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渡位于哪里?边城从哪看出悲愁
拉拉渡位于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拉拉渡,又名千年古渡、洪茶渡口,系清水江上一渡口,具有近千年历史。该渡口千百年来运载渝湘黔边民和来边城经商、旅游的客商。渡口的渡船头,竖起一枝小小的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铁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铁缆上,船上人就用一柄特制木器攀缘那条绳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

拉拉渡
在号称“一脚踏三省”的边城洪安,渡口形状奇特的石头上,刻着“拉拉渡”三个字,河面100多米宽,一条1厘米粗细、离水面近两米距离的钢条固定在两岸。重庆人、贵州人、湖南人,以及外地来赶场的,背着棉花、棉纱、布匹、杂货、海味等货物从彼岸而来,交易后,带着上好的药材、山货、桐油、五棓子等产品满载而归。

名字由来
“拉拉渡”,也是湘西一种独特的过渡方式,一根横跨江面的铁丝,连接湖南边城镇和重庆洪安镇,不靠划桨,不靠撑篙,全凭一只带凹口的木棒在一条贯通两岸的铁丝上一来一回就可以将一船的乘客送达彼岸。从清水河西岸洪安到对岸的边城船篷的两端各有一个铁环,一条钢缆从两环中穿过,各系于两岸。过渡时,掌船人坐在船头,用一只凹口的短木棒搭在钢缆上一拉一拉,船就缓缓驶向对岸,当地人称这为“拉拉渡”。
《边城》 在哪里拍摄的
其他几位回答都错的!!!电影《边城》翠翠家和拉拉渡的拍摄地是在我们张家界市温塘镇如今的茅岩河漂流起点处,剧组主创在电影频道《流金岁月》节目里有说过这地方,当时导演跑遍几个省的好多地方,最终才找到这个当时交通几乎闭塞的温塘镇河边当主要拍摄地,另外拍摄地还有凤凰古城,有几个画面的柱子山风景是取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张家界武陵源区)边城从哪看出悲愁
自始至终,《边城》里都盈溢着一种淡淡的悲愁,这种悲剧风格其实是沈从文所致力营造的,是他的诗性与理想的最佳载体。小说中的人物在主观精神上对爱情充满了渴望与自由追求,不过这种自由追求在客观现实中却难以实现,于是此番冲突之下便产生了悲剧的氛围。
而这种优美的田园意象的破碎,蕴含着沈从文的理性判断,体现着他对现代生活的思考,在农业文明的消逝中,那些“美”与“善”也随之消失殆尽。因此,意象的破碎也直接孕育了作品的忧郁情调。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不是凤凰古城,而是湘渝黔交界处的这座古镇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 历史 研究所。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让凤凰古城名扬天下,成为文人、艺术工作者最喜欢去寻找创作灵感的地方,也让无数 旅游 爱好者将凤凰列为必去的目的地之一。
其实,沈先生写的边城是另一座,身处湘西、贵州和重庆交界处的古镇——茶峒。“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是小说《边城》的开篇,沈从文先生写小说时重庆还属于四川,因此说四川,现在这里属于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那条小溪就是酉水,流经黔渝湘鄂四省市,那座白塔也还在,只是没了老人、女孩和那只黄狗。作为湘西人,沈先生深爱着这片土地,他用质朴的文字将湘西秀美的风景和淳朴善良的民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酉水是重庆和湖南的天然分界线,宽度仅五十米左右,河东是湘西花垣县茶峒古镇,河西是重庆秀山的洪安古镇,图中远处那座桥的另一边,南边就是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因此,茶峒才是名副其实的边城。为了发展 旅游 业,借助沈从文作品的影响力,2005年茶峒正式更名为边城镇,但是因为叫这个名字的地方比较多,所以人们现在习惯叫边城茶峒。
茶峒在清嘉庆七年(1802年)曾经修建了一座石堡城,设有四座城门,还有炮台,近代战争时期这座城防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刘邓大军就是从这里挺进大西南,重庆一侧的老街上有一座老房子是这一 历史 事件的纪念馆。当年的城墙靠依茶峒的地形修建,也就是沈从文在小说中写到的“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遗憾的是城墙在解放后被拆掉了。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古迹有江边的石砌码头,古老的石板街以及独特的,数量众多的吊脚楼民居。看茶峒酉水河畔的吊脚楼,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老房子的门窗开得特别高,房基也很高,用石块砌成,房子大多是木质的。有的房门距离地面有三四米高,那么,人们怎么进出呢?原来每一家都备有木梯,需要出门时就把梯子放下来,平常梯子是放在屋内的。
门开得高,一是防止发生洪水,家里被淹;二是湘西地区自古多匪患,这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码头停泊着很多小蓬船,就是两岸人民来往的交通工具,现在主要是为游客提供服务,乘坐小船游览边城美景。重庆一侧和茶峒这边都有船,千百年来大家和谐共处。这里还有一种独特的渡河方式,名叫“拉拉渡”,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名字,又是怎么操作的呢?看这位大哥的专业动作,他就是专门负责拉拉渡的船老大。
下期老张将为大家详细分享这一古老的渡河方式。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