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属于哪个流派的画家?米勒的代表作有哪些
米勒属于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巴比松画派是指一群活动于1830至1880年间,在邻近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的法国风景画家们形成的一个非正式的流派。他们不是在画室中创作风景画,而是第一批直接对照自然写生的画家,并以“面向自然,对景写生”为创作原则。

概念简介
巴比松画派是法国19世纪的一个绘画流派,主要以风景为绘画创作主题。19世纪30,40年代,一群画家移居到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近郊进行创作,目的是表现自身对于自然景色的真实感受,对抗当时传统的学院画风。巴比松画派有多位著名代表人物,如米勒、柯罗、杜比尼等,他们都以风景油画表达对于时局的不满和创作的热情。

艺术特点
由于十九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科学的态度趋于理性,巴比松画派画家们希望客观、真实地表达自然风光。他们离开了浮华的都市,致力于自然风光的描绘,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最接近自然。与以往的风景画相比,巴比松风景画派的成员在其作品中表现出了自然光,而不再是他们想象中的理想光源,也正因为在自然光的照射下,色彩更为丰富,冷暖和强弱的对比更为微妙,反映在他们的画作中这些则,使他们的作品达到了一个更真实的境界。
米勒属于哪个流派的大师
米勒,全名: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他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
他所创作的作品都有深刻的内涵,《播种》、《晚钟》、《牧羊女》、《死神与樵夫》和《扶锄的人》等都描绘和歌颂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淳朴性格,也揭露了剥削制度的残酷,曾受到资产阶级的诋毁。米勒的代表作有哪些?
米勒(1814年—1875年)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巴比松画派的卓越代表。出生在诺曼底农民家庭,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
1848年二月革命后首次接受国家订件。1849年定居巴黎郊外巴比松村,在这里与罗梭建立了真挚的友谊。毕生以深厚的感情描写农民。他在巴比松整整生活了27年,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作。临终前,米勒听到枫丹白露森林中一只垂死的鹿在哀鸣。他说:“可怜的动物在召唤我,我应该去了!”《拾穗》米勒法国米勒在艺术渊源上主要受米开朗基罗和普桑的影响,画风质朴凝重。形象庄重而富有纪念性。
他的艺术语言十分平静,色调浑厚调和,具有苍茫沉寂的意境。对于人和自然内在精神有深刻的表现。代表作品有《播种者》、《拾穗》、《晚钟》、《小鸟的哺食》、《倚锄的人》、《牧羊女》等。
《拾穗》是米勒最著名的杰作之一,表现三个弯腰的贫苦农妇正在收获过的田地里捡拾麦穗。画家没有作任何美化,我们甚至看不清她们垂向地面的脸。但是劳动的神圣,要土地献出粮食的精神,已经是对劳动者最好的礼赞。
正是由于它使公众首次惊奇地发现平凡劳动的伟大。所以才“在拾穗者的背后的地平线上,似乎有造反的长矛和1793年的断头台。米勒的《晚钟》是世界上最普及的艺术作品。在苍茫的暮色中,随着远方教堂的钟声垂首祈祷的农民夫妇引起过人们多少感触和联想!他们是在庆贺婴儿的诞生?还是祝福婚姻的幸福……米勒的这幅不朽的作品表达了当人与大地的斗争趋于宁静时刻的忧郁的诗篇,表达了黄昏时刻在广阔荒芜的原野上孤独的祈祷者的庄严和伟大。
米勒是热情讴歌农民生活的大师,作为一个农民风俗画家,在欧洲美术史上,无人可与米勒相比。
法国画家米勒绘画特点
米勒是法国巴比松派的代表画家。巴比松画派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国兴起的乡村风景画派。
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他笔下的农夫并不是天国中的亚当和夏娃,他们是疲惫、穷苦、终日操劳的贫困者,衣衫槛楼,肌肤黝黑,佝楼的身躯,粗大的手掌,这便是米勒的美学,这便是米勒要为之呕心沥血地赞美歌颂的法兰西农民的形象。谁给我介绍一下画家米勒
被誉为法国农民画家的米勒,是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一生都未离开过土地与耕作,对农民极富同情心,并一生都在画农民。
米勒是哪个国家著名的画家米勒是哪个
米勒(1814-1875年)让·弗朗索瓦·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米勒出生在诺曼底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23岁时到巴黎师从于画家德拉罗什,画室里的同学都瞧不起他,说他是“土气的山里人”。老师也看不惯他,常斥责他:“你似乎全知道,但又全不知道。”这位乡下来的年轻人实在厌恶巴黎,说这个城市简直就是杂乱荒芜的大沙漠,只有卢浮宫才是艺术的“绿洲”。当他走进卢浮宫的大厅时惊喜地说:“我好像不知不觉地来到一个艺术王国,这里的一切使我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米勒在巴黎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还曾为接生婆画招牌去换点钱,为了迎合资产者的感官刺激,他还画过庸俗低级的裸女。
有一次他听到人们议论他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米勒。”这使他伤透了心。从此他下决心不再迎合任何人了,坚决走自己的艺术道路。
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这时他已35岁。在巴比松村他结识了科罗、卢梭、特罗容等画家,在这个穷困闭塞的乡村,他一住就是27年之久。米勒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一种特殊的深厚感情,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但这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常常由于没钱买颜料就自己制造木炭条画素描。
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曾说过:“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 。以后相继创作了《拾麦穗》 和《晚祷》 等名作。
下一篇:机读目录是什么意思?信息加工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