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灭绝时期是?霸王龙
霸王龙灭绝时期是白垩纪最末期。白垩纪时期,大陆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白垩纪,最大的恐龙出现时期,许多新的恐龙种类开始出现,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统治着浅海。

霸王龙
霸王龙属于暴龙超科的暴龙属,为该属下的唯一一种,于1905年由美国古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亨利.奥斯本描述命名。如果参考其它恐龙种名的翻译格式,它的种名翻译为“君王暴龙”会更合适。霸王龙是久负盛名的恐龙。在文化影响力方面,霸王龙频繁登录于各种电影和纪录片;在科学研究方面,霸王龙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Science上拥有属于自己的综述论文,并且与它相关的各种研究也会频繁登上Nature和Science这样的顶级学术刊物。同时霸王龙还拥有巨量的标本收藏,其中有几十件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完整度。

体型估计
霸王龙的体型一直是大众和古生物学家关注的话题。以往的很多科普书和动画片里将霸王龙描述为体长15米,身高6米,其实这一数据有点过于夸大了,并且6米的身高是霸王龙尾巴拖地站直的状态,并不符合霸王龙的正常步态。事实上,大多数的霸王龙标本体长在11米至12米之间,正常步态下的站立高度也就是3米多至4米的样子。比较大的标本比如“苏”可以略微超过12米 。
霸王龙实在什么时候灭绝的?
霸王龙即雷克斯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 恐龙里最晚的灭绝生物生活在白垩纪晚期
提到霸王龙的话,很多人们对此还是有所了解的,这是一种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一种生物,而且也是属于暴龙科里面体型很大的一种生物,其中的身体长度达到了十一米左右,而且体重达到了九吨,是属于当前最晚灭绝的一类恐龙。
一.霸王龙的栖息环境 在对霸王龙发现后,还是可以看到很多这个时代的一些植物,这些区域中会有一些小的树干,所以霸王龙生活的时代中,还是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这个时候的恐龙开始减少,所以霸王龙还是可以更好的生存,因此一般这一恐龙,都是生活在一些森林中,其中所发现的一种化石中,还是包含了植物的化石,更是说明了霸王龙生活在白垩纪时期。
霸王龙生活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霸王龙生活在佛罗里达州或乔治亚州南部。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
霸王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残暴的蜥蜴王」,种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的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龙超科的第一个有效种,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特暴龙是独立的属。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暴龙科的种已被提出,但它们多被认为是暴龙的异名,或被分类于其他属。我想知道霸王龙死于多少万年前?
霸王龙又名暴龙,模式种与目前唯一的有效种是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或称雷克斯龙,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身长约13米,体重约7公吨,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垂克阶最後300万年,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後的恐龙种群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西部,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广。
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对一具被叫做“休”的霸王龙骨骼化石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发现在这具雌性霸王龙颚部存在着小洞,这是由于一种叫做“毛滴虫病(trichomonosis)”的鸟类寄生虫感染。 直到这项研究发表之前科学家们都认为这具霸王龙颚部的小洞可能是与其他恐龙争斗时留下来的。目前科学家指出,这只42英尺长、7吨重恐龙的喉部和嘴部曾遭受严重的寄生物感染,并最终导致无法进食饥饿而死。 这项最新研究关注“休”这具雌性恐龙和其他9具霸王龙化石标本喉部损伤状况,此前科学家们主要认为这是恐龙之间打斗撕咬或者是细菌感染造成的。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恐龙专家伊万-沃尔夫(Ewan Wolff)是该项研究的合著作者之一,他说:“在现代鸟类疾病中的毛滴虫病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可能是解释恐龙喉部神秘损伤的潜在主要原因。当我们开始深入关注毛滴虫病时,发现恐龙有许多传染毛滴虫病的迹象。” 在鸟类身体上,毛滴虫病是由一种叫做毛滴虫的寄生物引起的。
这种寄生物通常是通过鸽子等鸟类进行传播,鸽子通常携带着毛滴虫,却很少出现疾病症状。而猎鹰和鹰传染之后却会导致喉部严重损伤。沃尔夫称,这种喉部损伤类型非常接近于恐龙喉部出现的小洞伤口。
沃尔夫强调称,霸王龙和其他恐龙之间的打斗伤口并不常见,同时这种损伤类型与当前在喉部出现的损伤有着明显差别。由毛滴虫导致的小洞伤口看上去边缘更加整齐平滑,而打斗撕咬造成的伤口却显得十分粗糙,同时他们的伤口和骨骼上留下的痕迹并不相同。 霸王龙是一种群居动物,它们时常聚集生活在一起,在一起猎杀进食,甚至有时它们会彼此之间进行嗜杀。
沃尔夫称,毛滴虫病很可能是通过唾液或者同类嗜食进行传播,但值得科学家们注意的是这种传染病并未出现在其他物种恐龙身体上。这使我们猜测霸王龙很可能是毛滴虫病的主要来源,该病症仅在它们的生存环境中进行传播。 沃尔夫指出,毛滴虫感染在霸王龙体内具有传播“优先性”,甚至这种病是导致它们消亡的直接原因。当它们的喉部出现严重的感染损伤时便无法进食,无论它们身体再强壮,也会由于饥饿和身体虚弱而导致死亡。
目前,这项最新研究已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
霸王龙是怎么灭绝的 霸王龙是怎么消失的
1.性别的比例发生失调导致最终的灭绝。当时的地面温度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个特别变化促使恐龙不能按正常的性别比例进行繁殖,所孵化出的恐龙结果无一例外地全部是同一性别,于是乎这一个现象使之无法继续的繁殖后代,进而灭绝。
3.地球化学环境失调导致灭绝。一些专家和学者进行研究之后持有了这一个观点,当时的一些地质构造出现了剧烈的运动,极其不稳定,伴随着火山的爆发,改变了生物生存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影响地球化学环境。
那时的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稀土元素已经呈现出了饱和的状态,而且这些物质的浓度已达到足够使动、植物致命的程度。
4.酸雨导致灭绝。相关的科学家经过细致的研究,大胆地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说:某种撞击使得地球大气层大量的氮氧化物产生,最终形成了酸雨降落地面,可使恐龙灭绝。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