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自毙上一句是什么?必自毙的上一句话是什么
必自毙的上一句是:多行不义。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坏事干多了,就会自取灭亡,你等着瞧吧。同类的话还包括“恶人自有天收”,“恶人自有恶人磨”等。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寓意:
共叔段利令智昏,狂妄愚蠢,最终自取灭亡;郑庄公运筹得当,善于把握时机和分寸,最终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赢家。所以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尺度,不要做出格的事。不仁不义的事情做多了,终究只会落得自取灭亡的可悲下场。
必自毙前一句是什么?出自什么?
必自毙前一句是“多行不义”,“多行不义必自毙”最早出自《左传·隐公元年》。该成语意思是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释义: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典故寓意:共叔段利令智昏,狂妄愚蠢,最终自取灭亡;郑庄公运筹得当,善于把握时机和分寸,最终成为这场政治斗争的赢家。所以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尺度,不要做出格的事。不仁不义的事情做多了,终究只会落得自取灭亡的可悲下场。关于作者左丘明: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
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必自毙的上一句话是什么
必自毙的上一句是多行不义。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原句为:“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近义词有:自食其果、作茧自缚;反义词:吉人自有天相。原文选段: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
必自毙前一句是什么?出自什么?
“必自毙”前一句是“多行不义”。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赏析郑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庄公怨其母偏心,将母亲迁于颍地,后来自己也后悔了,又有颍考叔规劝,母子又重归于好。全文语言生动简洁,人物形象饱满,情节丰富曲折,是一篇极富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必自毙前一句是什么出自什么?
“必自毙”前一句是“多行不义”。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创作的《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用法:在句子中作宾语、分句;用于坏人。典故公元前744年,郑武公死,其子郑庄公继位。庄公之母武姜锺爱少子共叔段,逼迫郑庄公封他于京,称京城大叔。由于共叔段干了一系列坏事,并且企图篡位。郑国大臣祭仲向庄公建议除掉共叔段。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公元前722年,郑庄公终于采取行动,赶跑共叔段,囚禁武姜,铲除了这股分裂势力。
必自毙的上一句是什么?,必自毙的前一句
1.必自毙上一句:多行不义。 2. 原文:《郑伯克段于鄢》【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4.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5.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6.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7.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8.”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9.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10.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11.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12.”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13.蔓,难图也。
1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15.”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16.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和大叔,臣请事之;若弗和,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17.”公曰:“无庸,将自及。 18.”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19.子封曰:“可矣。 20.厚将得众。
21.”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2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23.夫人将启之。 24.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25.京叛大叔段。 26.段入于鄢“。 27.公伐诸鄢。 28.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29.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30.”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31.不言出奔,难之也。
32.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33.”既而悔之。 34.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35.公赐之食。 36.食舍肉。 37.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38.请以遗之。
39.”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40.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41.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42.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 43.爱其母,施及庄公。 44.《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45.’其是之谓乎?” 翻译: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46.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 47.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48.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49.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50.”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51.大夫祭仲说:�。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