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难老泉在哪里?晋祠三绝分别是哪三绝

难老泉在哪里?晋祠三绝分别是哪三绝

最佳回答2022-11-25

难老泉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难老泉为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水出自悬瓮山断岩层,不知始于何时,《山海经》就有:“悬瓮之水,晋水出焉”的记载。泉水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命名为“难老泉”。晋水源头特有长生萍,浓翠如玉,四季常青。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难老泉在哪里

晋水由智伯渠溯流而上,即难老泉。整个泉系,形成一组的建筑组合。其中有七孔八眼的泉眼,有神奇的中流砥柱、张郎塔、不系舟、人字堰、洗耳洞、真趣亭,还有“南海眼”的难老泉亭,然后是水母楼。难老泉水从源于一丈深的石岩中流出,泉水常年恒温17℃。水的流势不大,清澈如玉,常年不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崔娥”名句的诗篇。

难老泉在哪里

晋水源头位于晋祠内,共有三泉。鱼沼泉和善利泉时流时枯,难老泉则长流不竭,泉水自地下约5 米的岩石中涌出,平均流量约每秒1.8 立方米,常年水温保持在17℃,清澈见底。泉名取自诗经名句“永锡难老”。晋祠内,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被称为晋祠三绝。

难老泉与善利泉的泉水汇集在什么地方?

难老泉与善利泉的泉水汇集在圣母殿前的水池鱼沼之中。鱼沼上有座石板梁桥,叫做“鱼沼飞梁”。

这座桥梁与圣母殿是同时建造的,现存桥梁依旧为宋代遗物。建筑时间这样早,造型又如此奇特的石梁桥,在我国现存的诸多古桥中仅此一例。

晋祠三绝分别是哪三绝

晋祠三绝指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晋祠博物馆之内的周柏、宋代彩塑以及难老泉。
1.周柏一是周柏。

周柏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了。周柏距今已有3000多年,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在当地人眼中,这株古柏就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2.宋代彩塑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

圣母殿是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由于这座殿堂修筑得十分富丽堂皇,再加上古代官员都要到圣母殿来献祭祈雨,这座殿堂就成了晋祠的主体建筑,而原来的唐叔虞祠倒反而退居次要的地位了。圣母殿的殿身四面都有围廊,前廊深两间,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殿顶用黄绿色的琉璃瓦剪边。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

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圣母凤冠蟒袍,端坐在凤头椅上。侍女手里都拿着侍奉的东西。

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眉眼有神,姿态自然,塑工精美,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
3.难老泉三绝中最后一绝是难老泉。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每秒流量是1.8立方米。

关于难老泉,有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说是晋祠北面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女子,嫁到了古唐村,受婆婆的虐待,每天都要到远处去挑水。一天,在挑水的路上,她碰见一位骑马的老人向她讨水饮马。虽然这一担水她好不容易从远处挑来,但是善良的柳氏还是把这一担水全送给老人饮马了。

老人临走时送给柳氏一根马鞭,说只要把鞭子插在水缸里,一提鞭子,水就会涌上来。柳氏回家之后一试,果然如此。后来,婆婆发现媳妇不再挑水,而水缸里的水却始终是满的,心中不免产生怀疑,就趁媳妇不在家,偷偷地察看,发现了水缸中的马鞭,心想这是一个宝贝,伸手过去把马鞭提出缸外,一时之间,缸里的水马上喷涌而出,向四处漫流。正在娘家梳头的柳氏发觉水涌出来了,赶快跑回婆家,见水大难以堵住,忙用院中的石板盖住缸口,自己坐在石板上。

汹涌的大水顿时变成潺潺的细流,不断从柳氏的身下流出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女子,称她为水母,在难老泉的西侧建起了水母楼,楼内塑有一尊端庄秀丽的水母塑像。

晋祠三绝指的是哪三绝?这三绝是如何评出的?

晋祠三绝,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晋祠博物馆里面,晋祠三绝指的是周柏,宋代彩塑和难老泉。晋祠是一座祠堂,最开始建立于北魏年间,当时在建造的时候是为了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

周柏这棵树距离现在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树木非常的古老,树干很粗壮,需要很多个人合力手牵手才能够围住。所以在山西太原的当地人看来,这棵古老的柏树就是一种长生不老的象征,所以被列入晋祠三绝之中。
二.宋代彩塑晋祠三绝中的第二个就是位于圣母殿内宋代的43尊彩塑,圣母殿当时是北宋年间为了叔虞的母亲邑姜修建的一座规模非常宏大的殿堂,里面十分富丽堂皇,再加上当时古代的官员都要来到圣母殿进行祭祀和祈雨,所以圣母殿也成为了晋祠的主体建筑。在这座店内供奉着43尊彩塑,最主要的一尊就是邑姜,其余的42尊都是宫里的女官以及侍女。

圣母殿里面的圣母身披蟒袍头戴凤冠,端详的坐在凤头椅子上,侍女们手里都拿着要供奉的东西,有的人是伺候饮食的,有的人是负责休息的,还有负责专门打扫的,姿态万千,做工非常精美,所以也是中国雕塑史上不可多得的精品。
三.难老泉晋祠三绝中的最后一觉就是难老泉,晋祠一共有三个泉,难老泉是三个泉水中的一个主泉,晋水的源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且难老泉的泉水是终年不息的,水温会保持在17℃左右,再加上当地关于难老泉,还有一些悠久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所以也被列入晋祠三绝之中。

晋祠三绝指哪三个?

山西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比较著名的是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仔细看这些侍女像每个都不一样,神态,表情,长相,其中还有个斜视传令官最是有趣,据说因为不能直视圣母又要听清圣母的吩咐就侧身,斜视,所以久而久之就变成斜眼了,内侧的耳朵也比外侧的要大一圈. 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年代久远,但仍充满了生机。

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

晋祠在哪里

在山西太原.晋祠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始建于北魏,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这里殿宇、亭台、楼阁、桥树互相映衬,山环水绕,文物 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驰 名中外。

祠内的周柏、难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晋祠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晋祠旅游景区距太原市较近,气侯条件与市区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风景优美,是游客避暑、观光地。太原市通往晋祠的8路无人售票公共汽车、8路小公共汽车,昼夜持续时间长(早6:00--晚23:00),行车间隔时间短(15--20分钟),乘车环境舒适。

晋祠风景区食宿方便,饭店、旅馆座落周围,数十家饭店、餐馆、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务和可口的饭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晋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纯香而饮誉天下。紧靠景区的晋祠镇政府近几年下工夫抓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公用设施及三业(服务、餐饮、娱乐)建设,面貌大为改观,尤其是景区的住宿条件、通信业务、医疗保障、娱乐场所、购物环境越来 越受到中外游人的亲睐。

晋祠内建筑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筑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建筑楼阁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 祠内建筑由东向西有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其北为唐叔虞祠、吴天神祠和文昌宫,其南面是水母楼、难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严密,既像庙观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宫苑。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

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盘龙八条。殿的内部采用减柱法,扩大了空间,是中国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殿内有宋代的彩塑43尊,主像圣母端坐木制的神龛里,其余42尊侍从分列龛外两侧,圣母凤冠蟒袍,神态端庄,侍从手中各有所奉,或侍饮食起居,或梳洗洒扫等,是宫廷生活的具体写照。

塑像十分生动,充分地表现出人的神情,各个塑像神态自然,神情各异,塑工高超,是中国宋代彩塑中的精品。在圣母殿的南面,有一座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创建的难老泉亭,亭为八角攒尖顶。晋水主要的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息,因此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名为“难老泉”。泉水晶莹透明,常生萍四季一色,常年水温保持在17℃,历朝历代的诗人多吟诗赞美,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写下了“晋河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佳句。

源头上有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建造的水母楼,二层五开间,内塑水母坐像及侍女,体态优美,造型别致,也是宋代彩塑中难得的艺术佳品。祠区北侧的唐叔虞祠,建筑分前后两院,前院四周有走廊,后院东西各有配殿三间,正北为唐叔虞殿,宽五间,进深四间,中间神龛内设有唐叔虞的塑像,其两侧是从别处移来的12尊塑像,她们手持笛、琵琶、三弦等不同乐器,是研究中国乐器和音乐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晋祠被称为三晋胜景,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为晋祠留下了碑碣多达300余篇。著名的《晋祠之铭并序》碑矗立在“贞观宝翰”亭中,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撰文并书写的。

祠内的“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老枝纵横,虽已历数千年之风雨,但仍生机勃勃、郁郁葱葱,与长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风景图片欣赏更多晋祠景点介绍更多圣母殿 在晋祠中轴线最后隅。前临鱼沼,后拥危峰,雄伟壮观。创于北宋天圣年间。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传说为宋代遗物。四周围廊,为人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风头椅是,风冠蟒袍,神态端庄。

侍从手中各有所奉,为宫廷生活写照。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鱼沼飞梁 在晋祠圣母殿前。

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其结构为水中 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枋,豕托桥面,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乙翼下斜至岸边。平面呈十字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神态勇猛,造型逼真,铸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

晋水源流 在晋祠内。源流主泉难老流量1.8立方米。源上建水母楼,头层三间带廊二层为三间。

歇山式屋顶,内塑水母坐像及侍女。源前十孔分水,南北两渠。水温保持17摄氏度,常年不息。唐代诗人李白《咏晋祠》 诗中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龙鳞沙昔草绿。

”献殿 在晋祠内鱼沼飞梁之前。原为祭祀圣母,供献礼品的场所。金在定八年(1168年)创建,经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修葺。

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简 洁,出檐深远,外观酷似凉亭,但整体结构轻巧稳固。晋祠之铭并序碑 在晋祠贞观宝翰亭内。唐太宗撰文并书。碑高195 厘米,宽120厘米�。

继续浏览:

上一篇:赶牲灵是哪个地区的民歌?最好听的十首陕北民歌

下一篇:酒狂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关于《酒狂》的考据备忘录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