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文献是什么?文献的定义是什么

文献是什么?文献的定义是什么

最佳回答2022-11-22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

文献是什么

在论文中,写完结论部分之后,一般就到了最后一部分参考文献的写作。一般参考文献都是从知网中直接引用过来,参考文献的个数主要是根据你论文篇幅的多少参考文献,其实会有相应的增加,一般本科论文我们要求有15到20个左右参考文献,其中要求有两个英文文献,专科论文的话,一般不要求英文文献,中文参考文献大约是在12个左右,当然,每个学校的个数要求也没有明文规定。

文献是什么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知网(CNKI)是比较权威的网络文献来源,大多数高校都有和中国知网的合作,所以在学校可以享受免费下载文献的待遇,其他方式部分文献是需要收费的。而且查找起来十分方便,在中国知网官网的分类目录或者检索区域输入文献标题,就可以了。

文献是什么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

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由于文献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同类型文献所记载的信息内容也各有侧重,因此,首先了解文献的级别、类型、特点等知识,对进一步做好文献检索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1.零次文献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们的口头交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非文献型的情报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也包括一些内部使用、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

零次文献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2.一次文献 这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称一级文献),其所记载的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一次文献在整个文献系统中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

这些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是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文献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和文摘等。

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它汇集的不是一次文献本身,而是某个特定范围的一次文献线索。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二次文献是查新工作中检索文献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评论、评述、进展、动态等。这些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在查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领域研究动态的综述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研究历史、发展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待查项目的技术背景,把握查新点。总之,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的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文献的定义是什么?

文献,是指以文字、图像、公式、声频、视频、代码等手段将信息、知识记录或描述在一定物质载体上,并能起到存贮和传播信息情报和知识作用的一切载体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

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郑玄以“文章”、“贤才”解释“文献”,其意义较为明确。朱熹《论语集注》解释《八佾》这段话说:"杞,夏之后。宋,殷之后。

文,典籍也。

言二代之礼,我能言之,而二国不足取以为证,以其文献不足故也。文献若足,则我能取之,以证吾言矣。"对于孔子的学生们来说,《易》、《书》、《诗》这些典籍如果说是文,那么他们的老师孔子就是典型的"献"了。

关于献,再举两例:(1)明代大学者焦竑有一部大书《国朝献征录》120卷,这个书名译成现代汉语,则是《当代人物传》。这个"献"指当代重要人物,与历史关系重大的人物。(2)清代有位学者李桓编了一部《国朝耆献类征》720卷。

本书辑录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元年至清宣宗道光三十年230年间一万多人的传记资料,分19类。如不明白"献"的含义,就不懂这些书名是什么含义。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首先用"文献"一词为书命名,也取义于《论语》。

文献是什么意思

文献,汉语词语,意思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拼音是wén xiàn,出处: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不过这原是一点文献,并非入门书。

”近义词:文件解释:广义的“文件”指公文书信或指有关政策、理论等方面的文章。文件的范畴很广泛,电脑上运行的如杀毒、游戏等软件或程序都可以叫文件。狭义的“文件”一般特指文书,或者叫做公文。文件是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的记录。

狭义的"文件"并不能等同于”档案“,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保存价值以及是否具备原始记录的性质。如果两者都具备,则可以称之为”档案“,否则只能算作文件。虽然两者有很大的交集,但绝不能等同。

出处: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章:“军部的一个参谋,带着一个通讯员到师里送作战文件。

什么是文献?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纸质的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和非纸质的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缩微资料、计算机文档等。文献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什么是文献?构成文献的有哪四个要素

文献的定义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称为文献。构成文献的四要素是:知识内容,信息符号,载体材料,记录方式。

据2020年第02期期刊内页显示,《文献》编辑委员会有编委25人、学术顾问6人,编辑部有责任编辑1人。据2020年4月4日中国知网显示,《文献》共出版文献5280篇、总下载914238次、总被引13474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22
1.(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6
7.�据2020年4月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文献》共载文2412篇、基金论文量409篇、被引量为4908次、下载量为32640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0.1
6.�

继续浏览:

上一篇:橄榄球起源于哪个国家?橄榄球起源于哪里

下一篇: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姓什么?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姓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