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先祖是哪个工程?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工程是什么
水利工程的先祖是都江堰工程。由成都市代管,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市境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位置境域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地处岷江上游和中游结合部的岷江出山口。东南距四川省会成都市48公里。介于北纬30°44′—31°22′,东经103°25′—103°47′之间。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相连,南与崇州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8公里,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都江堰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都江堰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
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是哪个工程?
世界水利工程的鼻祖是都江堰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
三大工程实现了三大功能:无坝引水;自动调控流量,内外江分水比夏季为4∶6,春季为6∶4;利用水势将90%以上沙石从外江排走,起到减淤作用。都江堰融山、水、城、林、堰为一体,风景秀丽,堪称一绝。扩展资料: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
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工程是什么?
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的工程是都江堰。我国著名的水利文化工程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它享誉全球,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工程的鼻祖,它始建于秦国,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
扩展资料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周边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伏龙观、二王庙、李冰石刻像、安澜索桥、玉垒山公园等。我国古代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
都江堰,这是我国最早的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建在岷江上。
岷江经常发大水,淹没和淤平农田,水退落后又常常出现旱象,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灾患。为了彻底解决水患并引水灌溉农田,公元前251年,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采用了“分流守江,筑堰引水”,“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治水方针,率领当地百姓在灌县附近修建了都江堰这项浩大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要工程有分水鱼嘴、飞沙堰泄洪道和宝瓶口引水口等三部分。分水鱼嘴是修建在岷江中的一道分水堤坝,它迎向岷江上游,根据江水的大小,按照比例把汹涌而来的岷江水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可泄洪排水,经灌县、乐山入长江。内江是人工渠道,主要用于灌溉,将水经宝瓶口引水口引入成都平原。内江的引水口高约30米,宽20米,长100米,比较狭窄,能控制进水的流量,其形状似瓶颈,故称“宝瓶口”。
如果说内江是一条灌溉总渠,那么节制内江水量的宝瓶口则是渠首。 为了调节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在江心洲的东西两岸,各筑了一道石堤,名为内金刚堤和外金刚堤。与内金刚堤连接的是“飞沙堰”,堰顶比堤岸要低,水势特别大时,内江过多的水可溢过飞沙堰流向外江,使内江灌溉系统既能保持正常的水量,又解除了水涝之患。
内江的石壁上还刻有24格“水则”,即水位标尺,一看即知岷江的水位高低。当水位达到12格时,江水就能漫过飞沙堰排入外江。“水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用来观测河流水情的水位标尺。
都江堰建成后,控制了岷江的水患,灌溉了成都附近的300万亩良田。《华阳国志·蜀志》说,当地从此“水旱从人”“沃野千里”。都江堰水利工程建造时间之早,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科学、施工之合理、效益之巨,不仅在中国为“最”,在古代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祖先创造哪些奇迹
除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以外。太阳风暴——最早发现的太阳黑子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观测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记录 日月星辰——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法著作——《太初历》 土圭测日影 星陨如雨——流星群的观测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大地测量——子午线的测定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郭守敬的《授时历》 周公观景——天文台的设置 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 精推细算——《九章算术》 运筹帷幄——零与筹算 十进制记数法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宪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术 朱世杰和他的《四元玉鉴》 双假设法——盈不足术 级数与垛积术的应用 中国——算盘的故乡 磁石的魔力——指南针的发明 《墨经》与第一运动定律 被中香炉与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神秘的倒影 奇异的镜子——透光镜 世界最早的潜望镜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鱼 杰出的机械——指南车 火药的发明 火柴的发明 漆和漆器 China——世界著名的瓷器 石油和天然气 会燃烧的石头——煤的开发和利用 张衡的地动仪 最早的测风仪 云向西 雨没犁——云的观测和云图集 温度观测仪和降水观测仪 天气预报 古老的物候历 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泾往洛—一郑国渠 贯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我国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鱼 我国最早的潮汐图——窦叔蒙《涛时图》 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青铜时代——铜矿开采 煮海为盐——盐卤开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状》 草木鱼虫鸟兽——动植物分类 举杯邀明月 把酒问青天——制曲和酿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矿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特色鲜明的《王祯农书》 精耕细作五谷丰登 茶的种植与茶文化 鲁桑百丰绵绵——桑蚕技术 济世之谷——豆类植物的栽培和豆类食品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善其事 利其器——铁犁的发明 蓄力播种机——三角耧 扬场工具——扇车 水利灌溉机械——龙骨水车 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栽培技术 地下渠道——坎儿井 望齐侯之色——中医的诊断术和治疗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神农尝百草——中草药治病 伏羲制九针——针灸疗法 华陀麻醉术——麻沸散 免疫法——种痘术 养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铁的冶炼技术 百炼成钢——多种多样炼钢技术 黄铜和锌的冶炼 中国银——含镍白铜的冶炼和西传 水法冶金——胆铜法 三大铸造技术 粮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记录里程的车辆——记里鼓车 纵横驰骋——蹄铁术与马蹬的发明 鲁班与锯刨伞的发明 巨龙横卧——万里长城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 巧夺天工——风格独具的桥梁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隋大兴城 宫殿建筑的瑰宝——故宫 最高最占老的重楼式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不沉之舟之奥秘——水密隔舱 运河船闸 大风起兮车如飞——风帆和帆车 飞行者的至宝——降落伞 凌波之至宝——舵 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 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风筝 天文与地文航海技术 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骑士阶层”的大敌——火药及火药武器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战车战船 异彩纷呈的冷兵器 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造纸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术 木活字印刷术和检字盘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我国最早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纺织技术 手摇脚踏纺车 织机和提花机 染料和染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我国最早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我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与金文 秦代标准字体——小篆 今文字的开端——隶书 笔势飞动 直抒性灵——草书 点画萦带 体势流美——行书 结构完美的字体——楷书 我国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作——《说文解字》 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文房四宝 石窟艺术与敦煌壁画 唐代杰出的艺术品——唐三彩 形式整齐 声调和谐——律诗 婉约豪放说宋词 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乐器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 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 我国第一部介绍戏曲作家 作品的专著——《录鬼簿》 生旦净丑——中国的传统戏曲 元曲与关汉卿 中国古代保健体操——五禽戏 中国功夫——武术 中国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类运动——中国象棋 奥妙无穷的黑白世界——围棋 造纸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人端午节的卫生习俗及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 黑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人类文明的曙光——火 人类最早的远程武器——弓箭 人类最早的工具——石器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 中国是数学古国,《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 在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 24节气堪称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两个黄金时代。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仅唐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有都江堰、郑国渠、灵渠、龙首渠、京航大运河等。隋朝兴建的京杭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航行运河。
这些工程无论在建筑规模、技术水平 还是在农业灌溉、航行、运输的获益等方面都是中世纪欧洲无法比拟的。 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了点、线、 方、圆等几何概念。《周髀算经》已有勾股定理的运算方法。
成书于汉代的 《九章算术》共收有应用题的解答方法246个,内容十分丰富,在算术、代数 等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特别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远远胜过古希腊的数学 体系。祖冲之用“割圆术”求出的圆周率十分精确,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 的地位。 尤其需要提及的是我国古代对世界文明发展的突出贡献—“四大发明,它 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 指南针发明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当时的人们把天然磁石磨成勺形, 放在光滑的平面上,使之指出南北方向,这种指南仪被称为“司南”。北宋时 已用人工磁化方法制造指南仪。曾公亮1044年编辑的《武经总略》一书记载 了“指南鱼”的制造方法。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进一步说明了 用铁针磁化制作指南针的方法。
指南针发明不久,被用于航海,它指引着中 国远洋船队航行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上,并在十二世纪传入阿拉伯,以 后传入欧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劳动人民从漂絮和沤麻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始于西 汉。新疆罗布卓尔汉烽燧遗址出土的西汉古纸,都是植物纤维纸,质地还比 较粗糙,东汉主管御用手工作坊的蔡伦,他凭借充足的人力物力,在总结工 匠经验的基础上,以破布、树皮、旧麻为原料,改进造纸工艺,制造出一批 质量比较高的实用纸。造纸技术首先传到朝鲜和越南,七世纪传到日本,八 世纪传到阿拉伯,十三世纪传到欧洲。
印刷术的发明,大体经历了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两大阶段。大约在隋代, 人们在印章石刻的拓印方法启示下,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北宋时期(约在 公元1041-1049年),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它用胶泥制成 活字,然后排版印刷,既经济又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是印刷史上的一次 大的革命。
元代王祯又研制成功了木活字,还发明了转轮排字架。 火药的发明始于炼丹术。炼丹士在炼丹过程中,偶然发现点燃硝、硫、木 炭为主要原料的混合物,会引起燃烧和爆炸。
火药发明后,被用于军事,结 果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正如马克思所说:“火药把骑士 阶层炸得粉碎”。在北宋的抗金战争中,宋军使用了“霹雳炮”、震天响等杀 伤力很大的火药武器。宋代后期,又发明了火药砂枪、火药炮。
火药大约于 1225至1248年,由商人传入印度和阿拉伯,以后传人西方。 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我们对 我国祖先科学创造、发明的揭示与探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启迪广大青少 年勤奋好学、开拓进取之心。
历史发展到今天,已进入声光电的影像时代,知识信息的传播,形象、直 观。本书选用“图话”的形式,以“图”展现历史风貌和各种形象,以“话” 叙说史实,图文互补,有景有情地向读者展示了祖国几千年文明发展的累累 硕果。 本书虽名为《中国古代发明图话》,但是其中的一些条目并不是严格意义 的发明,如一些天文现象,是我们祖先最先观测到的,是属于发现方面的内 容,但由于对社会生产实践和人民日常生活起过重要作用,意义重大,又有 开创性,我们也放在本书中一并讲述。 再如,有些学术著作,对某一领域里的发明创造作了真实、完整的记录和 描述。
历史上的科研成果,主要是靠著作才得以总结、流传下来,如《周髀 算经》、《王祯农书》等。我们也收到本书中。对同一学科,内容相近的学术 著作,我们只选择撰写年代比较早的,加以介绍、讲述。
本书没有采用编年史的框架,基本上按天文、历法、物理、化学化工、地 学、生物学、农学、医药学、轻工、冶金机械、建筑、航行航空、军事、文 化艺术的顺序编排,但又未作严格的分类有些条目在内容上有交差,如:四 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火药的发明中作了介绍,在火药武器中又有涉及;再如种桑养蚕,在桑基鱼塘中讲述,在纺织的有关条目中又进一步阐述。我们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照顾叙述上的方便,而且也是为了使读者更加全面、 准确地掌握有关知识。并且在条目内容有交差的同时又有侧重。 我国的传统文化深厚、绚丽,有许多文献典籍流传下来。以往的同类出版 物只介绍科技领域里的发明发现,其实,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我们祖先同样有 独特的发明创造,如:汉字、诗词歌赋、音律和古代乐器等等。它们都是�。
都江堰是什么时候哪个朝代修建的
都江堰是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自建成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年的历史洪河之中都江堰一直都在发挥着它防洪灌溉的功能,都江堰一直在滋养着四川这个天府之国,使其水旱自控,沃土千里,那么这么伟大的都江堰工程师什么时候哪个朝代修建的呢?查看史书,在公元前256年,都江堰由秦国的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共同管理策划建造的。
一.都江堰的地理位置都江堰水利工程现今位于我国的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城西,风景非常宜人,被世人传颂为“世界水利文化鼻祖”。
二.修建的历史在曾经的四川平原,那个时候还是一个水灾旱灾甚为严重的区域,李白的《蜀道难》就非常细致的描写了当时的人民生活的真实惨状,而这些惨状都是因为成都平原和岷江的自然气候“恶劣”所造成的。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郡太守李冰及其儿子第一次开始修建都江堰大坝,大坝始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项目,由多方面设计制定等部分组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不但缓解了成都平原人民的水旱灾害,同时也成就了世界年代最久远的工程,并且,都江堰是唯一一座迄今为止仍旧在试用的大坝,这座大坝凝聚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辛勤劳动力和智慧,也彰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勇敢。
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哪四个?
分别是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都江堰。
1.它(tuō)山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水利工程。
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水利工程遗产。
2.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伟大工程。它属于关中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
位于泾河西北岸,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处。西引静水至罗水,东引罗水,全长300多英里(灌溉面积4万公顷)。
3.灵渠,原名秦挖渠、零渠、斗河、兴安渠、湘桂渠。
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公元前214年开凿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由东向西,连接兴安县东部的洋河(湘江源头,由南向北流)和兴安县西部的大荣河(漓江源头,由北向南流)。
4.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部。
它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它建于秦始皇晚期(约公元前256-251年)。这是蜀县太守李兵父子在前人挖掘别岭的基础上组织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引水鱼口、飞沙堰、保品口等部分组成。
都江堰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远离人民和沃土千里的水旱“天国”。截至目前,灌溉面积已达30多个县市,近千万亩。它是世界上最长、仅存、仍在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扩展资料:都江堰的创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水利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划时代的杰作,更是古代水利工程沿用至今,“古为今用”、硕果仅存的奇观。与之兴建时间大致相同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仑的灌溉系统,以及中国陕西的郑国渠和广西的灵渠,都因沧海变迁和时间的推移,或湮没、或失效,唯有都江堰独树一帜,由兴建源远流长,至今还滋润着天府之国的万顷良田。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