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豆蔻是多少岁?“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豆蔻是多少岁?“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最佳回答2022-11-24

豆蔻年华是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出自唐·杜牧《赠别》诗。豆蔻年华是指女子13岁,古时期人们通常会用一些代称表示自己的年龄,例如襁褓指的是未满周岁的儿童,及笄指女子15岁,加冠指男子20岁。而豆蔻出自杜牧的《赠别》的诗句中,形容十三岁的女孩就像二月初枝头上的豆蔻花。

豆蔻是多少岁

豆蔻

豆蔻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许,秋季结实。种子可入药,产于岭南。南方人取其尚未大开的,称为含胎花,以其形如怀孕之身。又名草果。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丈许,秋季结实。产岭南。南方人取其尚未大开的,称为含胎花,以其形如怀孕之身。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唐 杜牧 《赠别》诗:“娉娉嬝嬝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后蜀 欧阳炯 《南乡子》词:“藤杖枝头芦酒滴,铺葵席,豆蔻花间趖晚日。”宋 陆游 《小园春思》诗:“小轩愁入丁香结,幽径春生豆蔻梢。”

豆蔻是多少岁

古代女子各年龄段称谓

1、生小:指幼年的时候。《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写道:“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2、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3、髫年:在古代,女孩7岁称“髫年”。出自唐代杨炯的 《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霭。”4、豆蔻: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5、及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豆蔻是指多少岁?

01 13岁 豆蔻是指少女13岁。豆蔻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豆蔻含苞之时非常丰满,又有着“含胎花”的别称,在更早的诗文中也用豆蔻比作处女。 豆蔻是指年龄为13岁的女子,也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豆蔻”也被称为“含胎花”,用“豆蔻”代指少女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在《赠别》中这样写道:“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时赠送给年龄只有13岁、名叫张好好的女子,这里面把这位13岁的女子比作成了“豆蔻”。 《赠别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
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

女子在幼年时被称为髫年,也可以叫做垂髫,因为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 女子到了15岁便叫做及笄之年,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 女子到16岁便叫做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寓意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为人妇。

女子到了20岁便叫做桃李年华,因为这个时候的女子像桃李盛开的时艳丽动人。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扩展资料:儿童称谓:童孺:儿童。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

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髫[tiáo]年:童年。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稚:称年龄小的为稚。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称谓:冠者:指成年人。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

”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老人称谓:杖家之年:五十杖乡之年:六十杖国之年:七十杖朝之年:八十。《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斑白:老人。

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

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皓首:白头,指年老。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

豆蔻是多少岁

“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龄为(十三四岁)。“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不满周岁---襁褓;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H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j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

豆蔻年华,其中的豆蔻是年龄称谓,专指女子,是十三四岁。这个词语出自唐代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古代女子年龄称谓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豆蔻: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闺中。

豆蔻是指年龄在多少岁的女子 豆蔻是指年龄在几岁的女子


1.豆蔻是指年龄为13岁的女子,也指少女的青春年华。“豆蔻”也被称为“含胎花”,用“豆蔻”代指少女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3.这首诗是杜牧离开扬州时赠送给年龄只有13岁、名叫张好好的女子,这里面把这位13岁的女子比作成了“豆蔻”。
4.豆蔻含苞之时非常丰满,又有着“含胎花”的别称,在更早的诗文中也用豆蔻比作处女。
5.当然,古代时候的女子除了豆蔻年华,还有着别的称谓。


6.女子在幼年时被称为髫年,也可以叫做垂髫,因为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
7.女子到了15岁便叫做及笄之年,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
8.女子到16岁便叫做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寓意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为人妇。


9.女子到了20岁便叫做桃李年华,因为这个时候的女子像桃李盛开的时艳丽动人。

继续浏览:

上一篇:马拉之死作者是谁?马拉之死的作者是谁

下一篇:罗成是怎么死的?唐朝罗成最后是怎么死的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