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是在哪里调研提出的?四个全面何时提出的
四个全面是在江苏调研提出的。“四个全面”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逐步提出的我国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2020年10月底,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新的表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简称两大“布局”)统筹联动、共同推进,从顶层设计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四个全面”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的提出是2014年12月中旬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并提“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初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四个全面何时提出的,内容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推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既立足于当前中国发展的实际,也适应未来中国发展的新趋势,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有了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三者统筹兼顾,我们就不会由于放眼长远而放弃脚踏实地,也不会因为注重当下而迷失远期奋斗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怎样形成的
党“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基础上,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形成的,其间经历了3个阶段。从“一个全面”到“两个全面”。
2007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在报告中重申了这“一个全面”的奋斗目标,并且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8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从而把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此后,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简化为“全面深化改革”。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2014年,也就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样,就把“两个全面”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不久,2014年12月14日,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至此,把“三个全面”首次扩展为“四个全面”。
需要指出的是,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虽然都提出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但“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在这次江苏考察调研中首次提出来的,并且是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组合在一起,作为“四个全面”首次提出来的。对“四个全面”的定位也有个发展过程:最初,这“四个全面”是作为全面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任务、要求以及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提出来的。
2015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党的工作战略布局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工作布局正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就比较顺利。反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和挫折。
辨析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四个全面”?
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四个全面则是在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二者提出时间发生颠倒了。因此这题错误。扩展资料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提出:总结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可以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简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及关系
1.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四个全面”。
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和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可靠保障,要求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
推进前三个“全面”,都离不开党的有力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对改革和法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