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哪位弟子
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颜回。颜回,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都城人(今山东曲阜市),居陋巷,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陋巷简居
鲁国经“三桓专权”、“陪臣执国命”两个时期后,不仅使宫室衰败,鲁国旧日的贵族世家也大都衰落。鲁国的颜氏家族到颜路、颜回父子时,除了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及颜路的鲁卿大夫头衔外,便只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五十亩郭外之田,十亩郭内之圃了。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春秋时期,些许田产难以维持一个贵族家庭的生计,颜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为贵族家庭的一般性开支,简居于陋巷。

辩证思维
事物发展到极限会走向反面,这是辩证法的观点之一。颜回从东野毕不爱惜马力推知其马将逃跑。鲁定公问何以知其马将逃跑时,颜回说:“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上车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问:“善!可得少进乎?”颜回答:“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什么?
“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出处:《论语.雍也》:“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孔子回答:“我有叫颜回的学生爱好学习,他从来都不把自己的怒气转移到别人的身上,不重复犯同样的过错。但他不幸早死,颜回死了,我就没听说有好学的人了。”《论语》艺术成就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
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哪位弟子
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篇的一句话,即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颜回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子哪位弟子
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孔子弟子颜回。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夫子痛哭,曰:「吾有回,门人亲。」鲁哀公问:「弟子不如好学?」孔子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短命之人死,今也有人死,未闻贤士。”译文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白,早逝。孔子为颜回之死痛哭流涕,说:“自从有了颜回,弟子们就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弟子哪一位最爱读书?”孔子答道:“我有个学生叫颜回,喜欢学习,他从不把自己的怒气转嫁给别人,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但是他不幸早逝,颜回死了,再也没有如此优秀的学生来继承、传播我的理想。孔子对于弟子颜回的评价:《论语.雍也》中有好几个章节是关于颜回的,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另外,文中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文质”的思想,以及如何培养“仁德”的若干主张。
在这里,孔子对自己的成功门生颜回大为赞叹,认为自己好学好学,自颜回死后,再没有这么好的人。他在对颜回的评述中,特别谈到了不迁怒、不屈于这两点,并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 出自哪里
1.不迁怒不贰过释义:不会迁怒于人,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2.“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
3.“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让火气继续冒上去。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
为人好学且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谁
“为人好学且不迁怒不贰过”说的是“颜回”。出自《论语·雍也》篇的一句话,原句为: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第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论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一个章节,共包括30章,该篇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上一篇:欧巴桑是什么意思?欧巴桑
下一篇:通勤是什么意思?通勤是什么意思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