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我国记言文之祖的是?记言文之祖的是什么
被称为我国记言文之祖的是《商书盘庚》。记言文就是指记录语言的文章。《盘庚》三篇,是《尚书》中史料价值较高的作品。三篇的内容都是有关殷王盘庚迁都的事情,记叙了迁都前后盘庚对贵戚近臣、庶民百姓所发布的谈话和命令。

作品评析
其中的上篇,是盘庚对贵戚近臣的谈话。他在谈话中严厉训斥了他们贪图安逸不愿迁徙的行为。文章一开始就说“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表明是盘庚在初迁未定时的讲话。人民初到新都,一切都不习惯,所以产生不满情绪,盘庚讲话,予以安抚。盘庚在讲话中突出了天命的不可违抗,他反复征引“古我先王”“恪谨天命”来训诫百姓,以证明迁都的合乎天命,平息不满情绪。这样的说法在神权与君权相结合的奴隶社会是极为有效的。讲话中严厉地批评了大臣们庸于职守,没有把自己的深远用意传达给百姓,以至于造成人心浮动的局面。

专家点评
《盘庚》是先秦散文的名篇,文辞古奥,不易通读。韩愈曾经慨叹:“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但借助前人的注解,再三阅读之后,我们尚可领略它特有的不假修饰的质朴之美。如:“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比喻质朴贴切,含义深沉,语言也很优美,富于音乐的美感,至今还以“有条不紊”、“星火燎原”等成语的形式在人们的口头流传。
被称为我国记言文之祖的是什么
被称为我国“记言文之祖”的是《尚书》,是关于中国上古历史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相传由伏生口授,用汉时通行文字隶书抄写,是为《今文尚书》。
东晋时梅赜献《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二十五篇,又将原《今文尚书》二十九篇析成三十三篇,总成五十八篇。记事上起尧舜,下迄秦穆公,按虞、夏、商、周四部分排列。体例分为典(典范的经籍)、漠(通“谋”,讨论策划国事的文体)、训(教诲开导的文体)、诰(统治者对臣民训诫勉励的讲话)、誓(征伐或交战前的誓师词)、命(君主奖励赏赐臣僚的命令)六种。作为早期散文的代表,其叙事记言有其独到之处,为后世散文之典则。其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古雅艰深。现存《古文尚书》以李盛铎原藏宋刻本《附释音尚书注疏》最早。
记言文之祖的是什么?
被称为我国记言文之祖的是《商书盘庚》。记言文就是指记录语言的文章。
三篇的内容都是有关殷王盘庚迁都的事情,记叙了迁都前后盘庚对贵戚近臣、庶民百姓所发布的谈话和命令。一般认为,它是盘庚当时的演讲辞。专家点评《盘庚》是先秦散文的名篇,文辞古奥,不易通读。韩愈曾经慨叹:“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但借助前人的注解,再三阅读之后,我们尚可领略它特有的不假修饰的质朴之美。如:“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比喻质朴贴切,含义深沉,语言也很优美,富于音乐的美感,至今还以“有条不紊”、“星火燎原”等成语的形式在人们的口头流传。
被称为我国记言文之祖的是
被称为我国“记言文之祖”的是《商书·盘庚》。《盘庚》三篇,是《尚书》中史料价值较高的作品。
《盘庚上》节选: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戚,出矢言曰:“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译文:盘庚将把都城迁到殷。臣民不愿往那个处所,相率呼吁一些贵戚大臣出来,向他们陈述意见。臣民说:“我们的君王迁来,既已改居在这里,是看重我们臣民,不使我们受到伤害。现在我们不能互相救助,以求生存,用龟卜稽考一下,将怎么样呢?先王有事,敬慎地遵从天命。
这里还不能长久安宁吗?不能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到现在已经五个国都了!现在不继承先王敬慎天命的传统,就不知道老天所决定的命运,更何况说能继承先王的事业呢?好象倒伏的树又长出了新枝、被砍伐的残余又发出嫩芽一样,老天将使我们的国运在这个新都奄邑延续下去,继续复兴先王的大业,安定天下。”《盘庚》是先秦散文的名篇,文辞古奥,不易通读。韩愈曾经慨叹:“周《诰》殷《盘》,佶屈聱牙!”但借助前人的注解,再三阅读之后,我们尚可领略它特有的不假修饰的质朴之美。
如:“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比喻质朴贴切,含义深沉,语言也很优美,富于音乐的美感,至今还以“有条不紊”、“星火燎原”等成语的形式在人们的口头流传。
被称为我国记言文之祖的是什么?
《尚书·商书·盘庚》。《盘庚》三篇,是《尚书》中史料价值较高的作品。
出处:《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典籍之一。古人“尚” 与“上”通用,“书”原来就是史,上古时,史为记事之官,书为史官所记之史,由于这部书所记载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书》。《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尚书》按时代先后,分为《虞书》 、 《夏书》 、 《商书》 、 《周书》四个部分,共100篇。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