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什么?中国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什么
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邓小平与党的十二大
会议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各项组织制度、党的纪律作了更充分、更具体的规定。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什么?
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理论特点时代性文化作为一个历史范畴,虽然有其超越时代的共同性,但作为一定文化的总体而言,总是一定思想下的产物,不同的思想具有不同性质的文化。解放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因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必然带有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它必须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以实体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中国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什么?
中国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1)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2)审议和通过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3)按照新党章的规定,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邓小平主持了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他高度地评价了这次大会的历史地位,认为这次大会将是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他还总结了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共分6个部分:(1)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2)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3)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5)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6)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报告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和新取得的经验,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这就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从经济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
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新党章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仍肯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左”的错误,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并根据新时期执政党的特点,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选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候补中央委员所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同时选出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132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李先念致闭幕词,号召全党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埋头苦干,一步一步地达到我们的伟大目标。
十二大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一.十二大主要内容
1.审议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
2.审议通过《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3.选出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候补中央委员所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同时选出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132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二.十二大意义中共十二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
党的十二大点燃了中国人建设富足社会的小康梦,极大增强了中国人建设美好未来的信心。此后,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沿江到内地,改革开放的热潮风起云涌。一个可喜的数字是,到1995年,全国GDP提前5年相比1980年实现了“翻两番”。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哪次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1982年他在党的十二大上第一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以后,他在许多场合阐述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以后他反复讲这些观点,贯彻始终。
扩展资料邓小平理论的渊源与本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味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战争年代结束,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位为执政党。经过三年过渡恢复期,1953年开始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代。然而,和平建设不和平,连年不断的运动,真正专心致志和平建设没有几年。
从1957年以后“左”的路线逐渐在中央占了上风,一直演变到“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定“文化大革命”为“十年浩劫”,真是四字中的。我之所以重温这段历史,实在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十分宽容的民族,附带也是一个容易健忘的民族。
这几年直接、间接为“文革”翻案的文章、著作和传媒作品越来越多了,忽悠着在和平幸福中成长甚至不知“文革”为何事的年轻一代。不深刻认识和牢记这段历史,就不可能理解邓小平理论是怎么诞生的及其划时代的意义。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
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国家建设目标、崭新命题、奋斗纲领和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等等。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家喻户晓的“翻两番”目标就是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因此,在促进经济建设全面高涨的同时,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扩展资料:中共十二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和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中共十二大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明确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同时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
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