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读目录是什么意思?信息加工
机读目录的意思是:机器可读目录的简称,来自英文Machine-Readable Cataloging,利用计算机识读和处理的目录。它是文献编目内容(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以代码形式记载在一定载体上而形成的一种目录。机读目录是描述文献著录项目的国际标准格式,是实现计算机处理书目信息及资源共享的基础。

“在互联网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出现之后,绝大多数目录、索引的工作都已被自动生成的检索结果和在线‘机读目录’等形式取代。作为专门之学的传统的目录学(这是就其狭义而言的,并非是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广义的目录学),固然在古籍整理、研究中不断发展,但面对《新月》在内的近现代文献,面对新的学术与知识生态,已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实用性、当代性,而使自身成果成为了资料室、图书馆中的‘遗迹’,乏人问津;面对当代浩瀚无边、旋起旋灭的网络文献,更使人感到任何人力编制一目录、索引的徒劳、无力。”
其次,面对图书馆的在线“机读目录”(MARC)或藉由搜索引擎和数据库自动生成的条列式检索结果,我们固然有充足的理由为之额手称庆,但也同时必须承认其有限性。实际上,在该报官方网站和其他种种来源上,都完全查找不到这一专访的内容,最后仍只能到图书馆中去查检原报。

一旦我们想要进入图书馆查检原报,就必须通过查询图书馆在线“机读目录”、确认其是否已纳入馆藏这一程序。但是,正如我们所知,在图书馆“机读目录”中,一份报纸无论发行时间多长、总数有多少张、合订本有多少册,一般可能只有一个条目。在这一条目之下,除题目、著者等一般著录的字段,也还罗列有馆方依其发行年限或其他标准加工而成的各个合订本的所谓“详细书目记录”,但很明显,这仍然无法深入我们所需要的具体的某篇文献。
档案袋外面贴的目录怎么做
下面将会介绍一下档案目录应该如何做,而且什么是档案目录?利用“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命令可以达到目的。注意:2113使用上述功能前,首先要把用成5261目录的小标题设置样式。
如果只是查找文档收集情况回,只要把收集的文档标题设置为“标题1”即可。档案目录是档案馆(室)编制的,由众多著录条目组成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揭示、报道与查找档案的工具。是档案检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目录按其加工文献和处理信息的手段可分为手检目录和机检目录两大类。基本简介档案馆(室)编制的,由众多著录条目组成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揭示、报道与查找档案的工具。是档案检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目录按其加工文献和处理信息的手段可分为手检目录和机检目录两大类。
手检目录是由人工制作,可直接查找档案的检索工具,常见的有卡片式和书本式两种形式。卡片式目录是把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记录在卡片上,按一定规则组合排列而成,是一种离散式目录载体;书本式目录是将文件或案卷的内容和形式特征著录成条目,按一定规则组合排列并书写或复印在空白书页上,装订成册,是一种聚合式目录载体。机检目录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等机械设备存储目录信息和查找档案的检索工具,一般有机读和缩微两种形式。
机读目录是把记录文件或案卷特征的文字、图形、数字和符号转换成机器可以识别的代码输入计算机,以特定的格式存储于计算机磁带、磁鼓或磁盘上,检索时经过特定的程序转换成文字并编制成各种目录,显示在屏幕上,或直接打印成各种目录;缩微目录是将手检目录拍摄在缩微胶片上,检索时借助阅读器将其放大,显示在屏幕上。
信息加工
3.4.
1.�信息加工的含义所谓信息加工是指把搜集来的大量的原始信息,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筛选和判断、分类和排序、著录和标引、编目和组织、存储和分析,而使之成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的过程。一般而言,搜集来的原始信息是一种初始的、零乱的、孤立的信息。
按处理功能的深浅可把加工分为预处理加工、业务处理加工和决策处理加工。预处理加工是对信息简单整理;业务处理加工是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出辅助决策的信息;决策处理加工是对信息进行统计推断,产生的是决策信息。按加工的工具不同,可分为手工加工和计算机加工。
手工加工是利用手工设备对信息进行处理,主要存在于信息加工的初期阶段。计算机加工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产生表格、图形等结果。3.4.
2.�信息筛选信息筛选是信息加工的第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4.2.
1.�信息筛选的程序信息筛选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整理。信息整理是信息筛选判别的前提,其目的是使零散的、杂乱无章的信息标准化、条理化,便于下一步的处理和分析。(2)浏览审阅。
浏览审阅是信息筛选判别的中心环节。其目的是清除那些明显错误或无用的信息,保留那些明显真实或有用的信息。对于一些一时无法确定去留的信息资料则放置一旁,留待进一步处理。(3)再次审核。
对于无法确定的信息,要采取会诊或其他科学的方法,对其再次进行分析研究,以便科学地确定其取舍,提高信息筛选和判别的准确性。3.4.2.
2.�信息筛选的重点对象(1)虚构信息。这类信息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没有一点事实根据,其主要源自信息搜集者的不良动机,对这类信息一定要清除。(2)添加信息。
这类信息虽有一定的根据,但其中某些情节和内容是信息搜集者、传递者通过主观想象而不是根据事实依据添加进去的,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区别。(3)夸张信息。这类信息往往把事实夸大或缩小,是对事实的一种扭曲,会严重影响信息的真实度和可信度。(4)偏颇信息。
这类信息是片面地强调某一起作用的原因或扼杀某一起作用的要素。这类信息如果不加以校验、纠偏,会影响到信息的使用价值,甚至会给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5)残缺信息。
由于时间久远、信息获取途径不正确,或者由于信息源本身无法接近,而仅仅通过个别现象或特征得到的信息就是残缺的信息。这类信息一般需要进一步补充收集。(6)模糊信息。
这类信息是由信息搜集者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而来,往往带有“据说”、“听说”、“大概”、“也许”、“有迹象表明”等字样。这类信息可信度差,必须重新搜集验证。(7)拼凑信息。这类信息往往把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信息在搜集、加工、传递的过程中,人为地组合成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条件、同一性质的同一信息,这种东拼西凑、张冠李戴的信息,从整体上看仍然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3.4.2.
3.�信息筛选的方法(1)感官判断法。感官判断法是指信息加工人员在浏览审阅原始信息过程中依靠自己的学识、技能和经验,凭直觉判断信息的真伪以及可信度大小的方法。(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指信息加工人员在筛选和判别信息过程中,通过对前后信息、左右信息、不同渠道搜集的同一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信息的真伪和可信度的方法。(3)专家判断法。专家判断法是指对一些一时无法取舍的信息交由专家裁决,确定其价值的方法。(4)集体讨论法。
集体讨论法是指通过集体的智慧对一些个人无法下结论的信息采用集体会诊的方法以确定其取舍。(5)现场核实法。现场核实法是指对有疑虑的信息,责成信息搜集人员或信息加工人员深入现场核实真伪的方法。
(6)数学核算法。数学核算法是指�。
marc是什么意思
MARC是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e)的缩写,意即“机器可读目录”,即以代码形式和特定结构记录在计算机存储载体上的、用计算机识别与阅读的目录。MARC可一次输入,多次使用,是信息技术发展和资源共享要求的产物。
图书馆要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不致落伍,就必须掌握机读目录的标准著录格式,使书目数据在国内外各文献收藏单位之间顺利交换。 世界上最早的MARC是美国国会图书馆的LCMARC(即USMARC,六十年代开始研制,七十年代改进并成为国家标准)。随后各国仿效,编制自己的MARC,如英国的UKMARC。为便于各国MARC互相交换,国际图联制定UNIMARC规范各国的MARC格式,以便实现数据的顺利交换。我国于1979年起开始引进美国MARC,加以研究。1988年起北京图书馆开始研制CNMARC,并于89年底发行书目文献记录的数据磁带和软盘。 CNMARC是我国通用的机读目录通讯格式。
它是依据UNIMARC以及我国出版物的一些特殊情况和规则的新变化而编制的。CNMARC基本上译自UNIMARC,只是根据我们的国情设计一些地方字段,如091统一书刊号;092 订购号和905馆藏字段等。 相关资料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会图书馆开始调研在其内部业务工作中采用电子计算机的可能性。
1966年2月,国会图书馆正式开始进行一项发行机读目录数据的试验。1966年4月,美国国会图书馆设计出世界上第一个机读目录格式(简称MARC1)。1966年月10月,向参加馆寄出第一批磁带数据。
1967年4月,美国国会图书馆转入机读目录格式第二版(简称MARC2)的设计工作。英国国家书目部派员参加了这项工作。所完成的MARC2格式不仅适用于英美两国,而且便于在其它国家推广。至80年代中期,美国国会图书馆已相继出版了图书、连续出版物、地图、胶卷(后改为视觉资料)、手稿、乐谱和录音资料的机读格式,并发行了100多种语言的机读记录。
从1988年1月起,国会图书馆开始出版各类型出版物合一的MARC格式,并逐渐向各类型出版物MARC格式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