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色土壤分布在我国哪里?褐壤土的主要分布地区有哪些及有机物含量是多少
褐色土壤分布在我国华北和西北东南部的山地和盆地中。褐色土即“褐土”,又称“褐色森林土”。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区常绿硬叶林下与暖温带旱生森林、灌木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黑海周围及亚洲东部。在中国,分布于华北和西北东南部的山地和盆地中,在水平分布上位于棕壤地带以西,在垂直分布上位于山地棕壤带之下。

褐土成土过程深受土壤季节性水分运动的影响,在雨季,土中水分的下向移动,土层中的碳酸盐类以溶解的重碳酸盐形式向下淋溶,到剖面下部干燥处,碱土金属重碳酸盐脱水,以碳酸盐形式再淀积下来,形成钙积层。钙是褐土中相对富集的元素,钠钾等碱金属盐类则以易溶盐形式淋出土体。在季节性淋溶的条件下,土壤上层的粘粒可分散随下行水迁移到心土层淀积,形成粘化层。淀积层中粘粒含量增加的另一原因是原生铝硅酸盐水解转化成次生粘土矿物。褐土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较强,耕层中的有机质含量不高。

褐土的光热资源比较充足,但水分条件较差,养分供应也明显不足。在土地利用不当,盲目开垦坡地,无水平梯田和顺坡耕作的情况下,每年雨季降水常以地表径流形式流失,不仅加剧土壤干旱,常常还引起肥沃表土的侵蚀,造成土壤肥力急剧退化。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根据褐土所处的地形部位和土壤性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山区地形坡度较大、土层较薄的褐土,水分养分条件较差,不耐侵蚀,应以发展林业,种植耐旱果树(如枣、柿、核桃、栗、杏),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为主。
褐土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褐土(cinnamon soil),又称褐色森林土,是半湿润暖温带地区碳酸盐弱度淋溶与聚积,有次生黏化现象的带棕色土壤。在中国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北纬34~40°,东经103~122°之间,关中、晋东南、豫西以及燕山、太行山、吕梁山、秦岭等山地低丘、洪积扇和高阶地,水平带位处棕壤之西,垂直带则位于棕壤之下,常呈复域分布。
褐壤土的主要分布地区有哪些及有机物含量是多少?
褐壤土分布在我国即北起燕山、太行山山前地带,东抵泰山、沂山山地的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山前低丘,西至晋东南和陕西关中盆地,南抵秦岭北麓及黄河一线。一般耕地的褐土,0~20厘米有机质含量10~20克/千克,非耕种的自然土壤可达30克/千克以上,特别是淋溶褐土与潮褐土等亚类更是如此。
与土壤肥力相关的是土壤养分情况。褐土的有效氮含量为0.7~1.3克/千克,碱解氮60~100毫克/千克,供氮能力属中等水平;磷的有效形态低,一般水溶性磷10毫克/千克左右,但无效形态的铝—磷、铁—磷居高,而石灰性褐土的钙-磷居高。褐土有效钾均在100毫克/千克以上,比较丰富。中量和微量元素则与土壤pH和母质关系较大。3.黑土、褐土、红壤、荒漠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
黑土: 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区褐土 :主要分布在 山西、河北、辽宁三省连接的丘陵低山地区,陕西关中平原。
中国有哪五色土地分别位于哪些地区
中国的土地有红壤、棕壤、黄土、黑土、紫色土。
1.红壤(东南丘陵)在亚热带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
在我国,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红壤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是红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和补充磷肥,防止土壤冲刷等措施提高红壤肥力。
2.棕壤(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地带性土壤为棕壤或褐色土。
平原耕作历史悠久,各类自然土壤已熟化为农业土壤。从山麓至滨海,土壤有明显变化。沿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及山东山地边缘的山前洪 华北平原积-冲积扇或山前倾斜平原,发育有黄土(褐土)或潮黄垆土(草甸褐土),平原中部为黄潮土(浅色草甸土),冲积平原上尚分布有其他土壤,如沿黄河、漳河、滹沱河、永定河等大河的泛道有风沙土;河间洼地、扇前洼地及湖淀周围有盐碱土或沼泽土;黄河冲积扇以南的淮北平原未受黄泛沉积物覆盖的地面,大面积出现黄泛前的古老旱作土壤──沙姜黑土(青黑土);淮河以南、苏北、山东南四湖及海河下游一带尚有水稻土。
黄潮土为华北平原最主要耕作土壤,耕性良好,矿物养分丰富,在利用、改造上潜力很大。平原东部沿海一带为滨海盐土分布区,经开垦排盐,形成盐潮土。
3.黑土(东北平原)东北黑土属于“寒地黑土”。
寒地,是指气候;黑土是指地表植被经过长期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土壤。在寒冷的气候下形成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农耕。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乌克兰大平原和中国东北具有寒地黑土。另外,土壤一般不会经过上千万或上亿年的持续营养及组分积累,因为地球表面是动态的。
某个稳定的状态只会在一个时间段内维持。经过一系列地质变化之后,原来的土壤就会变为石化了的“古土壤”或岩石,埋覆于地下,从而失去了土壤的特征。
4.紫色土(四川盆地)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是由盆地周围的紫色砂岩和页岩风化物在盆地堆积形成。紫色土富含钙、磷、钾等营养元素,因此紫色土是一种肥沃的土壤,四川盆地有天府之国之称可能与肥沃的紫色土也有关系
5.黄土(黄土高原)于黄土的来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有过不同的争论。
其中,以“风成说”比较令人信服。认为黄土来自北部和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和蒙古高原以至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这些地区的岩石,白天受热膨胀,夜晚冷却收缩,逐渐被风化成大小不等的石块、沙子和粘土。同时这些地区,每逢西北风盛行的冬春季节,狂风骤起、飞沙走石,尘土蔽日。
粗大的石块残留在原地成为“戈壁”,较细的沙粒落在附近地区,聚成片片沙漠,细 小的粉沙和粘土,纷纷向东南飞扬,当风力减弱或迂秦岭山地的阻拦便停积下来,经过几十万年的堆积就形成了浩瀚的黄土高原。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