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藏历新年在什么时候?2022年藏族新年是几月几号

藏历新年在什么时候?2022年藏族新年是几月几号

最佳回答2022-11-25

藏历正月初一为藏历新年。藏历新年与农历新年时间相隔相差1个月,藏历新年与农历新年时间相隔一般有三种,同一天,相差一天,相差一个月,每年的时间没有规律可循。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藏历新年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十五天。

藏历新年在什么时候

由来:

相传大约在公元前,西藏便出现了根据月亮圆缺及星辰转动来推算四季的“白玛”老妇历算法。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人们便聚在雅砻亚桑举行庆祝新春的“亚桑节”,根据记载当时藏王布德恭嘉也会到附近神山转悠,这种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定期的庆祝活动,成为藏历年之始。到了13世纪,在萨迦王朝统治年代,把元月一日定为新年之始,意为国王新年,从此藏历年正式成为了西藏重要的传统节日并延续至今。

藏历新年在什么时候

准备工作:

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开始了。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个名叫“切玛”的五谷斗,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种子,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两寸长的青苗。“切玛”和麦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藏历新年是什么时候

2021年的藏历新年是2月12日,恰巧与春节同一天 。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GJ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西藏这个全民信仰佛教的地方,藏历新年期间整个地区会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庆祝和祈祷兼具的节日。 藏历新年是怎么算出来的 根据天文历算专家的说法,藏历新年的确定,与藏历纪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而藏历纪年的推算则与藏族天文历算息息相关。传说在公元前100多年,住在雍布拉康上的一位纺织老母,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总结出了日、月以及星期的变化规律,最终形成了《纺织老母月算》。 从那时起,青藏高原上产生了物候历,后来人们还引进了时宪历和时轮历。

随着时间推移,又引进了五行的运算方法以及占音术等,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天文历算。后世总结,藏历是在西藏原始物候历的基础上,吸收了多种历法精华,形成独特而科学的历算体系。 藏历新年的趣味年俗 年前大扫除 和汉族群众一样,藏历新年之前,藏族同胞要在家打扫卫生,更换门帘、香布等,藏家人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大扫除,也就是藏历新年前的这一次图恰了,图恰也译作图契,专指藏历新年前寓意吉祥的大扫除。

根据藏历,每年图恰的时间并不指定某一天,只要是年前的吉日即可,每年藏历12月底,家家户户都会择一吉日开始一年一度的图恰,将家中角落积了一年的灰渍和垃圾好好清扫,干干净净迎接罗萨(藏语音译,新年的意思)的到来。 准备年货 为了欢度新年,拉萨人民置办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年货。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如今的年货不但种类更加丰富,样式更加精美,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

卡塞 卡塞是一种油炸面食,是藏族人家款待客人的点心,也是藏历新年必备的年货之一。每年,随着藏历新年的临近,拉萨的卡塞生意就会日渐红火起来。 吃古突 古突中的古,在藏语中意即九(表示二十九),突即突巴(面疙瘩汤或糌粑粥)。

民俗专家称,藏历腊月二十九吃古突最早起源于民间驱鬼辟邪的习俗,仪式比较隆重,并在这一习俗流传过程中又逐渐增加了许多趣味的内容。 挂经幡 藏历的十二月三十,也就是藏历年的除夕夜,这一天,藏族民众家家户户要挂经幡、换香布、摆切玛,以求来年吉祥如意。 供切玛 在藏历新年的时候,藏族家家户户供切玛。切玛是藏族象征吉祥的物品,供切玛也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民族风俗习惯。

切玛装在特制的钵中。钵是用木板制作的一种长方形的空盒子,中间用板隔开。在钵板上刻有月亮和星星。

2022年藏族新年是几月几号

2022年的藏历新年是3月3号。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西藏这个全民信仰佛教的地方,藏历新年期间整个地区会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庆祝和祈祷兼具的节日。 藏历新年的历史渊源 相传大约在公元前,西藏便出现了根据月亮圆缺及星辰转动来推算四季的白玛老妇历算法。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人们便聚在雅砻亚桑举行庆祝新春的亚桑节,根据记载当时藏王布德恭嘉也会到附近神山转悠,这种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定期的庆祝活动,成为藏历年之始。到了13世纪,在萨迦王朝统治年代,把元月一日定为新年之始,意为国王新年,从此藏历年正式成为了西藏重要的传统节日并延续至今。

藏历新年的习俗 准备年货 在农牧区,还将给自家的马准备新装,添置五颜六色的装饰物。 准备年货是藏历新年中最为繁琐的事情,所以要提早做好准备,因为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打扫卫生 大扫除要严格按照历书中标注的吉日进行,按照传统说法,如果不按照历算中的说法进行清扫,有可能把家里的福气也一并扫除。

藏历十二月十九日是传统的清扫日,家家户户都要把家里所有的家具全部清洗一遍,甚至每个抽屉里的灰尘也要擦得干干净净。不仅是为了打扫卫生,而且也有欣欣向荣的寓意。根据历算,接下来的几天里也有适合清扫的日子,择日可扫。

按照传统习俗,藏历十二月三十日,男的需剪发整理,女的则必须洗发梳理。如果家中发生过不幸之事,则不能洗头剪发。 古突之夜 汉族同胞的除夕夜是在大年三十,藏族人民的古突类似除夕夜,但是会在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古突中的古藏语意为9,寓意二十九日,突藏语意为面食。

古突那天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一起品尝寓意十足的古突。 吃古突面是一个饮食与娱乐并重的仪式,是藏族人民独具特色的民俗传统。因为古突的面团中会藏九种不同寓意的代表物,褒贬各一半。全家人一边吃古突,一边讨论自己碗中面团内所藏的代表物,相互分析过去一年中的所作所为,评价谁善谁恶,非常热闹。

23年藏历新年几号

2023年藏历新年时间为公历2月21日。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农历新年春节大致相同,2023年藏历新年时间为公历2月21日,藏历新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从藏历一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十五天。

藏族什么时候过年

藏族什么时候过年 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以下是我整理的藏族什么时候过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藏历新年是藏族的传统佳节,和世界上众多民族一样,庆贺新年的光临,是藏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事情之一。

藏历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这种历算法,与中原文化交流有密切关系。本来,西藏高原上的历算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据文字记载,公元前一百多年前,西藏便有自己的历算法,当时是以月亮的圆、缺、朔、望来计算月份的,运算很简单,那时的新年初一,相当于现在的藏历十一月一日。

这就是苯教历法。在山南地区,曾发现过一部历书,叫做《纺线老人月算》,这部古老的历算法,详尽地总结了当时藏族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天文历算知识。到了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了许多经书典籍,其中也有关于天文历算的书籍,它对藏历的完善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时,计算新年第一天的方法已从月的亮度进步到以星辰为主要依据的计算方法。从宋仁宗天圣五年开始,藏历与皇历(即阴历)逐步统一,到了八思巴萨迦王朝统治全藏时,藏历完全成熟了,过年的仪式也固定下来,一直沿袭到现在。从元朝开始,藏历确定一年为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

每一千日左右,便有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关系。并且学用汉族农历的天干、地支计算纪年。 不过,藏历把天体分为十二宫,即:白羊、双鱼、金牛、魔羯、双子、狮子、巨蟹、宝瓶、人马、室女、天蝎、天秤。

用十二地支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配以五行:木、火、土、金、水来纪年。这与农历的纪年法相似。 藏历以十二年为一小循环,六十年为一大循环,称为一个“饶琼”,第一“饶琼”便是从公元1027年开始。 藏历新年节庆习俗: 打扫庭除 室内装饰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许多人家在大门口用石灰粉在地上绘出“八瑞相”(即八吉祥徽: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金鱼)和“雍仲”(即卐字)符号等吉祥图案。

有的人家还在房梁上点很多白色粉点,表示人丁兴旺、粮食满仓。 制作“卡塞” “卡塞”是一种酥油制作的饼干,分为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各种颜色,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 分外引人注目。 吃古突 古突是按日期命名的,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是面糊羹的意思。

一般每家都会做九个包有不同东西的“古突”,这些东西都有一定象征意义:石子表示意志坚强,辣椒象征直爽泼辣,木炭说明此人心黑,羊毛则表明性情温柔,豌豆表示财迷,桃干表示健康,瓷片表示纯洁,盐巴表示懒惰等等。 驱鬼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驱鬼,一家人把没有吃完的饭菜和“古突”都要放在一起,作为“鬼食”。还要拿糌粑在身体上抹一抹,意为将自己的病痛、坏运气等都抹去,这些糌粑也要和上述的“鬼食”放到一起。驱鬼仪式也有讲究,家里两个男丁,一人手举秸秆扎成的火把,一人手捧“鬼食”在前行走,家里其他人按辈分跟在后面,同时大声喊着“滚出去!滚出去!”,将家里的屋子挨个转一圈后,前面的两个男丁继续往门外走,待出了门,家里的人燃放鞭炮,然后一个人手持火把走在前面,另一人抱着瓦罐紧跟其后,最后面跟着一人放鞭炮,大家嘴里喊着“驱鬼哟,驱鬼哟……”;到了十字路口,把瓦罐放下,将火把扔在瓦罐上,这样,就完成了驱鬼仪式,来年就会平平安安。

抢水 传说吉祥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这桶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 。将水背回家之后,首先要将水倒在碗里作为供品摆在佛龛前,同时还要点酥油灯、点香,祈祷来年平安,无病无灾。 煨桑仪式 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

每逢藏历新年,大年初一,人们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 切玛波 切玛波“切玛”,作为藏历新年时家家户户必须准备的吉祥物,承载的不仅仅是新年的喜气,更多的是人们对幸福安康 、五谷丰登的祈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 插经幡 经幡树藏语称“塔觉”,是将五彩经幡缝在树枝上。

对藏族家庭来说,把这样的“经幡树”插在屋顶上,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运亨通。因此,这也成为过藏历新年前,藏族同胞必备的特色“年货”。而经幡树换新的日子是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 开犁礼 开犁礼,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耕牛的额头上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轭上披挂着缀满贝壳和松石的彩缎,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农民在地里煨起桑烟,插上祈福幡,赶着牛,围绕白石耕出五条畦子。

每一畦撒一种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麦、油菜籽、蚕豆等。

2021年藏历新年是哪一年???

2021年藏历新年是2月12日,藏历正月初一为藏历新年,中国农历春节是1月25日。藏历新年与农历新年时间相隔相差1个月,藏历新年与农历新年时间相隔一般有三种,同一天,相差一天,相差一个月,每年的时间没有规律可循。

早期藏历:史料记载,公元前10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历法,它根据月亮的圆缺来推算日、月、年。几百年过后,雍仲本教徒(西藏的原始宗教)又能精确推算出冬至日归时间,并以此作为一年初始,形成了节日及各种仪轨。现代藏族许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公元7世纪的吐蕃时期,唐朝文成、金成两位公主先后入藏成婚结盟,带来内地的历法。

11世纪出版《敏竹林历书》,1206年西藏历书名为《萨迦历书》。后期藏历:1027年开始的时轮历,已经在西藏流行一千多年,来源于《时轮经》里的天文知识。以绕迥纪年,60年为一周,以阴阳五行和十二生肖纪年,这与内地农历的60甲子体系大致相同,例如2016年农历丙申年在时轮历称为火猴年。

但时轮历的阴历以月圆日为十五,初一与内地农历的可能同一天或差一天,而且闰月的设置不同,有闰月的某年两种初一相差一个月或一个月加一天。现有史书证明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

西藏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西藏最重大的民俗节日。各地欢度藏历新年的特色不尽相同,其中以拉萨最具代表性。

藏历十二月二十
八.二十九,家家户户打扫庭院,在灶房正中的墙上用面绘出“八吉祥”图案。二十九晚饭前,每户在大门外用石灰粉洒绘雍仲符号(汉语叫“万字符”)等吉祥图案。除夕之夜,各家照例要吃团圆饭。藏族传统的年夜饭,是用牛羊肉、萝卜、面疙瘩等作成的“古突”。

饶有风趣的是,有一些面疙瘩里分别包着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石子、钱币、盐巴、辣椒、木炭、羊毛等。全家人围坐一桌,每人盛上一碗,小心地吃着古突,看谁吃到什么东西。石子表示意志坚强,辣椒象征直爽泼辣,木炭说明此人心黑,羊毛则表明性情温柔,豌豆表示圆滑,桃干表示 健康 ,瓷片表示纯洁,盐巴表示懒惰,蒺藜意味着对人尖刻,等等。

此外还要做一个脑袋小、肚子大的小面人儿,它出现在谁的碗里,谁就得挨罚学驴叫、装狗叫,还得喝九大勺面汤。伴随着这种幽默诙谐的助兴方式,一家人的年夜饭充满欢声笑语,哄笑声此伏彼起,其乐融融。吃完古突后举行隆重的送鬼仪式,以示驱鬼避祟。

藏历正月初一,拉萨人绝早起来,有的甚至通宵不睡,但是不能外出。当启明星升起,东方破晓,听到折嘎艺人大声呼喊的“拉结罗!”(神胜利啦)之声,各家各户才敞开大门,开始新年第一天的庆祝活动。家家户户都把折嘎艺人当作贵客迎进,向他献哈达、敬青稞酒,往他身上撒雪白的糌粑和预祝丰收的青稞粒,并请他豪饮用麦片、奶渣、红糖、人参果熬煮的热青稞酒。

近年来,大年初一黎明时分,广播电台反复播送赞颂词录音,吉祥欢乐的祝福声随着无线电波适时传遍西藏大地,人们皆大欢喜。 “抢水”是藏历年初一的第一节目。深更半夜,许多地方的藏胞们要到河边,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等待破晓时分。习俗认为谁舀到第一桶水,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最好的运气。

拉萨人一般不到河边背水,因为路太远,城里有几口井被认为与江河湖海相连,井水圣洁,周围的居民在新年第一天的清早排长队取饮。 这天清早,还要拼命吃东西,越饱越好,表示全年都不会饿肚子。 前往大昭寺朝拜佛祖释迦牟尼也是这天清晨的重要活动,家家户户燃起香柏煨桑,带上洁白的哈达,来到佛像前,喃喃祷告,顶礼膜拜。 藏历年初一,一般互不拜访。

从初二开始,亲戚好友相互登门拜年,持续三至五天。手捧吉祥斗祝福的人先是在门外高声祝福,里面的人听到,赶紧捧着“切玛”出来,互相问候: “扎西德勒彭松措!”(愿吉祥如意美满!) “阿妈巴珠工康桑!”(愿女主人 健康 长寿!) “顶多德瓦吐巴秀!”(愿岁岁平安吉利!) “朗央总久拥巴秀!”(愿年年这样欢聚!) 拜年时,男主人双手捧着“切玛”向客人祝福,客人用手捏取“切玛”里的一点糌粑、青稞向天空抛洒,然后在嘴里尝一点,祝贺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接着,女主人提着披挂哈达的铜壶,频频向客人敬酒。节日期间,到处都在祝福,到处都在敬酒,到处都在歌舞狂欢,不管认识不认识,不喝三碗不准通过。

藏历初三敬奉“屋脊神”,这天,人们都登上各家的屋顶,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飘动的经幡和袅袅上升的“桑烟”寄托着人们的祈愿向空中传去……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装饰品。这些当然出自藏胞爱美的天性。但民间相传过年穿新衣有悦神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到东面的宝瓶山和西面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然后,成群结伙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唱歌、喝酒、谈笑。 从初四起,举行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

这一法会是由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年在拉萨发起的一次祈愿大法会延续而来的。法会期间,西藏三大寺的僧人近2万人集中在大昭寺向释迦牟尼的佛像祈祷,并举行格西学位的考试。除政府给僧众发放布施外,西藏及其它地方的藏传佛教信众也到此添灯供佛放布施,法会直到元月十五日迎请弥勒佛后结束。 藏历正月初五,拉萨郊区的农民要举行隆重的开犁礼。

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耕牛的额头上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轭上披挂着缀满贝壳和松石的彩缎,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俨然一副“花枝招展”的模样。开耕之前,农人还要从家里扛出一块白色山石,那是去年从农田请回收藏好的,重新恭恭敬敬安入在农田中央,称为“阿妈色多”,意即“金石头妈妈”,是庄稼的保护女神。农人在地里煨起桑烟,插上祈福幡,赶着牛,围绕白石耕出五条畦子。

每一畦撒一种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麦、油菜籽、蚕豆等。开犁礼完毕,大家会聚一处,一边喝酒,一连唱歌,随着酒碗的轮转,歌声弥漫在整个初春的河谷,直到太阳西沉,尽兴而归。 按传统习惯,欢度藏历新年一般要十五天。

继续浏览:

上一篇:菩提老祖是谁?菩提老祖的真实身份

下一篇: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哪个?世界七大洲中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