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乾陵石雕是什么时期?唐朝的陵墓雕塑不包括什么石雕

乾陵石雕是什么时期?唐朝的陵墓雕塑不包括什么石雕

最佳回答2022-11-24

乾陵石雕是唐代时期。乾陵的石刻从规模上也超出了以往的陵园石刻,超大的体量表现出大唐盛世的宏大雄壮之势,乾陵石刻的雄浑气势不仅表现在外在的形式高大宏伟,更在于内在精神的深邃与大气。

乾陵石雕是什么时期

乾陵景点介绍

唐代乾陵石雕刻,在今陕西乾县梁山,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陵墓前石雕群像。陵园南向,分内城和外城,石刻群有内城四门石狮各一对、北门立马六(今存一对)。“神路”排列的石刻计: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鸵鸟一对、石马和马夫五对、石人十对、无字碑、述圣记碑各一、六十一宾王像,是现存唐代陵墓中规模最大的石刻群, 组合形制自乾陵始为唐陵石刻定制,均采用形体浑厚、庄重,轮廓方整的形式,运用圆雕、浮雕、线雕的综合技法制作,以突出其纪念意义。

乾陵石雕是什么时期

详细信息

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位于咸阳市区向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一座石山。陵园内城朱雀门外司马道两侧沿主轴线列置的120余件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群,成为盛唐社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让人感受到它所体现的盛唐时代精神。从梁山南二峰的天然双阙起,往北依次对称排列。秦始皇树翁仲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世的帝王以翁仲石像守卫陵园。

“乾陵”是谁的陵墓?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陵域占地“周八十里”(《唐会要》)。

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陵墓格局: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唐初,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千米。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

唐朝的陵墓雕塑不包括什么石雕

兵马俑。唐朝的陵墓雕塑有:昭陵六骏、乾陵、顺陵等。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占地面积40平方千米。乾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

1961年03月04日,乾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拓展:陵墓的地上雕刻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一部分,自汉至唐十分兴盛,虽然宋至明清帝王将相的墓前仍有设置,但其气势釉艺术性已不能与之同日而语。现存的西汉霍去病墓、南朝帝王和贵族陵墓、以及唐乾陵和"昭陵六骏"雕刻是最具典型意义的作品。

这些雕刻与秦桶在形象塑造上斟写实为主的手法截然不同,而是采用寓意与象征的手法,极富幻想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霍去病墓石雕群及陵墓的总体布局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

乾陵景区的景区特点

乾陵——一对夫妻、两朝皇帝的合葬陵。乾陵是唐王朝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

所以从埋葬者的身份来讲,他们既是一对夫妻,又是两朝皇帝,一个“李唐”,一个“武周”,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帝陵。乾陵——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乾陵所在地梁山是由三座峰所组成,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巍峨的梁山主峰正好成为陵丘,梁上山脊正好成为神道,而山脊前端的两座山峰又正好成为陵园的天然门户,这真是太神奇了!更神奇的是,当您从东边遥望,乾陵的身影犹如一位美女静卧在天地之间,北峰最高,为睡美人的头;南二峰较低,为睡美人的胸,所以人们形象的说,武则天是头枕梁山,脚蹬渭水。同时,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山体,恰巧一代女皇武则天又埋葬于此,难怪有人说,在中国所有帝王陵中,只有唐乾陵可以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并驾齐驱。

同时它又体现了中华文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乾陵——历代诸皇陵之冠。乾陵修建于盛唐时期,从公元684年开始动工,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执政初期才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

陵园地面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陵园内原有城垣两重,内城占地230万平方米,外城“周80里”。乾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陵墓,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都城的整体格局。

陵园占地约100余公顷,规模宏大,建筑富丽雄伟,石雕高大浑厚,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乾陵——依山为陵的典范。如果说唐太宗的昭陵开创了“依山为陵”的先例,那么乾陵就是依山为陵的典范。

乾陵陵园修建建时间长达57年,创建了一个围绕山峰安置陵寝的自然效果,奠定了唐代“依山为陵”葬制的基本模式,它包括内外两重城墙、一座陵寝、一对天然阙台、一条笔直宽阔的神道、对称排列的成组石雕和石雕群等,整个设计与周围的自然坏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成为后代帝陵尤其是明、清帝陵修建陵园时所效仿的对象。正如著名作家陈忠实所说:“只有当您站在汉武帝刘彻陵前时,才能感受到一代帝王的沉雄大气;当您站在乾陵通视司马神道时,才能体会到女人的伟大。”乾陵——一座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乾陵原有地表石刻一百多件,分布在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外,其中113件集中在南朱雀门外神道两侧,由南向北依次对称排列,有石柱(或称华表)、翼马、鸵鸟、仗马和牵马人、直阁将军、无字碑、述圣纪碑、六十一蕃臣像和石狮。

它们以陈设位置的高低层次不同和数量的差异,组成了一组中国封建社会帝王陵园内最庞大的石雕刻群,代表了唐代高度发展的封建文化和石雕刻艺术,所以乾陵又被冠以“唐代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的美誉。乾陵——灿烂夜空中的一个巨大星团。千百年来,作为乾陵的主人武则天,历代史学家对她褒贬不一,她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不解之谜。诸如:她如何从唐太宗的才人变成唐高宗的皇后?她又如何能在一个几千年来由男性统治的世界里成为声威赫赫的一代女皇?她的大周王朝如日中天,为什么又及身而止,不能传之后世呢?她推翻了李唐王朝,建立了武周政权,为什么李唐的子孙却始终将她视为自己的皇帝,对她尊奉有加呢?她留下的无字碑为何空无一字?……再如:武则天为自己的丈夫唐高宗李治所修建的乾陵,为何将李治的《述圣纪碑》立在陵园神道的西边,而自己的《无字碑》却在陵园神道的东边?唐代其他帝陵均已被盗,为何唯独乾陵保存完好?乾陵“六十一蕃臣”再现了唐王朝的外交盛况,他们为何没有头部?……这一系列之谜围绕着乾陵,留给了世人无限的猜测和想象。

陪葬墓介绍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684—701)名叫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公元700年被封为永泰郡主,嫁于武则天的娘家侄孙魏王武延基。因于哥哥懿德太子李重润、丈夫武延基三人议论武则天的晚年私生活,被武则天逼令自杀,死时年仅17岁。当时葬于河南洛阳,中宗李显复位后,下诏追封为“永泰公主”,陪葬乾陵。

永泰公主墓是乾陵17座陪葬之一。1960年至1962年发掘清理,是目前发掘唐代女性陪葬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属“号墓为陵”。地宫保持了原始的“土洞、砖式”结构,此墓虽然早年被盗,仍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1300余件,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原始唐墓地宫带给您的神秘,还可欣赏到造型精美、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的高级葬具“石椁”,尤其是有着“中国古代第一美女”之称的唐代仕女,让您从中了解唐代人的审美观点。

章怀太子墓章怀太子李贤(655—684),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次子,675年册封为皇太子。曾屡次奉诏监国,“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他曾为范晔的《后汉书》作注,在我国史学界颇有名气。

因不满武则天专政,后又在太子宫私藏兵器被发现,于是,废李贤为庶人,贬至四川巴州(今四川巴中县),684年,死于巴州公馆,并葬于巴州,时年31岁。唐中宗李显即位,由巴州迁回长安,以雍王身份陪葬乾陵。唐睿宗景云二年(711),追谥为“章怀太子”,并迁其妻清河房氏与之合葬。章怀太子墓于1971年7月至1972年2月发掘清理,此墓打开后,简直就是一座地下画廊,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被称为国宝级的《马球图》、《狩猎出行图》;还有反映唐代外交的《客室图》等等,它们向我们再现了1300多年前唐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场景。

还有色釉亮丽、体型高大的唐三彩,多属一级文物。懿德太子墓懿德太子李重润(682—701),唐中宗李显的长子,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长孙。公元701年,因与妹妹永泰郡主、妹夫武延基窃议武则天晚年的私生活,被武则天责令杖杀,年仅19岁。

中宗李显复位后,追赠为皇太子,谥曰“懿德”。公元706年将其灵柩由洛阳迁至陕西,以帝王礼陪葬乾陵,并与宰相裴粹的亡女冥婚合葬。懿德太子墓于1971年7月至1972年2月发掘清理,地宫全长100.8米,由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8个便房、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组成。该墓是迄今为止陕西境内已发掘唐陵陪葬墓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属“号墓为陵”。

墓中很多礼制建筑属帝王等级:如地表放置华表、地宫绘制的阙楼仪仗图(为三出阙,太子、公主为单出阙)、列戟图(共48戟,太子应为24戟)等等,在此您就可感受到帝王陵墓带给我们的神秘。仿唐乾陵地宫乾陵作为唐朝第三代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历时1300多年,经考古专家勘探乾陵是唐代十八座帝王陵中唯一未被盗掘的一座。根据史书记载、考古勘探并参考已开挖的唐代陪葬墓墓室结构,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好奇心,我们于1994年建成了“仿唐乾陵地宫”。

地宫以砖土结构为主,全长200多米,整体呈斜坡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反映唐代文化;第二部分反映唐代墓室结构。整个地宫以讲述武则天生平事迹为主,向人们再现了女皇武则天驾驭群臣、一统天下的风采。乾陵博物馆乾陵博物成立于。

古代哪个朝代用大型石雕做葬品

中国各个朝代的石雕文化商代的石雕商代社会中盛行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动物也是时人崇拜的神灵,因而石雕艺术家尤其善于表现形形色色的动物世界。大型的动物石雕多见于王都安阳殷。

商代石雕还具有一个重要的时代特点,那就是石雕开始融入建筑艺术的行列,从此,它就成为古代宫廷、陵园和各种大型建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周代的石雕周承殷制,西周至东周初期并没有产生什么引人注目的石雕作品,与商代一样,周代的玉、石工艺品制作都是在同一作坊里进行的,所以我们在西周至东周初的礼器中,也发现有石雕作品。其类型有璧、环、璜、圭、璋、琮以及戈、斧、戚、刀之类的仿兵器仪仗用品等,这些器物是人微言轻标志贵族身份等级尊卑的礼器,所以制作都十分精美。春秋战国的石雕春秋战国开始流行的肖形印,事实上也是古代石雕技法在雕刻印章中的移植。

肖形印有一部分印文属美术化了的古汉字,是石雕线刻和浅浮雕技术在印文镂刻中的应用,也是先秦古石雕成就的一个缩影。秦代的石雕秦代的著名石雕,据《三辅黄图》的记载,有新刻于咸阳横桥的古力士孟贲石像;修始皇骊山陵曾刻了一对高一丈三尺的石麒麟。遗憾的是,这些遗迹早已荡然无存。

不过我们从上述的迹象仍可看出秦代石刻艺术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首先,大型的人体石雕创作是发轫于秦文化,并用作建筑和陵 园的艺术装饰。后来这种人体和兽形的巨型石雕,还发展成了后世王公贵族陵墓建筑的定制。

另外,建始皇陵还“发北山石椁”,这样,将石雕技术应用于凿刻贵族和富豪纷纷仿效的先例。可见,秦代石雕艺术的确是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短暂而又辉煌灿烂的一瞬。众所周知,秦俑陶塑是世界古代雕塑的奇观,然而,我们在先秦和秦代的石雕艺术中,尚找不到与之相似的写实风格。

石雕的形体要么是粗犷有力的,它具象而不酷似,却具有整体的和谐感;要么,它就是精雕细琢的图案装饰风格,犹如工艺品,或为两者的融合,尤其是线刻和浮雕形式,它们实质上成了留存古代绘画艺术的宝库。这在下面汉代石雕艺术的丰富考古发现中将得到充分的证实。汉代的石雕两汉许多石雕艺术杰作的涌现,都充分地证明了汉代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艺术的繁荣,与当时的经济、政治伦理、宗教哲学观、原始信仰、礼俗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最终促成了石雕艺术的发达,并奠定了其基本形式向更完美的境界发展的必要基础。可以说,后世石雕艺术的发展,完全要取决于它在建筑艺术中的应用广泛程度。从汉代的石雕艺术,我们不仅看到了当时高级的和一般的建筑形象,而且看到了石雕艺术发展的光辉前景。因为汉代建筑已经综合地运用绘画、雕刻、文字等形式作为各种构件的装饰,并达到了结构与装饰有机结合的程度,这正是后世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最常见、最基本的手法。

隋唐时期的石雕隋唐石刻艺术的伟大,主要还是集中地反映在建筑的广泛运用方面。在南北朝时代,佛塔是寺庙组群的中心建筑,到了唐朝,它虽然失去中地位,便仍不失为佛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庄严劲健的造型,还是衬托公共建筑和都市景观的依凭。唐代佛塔以砖塔为多,石塔就成了凤毛鳞角,其代表作有唐乾符四年西平顺县明惠大师塔。五代的石雕五代是短暂的,佛教石窟等建筑石刻的创制,自然也今非昔比,称得上能继前期辉煌余绪的仅有南京栖霞山佛教建筑石刻艺术。

五代建成的栖霞山佛寺今已不存,其残存的舍利塔建于南唐时期,这座塔高约18米,为灰黑色大理石八角五层佛塔。塔的造型华美庄严,其构图也创造了中国密檐塔的一种新形式。它的基座绕以栏杆,其上以覆莲、须弥座和仰莲承受塔身,基座和须弥座形象突出,且饰以华丽的雕饰,这是过去的密檐塔所未见。

宋代的石雕自宋以后,外国风格的石刻文字和雕刻、建筑艺术更为常见。这些西方艺术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影响中国传统的石刻创作,但它们却是西方文明东渐的明显信号。因此,泉州的外国石刻艺术的传入,在中国社会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明清时期,作为案头摆设的小型装饰性石雕更为常见,题材以观音菩萨、罗汉、达摩、寿星、八仙之类为主,已经从神坛走向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象。

【为武则天守陵的石像为何都没脑袋?】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北乾县城郊的梁山上。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还有120多件巨大的石刻群雕。石刻群雕中有神秘的无字碑

关于石像没有脑袋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就是,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

但是他又怕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于是便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庄稼里践踏粮食,然后在第二天又煽风点火似的,和百姓说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们在晚上便成精了,开始糟蹋庄稼。要想保护好庄稼和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消灭掉,砍掉它们的脑袋,让它们不能在出来祸害庄稼。当地的群众认为这个外国使者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一气之下便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给砍碎了。

而在明朝末年一些诗人描写乾陵的诗句中出现了“赤马剥落离倒旁”的诗句,说的应该就是乾陵的立马和石像都纷纷地倒在了地上。诗中所描述的石像倒地的情景,似乎和民间的传说在时间上有相近之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看见唐乾陵前面立着外国使臣的群像,同样感到有辱他们的脸面,于是就把石像的脑袋给砍掉了。

但是这种说法毫无根据,因为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的八国联军并没有来到乾陵这个地方,哪来的砍石像一说呢?

虽然上述都是民间的传说,不能作为依据,但考古学家又进一步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发现可能是自然灾害给这些石像带来了灾难。通过大量资料证明,在明嘉靖年间,也就是1555年的1月23号这一天,在陕西华县一带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震级高达8—11级。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所以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场地震中。

而乾陵距华县只有100多公里,同样属于震中地带,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关中大地震。据专家们推断,这场地震才是造成这61座石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巧的是,许多陵前的石像石马都是在头部上受损了。

再有就是这些石像的材质不是很结实,由于当时采用石料的石料中有一些石瑕,所以石像受损的时候,头部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

研究人员推断,这61尊石像很有可能是一部分毁于那场大地震中,还有一部分是毁于明末清初的那些战争中。

国宝级文物茂陵石雕,其创作的时代是什么年代的

茂陵石雕创作的时代是西汉

茂陵石雕,西汉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群,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石刻群。现藏陕西茂陵博物馆。

这些石刻题材多样,雕刻手法十分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圆雕工艺品,也是汉代石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始皇陵和武则天的乾陵为什么都有这个人的雕像

翁仲,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阮翁仲。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

匈奴人来咸阳,远见该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翁仲的来历得从秦始皇时所铸十二个铜人说起。《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始皇二十六年时"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正义》引《三辅旧事》、《水经注·河水(四)》都人为每个铜人各重二十四万斤,俗称"翁仲"。

阮翁仲不仅出现在秦始皇陵和武则天乾陵,在很多其他的皇家陵寝中都有出现。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云:"各重千石,坐高二丈,号曰翁仲。"可知,陵墓前置翁仲始于秦代。

翁仲路,是紫金山通往明孝陵的必经之路。路上屹立着四对石像,文臣武将各两对。文臣庄严肃穆,武将则威严肃杀,象征着帝王死后在阴间的文治武功。

这明孝陵的石翁仲,通高3.18米以上,据说是最高大的石翁仲了。

什么时候发掘乾陵?

武则天为何要为自己竖一块“无字碑”?至今仍然是个谜。比较多的一种猜测是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将自己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评论,这是聪明之举。

在位于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着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则天。一对夫妇,两朝皇帝,合葬一室,这在全世界也是极其稀罕的。半个世纪以来,发掘乾陵始终是个热门话题,随着我国考古技术的进步,让武则天重见天日的时机成熟了么?挖还是不挖?什么时候挖?此时,我们呼吁国内外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再次激活这个话题,旨在审视“科学发掘乾陵”的现实意义。   中国历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个。

它凿山建穴,规模宏大,收藏丰富,一男一女,两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间,原封未动。而武则天名扬天下,妇孺皆知,更使这座陵墓备受国内外关注。

什么时候挖掘乾陵??

讨论了40年的乾陵挖掘,确有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至今仍然无法回避,但无论如何,乾陵装在一座石山的肚子里,埋着两个不同国号的皇帝,一男一女,埋葬时间相差22年。第一次埋高宗李治时,埋进了全国财政的1/
3.�

另外,武则天死于公元705年12月16日,被埋进乾陵是第二年的7月2日,5月份从洛阳出殡,7月在陕西下葬,时值盛夏,尸体会不会腐烂?已封闭22年的乾陵再次打开接纳武则天时,第一次陪葬的物品是否受到损害……这些太多太多的遐想实在让人挥之不去,何时才能揭开这些千古之谜,人们的选择还只能是:等待。这种等待,无论时间长短,都是值得的。

“乾陵”是谁的陵墓?

乾陵

位于西安以西80公里的乾县,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园,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陵墓,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个皇帝的合葬墓。

乾陵以山为陵,依梁山而建,座北朝南,由内外两城组成,占地颇广。

陵前石刻全长575米,宽11米,由3200块陕西墨玉石砌成526级台阶和18座平台。乾陵地面文物主要是石刻,共计114件。石刻多用整块巨石雕成。陵东南有17座陪葬墓,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墓先已发掘复原,并在永泰公主墓园内建有乾陵博物馆。

交通:在西安火车站西广场乘西安至乾陵的专线旅游车,车程约2小时,票价12元。景区内除有仿古马车可到各景点外,还可以骑马游览。

什么时代有石雕小人陪葬

殉葬制度,用活人殉葬,是奴隶社会的一种非常残酷的制度。而且,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

鸿永园雕刻厂小编:使用石雕www.qydk188.com小人陪葬应始于秦朝,有秦兵马俑为证。但是,用活人殉葬的制度并未因此瓦解,而是一直存在于各朝各代,只是轻重程度与延续时间有所差异而已。

继续浏览:

上一篇:南京是哪个省的?南京是那个省

下一篇:岳阳楼记是写给哪位巴陵郡的好友?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是写给谁的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