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北京十三陵是谁的墓地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地,共有十三座陵墓,分别葬着明朝的十三位皇帝。

依次为:明成祖的长陵墓、明仁宗的献陵墓、明宣宗的景陵墓、明英宗的裕陵墓、明宪宗的茂陵墓、明孝宗墓的泰陵墓、明武宗的康陵墓、明世宗的永陵墓、明穆宗的昭陵墓、明神宗的定陵墓、明光宗的庆陵墓、明熹宗的德陵墓、明毅宗的思陵墓。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目前开放了长陵、昭陵和定陵这三座陵墓可以参观。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在历史当中,有很多英雄,他们开创了一个一个的新潮代,其中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下面分享十三陵是谁的墓地。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1
一.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封建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距离北京约50公里,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
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这里出土的一千多个士兵陶俑,形象各不相同,神态生动,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三.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又称西夏帝陵、西夏皇陵,是西夏历代帝王陵以及皇家陵墓。
王陵位于宁夏银川市西,西傍贺兰山,东临银川平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西夏文化遗址。 1988年西夏王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为了让海内外人士了解西夏历史,探究西夏文化的奥秘,着力开发了以三号陵为中心的游览区,相继建设了西夏博物馆、西夏史话艺术馆,西夏碑林等能够展现西夏深厚历史文化的景点,它是人们领略西夏文化、寻古探幽的旅游胜地。
四.明蜀王陵 自古有“北有十三陵,南有蜀王陵”之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十陵街道考古发现了十多座明蜀王家族的墓葬胜迹,以僖王陵为代表的蜀王陵墓葬群拥有富丽堂皇的地宫建筑、巧夺天工的精美雕刻,被专家誉为“中国古代陵墓中最精美的地下宫殿”。 明蜀王陵以僖王陵为中心散布10余座明代蜀府诸王及王妃墓葬,形成了一处类似北京十三陵的著名王陵墓葬群胜迹。明蜀王陵的发现,对于了解明代藩王陵寝制度以及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五.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境内,西距北京市区125公里,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是河北省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东陵的建筑恢宏、壮观、精美,有580多单体建筑组成的庞大古建筑群,有中国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五间六柱十一楼的仿木结构巧夺天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长6000多米的孝陵主神路,随山势起伏极富艺术感染力,乾隆裕陵地宫精美的佛教石雕令人叹为观止,班禅大师赞誉为“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2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脚下。东,西,北四面环山。风景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个坟墓都是独立的。
每个坟墓都建在一座山前。长陵是明十三陵之首明成祖朱棣之墓,也是明代最大的帝王陵墓。每个墓是一个独立的单位,陵寝规格大同小异。每个坟墓都建在一座山前。
坟墓之间的距离只有半公里,多的八公里。除了位于西南角的.思陵,其余的都呈扇形排列在长陵周围。在中国传统风水学理论的指导下,明十三陵从选址到规划设计,十分注重陵墓建筑与自然山河水草的和谐统一,追求形同"天造地设"的完美境界,用以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明朝是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368年起,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并建立了大明王朝,到崇祯皇帝公元1644年三月在景山上吊自尽,历时276年。有16位皇帝。
除朱元璋葬于南京中山的明孝陵。 朱允文在"靖难"战役中失踪;朱祁钰在夺门之变后被葬于玉泉山外,其余十三位皇帝被埋葬在昌平天寿山,故被称为"十三陵"。先后建造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和一个太监陵墓。这里除埋葬13位皇帝外,还有23位皇后,2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和一位太监。
它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德陵是明朝第十五任皇帝熹宗朱由校和张皇后的联合墓葬。建德陵时,由于崇祯皇帝朱由检(明熹宗朱由校之弟)刚刚登基,明朝正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所以财政,物力和人力上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
首先,国库紧缺,资金不足。 当时,负责公墓建设的工部尚书薛凤翔曾请求发放帑银百万两,但崇祯皇帝在募集资金后只凑够了五十万两白银,并反复"叮咛告诫,以期速成"。根据计划,将使用200万两白银建造。为了不影响建筑工期,后来在朝大臣纷纷捐款赞助陵工,才使这座墓地却勉强建成了。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3 长陵是十三陵的第一个陵,略阴沉的天气下,松柏簇拥的红墙琉璃瓦还是很有气势的,这里是明朝皇帝朱棣,也就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和他的皇后徐氏的合葬墓,也是十三陵中建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陵墓。 “前方后圆”的长陵是三进的院落形式,进了陵门就可见四四方方重檐歇山顶的碑亭,掩映在暗绿松柏间,趁着云层翻滚的天际分外鲜明。 继续前行至第二进院落是祾恩门,朱漆大门趁着精致的廊顶彩绘,大气又宏伟的感觉扑面而来,月台下的御路石雕虽然历久经年还是让人觉得精美无双,一幅蛟龙出海的波澜壮阔的景象。
穿过祾恩门就是宏伟的祾恩殿了,院落两侧摆放了黄绿琉璃打造的神帛炉,小巧玲珑又很精致,用来焚烧神帛之类的东西的。 祾恩殿是供奉帝后神位和举行活动的大殿,也是明代皇陵中保存最完整的,殿内有60根金丝楠木的木柱,其中直径1米以上的有
4.�
北京十三陵是谁的墓地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地,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
2.明十三陵,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十三陵建造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长陵和定陵。长陵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明朝第三帝朱棣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和最大的一座。高耸的明楼,是长陵的标志。拓展:十三陵为什么没有盗墓?明十三陵不被盗,跟选址也有很大的关系,明十三陵的位置靠近北京城区,那里人口相对比较密集,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不会有人特别猖狂明目张胆的去盗墓。清军入关以后,想要得到民众的认可,就要好好处理前朝留下来的事情,中国一直是以孝道著称的,挖人坟墓这种举动势必会招来全国上下的不满。而为了笼络人心,清朝不仅没有对明朝的陵墓进行破坏,反而是好好地保护了起来。
十三陵为什么只开放三个?原因:其他的陵寝由于距今的年代较远,且都年久失修,很多都残破不堪,连最基本的明楼,隆恩殿也都倾覆了,所以根本不具备开放参观的条件,且交通不是很便利,在加上未开放的那些皇帝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都很陌生,基本脸熟的几个也都开放了,所以十三陵只开放三个。
十三陵埋葬的都有谁
十三陵埋葬的人分别是:
1.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
2.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
3.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 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4.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5.明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
6.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
7.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8.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
9.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10.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1
1.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1
2.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1
3.明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
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扩展资料:名称由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
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明十三陵神路是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像生、龙凤门等组成的。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为长陵所建。
亭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长达3500多字,是明仁宗朱高炽撰文,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碑东侧是清廷修明陵的花费记录。
西侧是嘉庆帝论述明代灭亡的原因。 碑亭四隅立有4根白石华表,其顶部均蹲有一只异兽,名为望天犭孔。华表和碑亭相互映衬,显得十分庄重浑厚。在碑亭东侧,原建有行宫,为帝后前来祀陵时的更衣处,现已无存。
石雕群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深为游人所喜爱。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古代陵园中罕见的。
石兽共分6种,每种4只,均呈两立两跪状。将它们陈列于此,赋有一定含义。石人分勋臣、文臣和武臣,各4尊,为皇帝生前的近身侍臣,均为拱手执笏的立像,威武而虔诚。在皇陵中设置这种石像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
主要起装饰点缀作用,以象征皇帝生前的仪威,表示皇帝死后在阴间也拥有文武百官及各种牲畜可供驱使,仍可主宰一切。
十三陵是谁的陵墓吗?
明十三陵,埋葬了明朝13位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十三陵建造的顺序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 、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长陵和定陵。
高耸的明楼,是长陵的标志。扩展资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
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陵墓
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陵墓 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陵墓,根据不完全统计,从古至今留下了皇上陵寝数以千计,但是留存至今的皇陵屈指可数,其中储存最为完整、面积最为庞大的莫过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以下分享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陵墓? 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陵墓1 十三陵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西北50km处的昌平区境内,是明朝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陵区占地面积80km2,是当今世界上保存较完整的陵墓建筑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的营建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止于清朝初年,历时200余年。依陵寝营建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长陵(永乐皇帝陵)、献陵(洪熙皇帝陵)、景陵(宣德皇帝陵)、裕陵(正统皇帝(即天顺皇帝)陵)、茂陵(成化皇帝陵)、泰陵(弘治皇帝陵)、康陵(正德皇帝陵)、永陵(嘉靖皇帝陵)、昭陵(隆庆皇帝陵)、定陵(万历皇帝陵)、庆陵(泰昌皇帝陵) 德陵(天启皇帝陵)、思陵(崇祯皇帝陵)。陵区内除葬有13位皇帝外,还葬有23位皇后、1位皇贵妃以及数十名殉葬的'宫人。此外,陵区内还建有7座妃坟园寝(东井、西井、万贵妃坟、悼陵、四妃二太子坟、贤妃坟、郑贵妃坟及二李、刘、周四妃坟)和1座太监陪葬墓(王承恩墓),以及为帝后谒陵服务的行宫、苑囿等各式建筑。 在陵域周围的10个天然山口(东山口、中山口、榨子口、西山口、德胜口、雁子口、锥石口、贤庄口、灰岭口、老君堂口)处修筑了城垣、拦马墙等防御设施,以保陵区安全。
明代皇陵的营建分为卜选陵址、拟定规制、备料施工等几个步骤。卜选陵址是陵寝营建的首要环节。一般先由卜选官员即朝中
一.二品官员率风水堪舆人员依据风水理论,“外观山形,内察地脉”,经实地勘察后,选出一处或数处“风水吉壤”,上奏皇帝,必要时还要画出图样,贴上说明,最后由皇帝裁定。
成祖朱棣称帝后即有从南京迁都北京的打算。明永乐六年(1408年),朱棣命令礼部尚书赵羾带领江西术士廖均卿等人来到北京附近踏勘陵地。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在昌平境内的黄土山找到了万年吉壤。
朱棣遂封黄土山为天寿山,降旨圈地方圆80里作为陵区禁地。 明十三陵陵寝布局不是按照《周礼》左昭右穆的方式,而是以尊者居于主脉,卑者居于从脉(余脉)的布局排列的。长陵是十三陵的首陵,位于天寿山主峰中部,其他各陵分列其左右。 十三陵中长陵最大,永陵、定陵次之,思陵最小。
陵寝建造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皇帝生前所建陵,规模大且装饰华丽(如长陵、永陵、定陵);二是由嗣帝所建陵,因有先皇“从俭建陵”的遗诏或受葬期、国力的影响,规模小且比较简朴(如献陵、景陵);三是皇帝生前未来得及建陵,改朝换代后由下一朝代营建(如思陵)。 明十三陵以规模宏伟壮观、陵园体系完整、布局庄严和谐、景色优美静谧、风格典雅古朴著称于世。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十三陵和八达岭作为一个完整的风景名胜区又被列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2003年7月3日,明十三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经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陵墓2 十三陵是谁的墓地 很多人都知道十三陵埋葬的是明代的十三位皇上,但是具体的十三陵是谁的墓地,绝大部分都不知道,它们分别是明成祖的长陵、明仁宗的献陵、明宣宗的景陵、明英宗的裕陵、明宪宗的茂陵、明孝宗的泰陵、明武宗的康陵、明世宗的永陵、明穆宗的昭陵、明神宗的定陵、明光宗的庆陵、明熹宗的德陵、明思宗的思陵,总共13座,统称“明十三陵”。 而对明朝历史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明代前后有16位皇上,除了上面的十三位皇上陵寝在这里之外,还有一位皇上的陵寝不在这里而是在南京,它便是开国帝王朱元璋的明孝陵,而明代第二位皇上建文皇帝在“靖难之役”之后神秘失踪而没有陵寝,还有便是明代第七位皇上景泰帝因为后期明英宗复辟,它的陵墓被捣毁,也没有留下陵墓。
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 明代。明长陵坐落于天寿山峰顶南麓,是明代第三位皇上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娘娘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工程建筑面积最大,营造时间较早,路面工程建筑也储存得最为完整。
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陵墓3 十三陵是中国哪个朝代的皇帝墓葬群 十三陵内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两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和两位太监,明代术士认为,十三陵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是当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藏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截止202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康陵。2021年4月28日,北京明十三陵康陵首次向游客开放。 十三陵从选址到设计规划,都重视了建筑和自然的统一,将建筑和植被、河流、山势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达到了一种自然的境界,使得这些建筑仿佛浑然天成一般,也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哲学观点的一种实践。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