之政,此后百姓安宁,商朝开始复兴起来。《史记·卷三·殷本纪》: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

商都
商都,指的是夏代商国以及商朝的都城。商族频繁迁都,多因于河患和战乱。东汉张衡在《西京赋》中说:“殷人屡迁,前八后五”。所谓“前”指的是从商的始祖契到成汤迁都于亳准备灭夏的这一时期,又称“先商”时期,共有四百多年,商国在这一时期共进行了八次迁都。所谓“后”就是从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到周人灭商这一时期,共有六百多年,商朝在这段时间共进行了五次迁都。

历史沿革
先商时期,部族与都邑的频繁迁徙是一个显著的现象。《尚书·盘庚下》云:“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又《尚书序》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关于“八迁”之地望,唐以前的学者一直“不得其详”,孔颖达《尚书序》疏中,亦仅列出“四迁”:“契至成汤,十四世凡八迁国都者:《商颂》云‘帝立子生商’,是契居商也;《世本》云‘昭明居砥石’;《左传》称‘相土居商丘’及今居亳。事见经传者,有此四迁,其余四迁,未详闻也。
商朝的都城是哪里
商朝的都城是渤、兴、殷、偃师。商朝古商族是崛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
商汤,夏商国的国君,在明条之战中率领方国灭,以“商”为国号,在渤海国建立商朝。之后商朝都城频繁迁移,直到其后裔盘庚迁都殷后,都城才趋于稳定,殷朝都城达到273年。因此,商朝被后人称为“殷”或“殷商”。盘庚死后,他的弟弟肖鑫继承了王位。肖鑫死后,他把弟弟孝义传给了他。孝义死后,其子武丁继位。武丁统治的五十年,是商朝最强盛的时期。
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辛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死。商朝的势力范围大大超过了夏朝。《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的疆域是“左孟门,右太行,北有常山,南有大河。
”商朝的疆域,北至辽宁,南至湖北,西至陕西,东至海边。除了夏所属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长江以北以及江苏、陕西的部分地区外,还可能包括陕西和江苏、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剩余土地。但商朝远未形成后世的统一帝国,其疆域也只是一个大致的势力范围。
它能直接控制的主要是今天河南省的北部和中部,而它的一些国家只是商业势力的据点,商业力量相对较弱。
商朝都城在哪里
商朝的都城有:亳、嚣、相、耿、庇、奄、殷。其中,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商朝政权的特点1.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由此可见,商王朝是以商部族为中心的附属国的联盟。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2.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商王对参加联盟的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商朝首都
商朝的国都有亳、殷、偃师等。商朝国都频繁迁移,直至盘庚迁都殷后,国才稳定下来。
商朝首都商朝,又称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先商”、“早商”、“晚商”,一共延续了500多年。商朝的时间约是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共延续500余年,帝王有成汤、盘庚、武丁、帝辛等。商朝时期使用的货币是贝币、贝蚌、铜贝,服饰是上着衣,下穿裳,后人所说的“衣裳”便是源自此。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