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情要抓住什么矛盾?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何区分
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矛盾中起着领导、决定作用,规定、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就是主要矛盾,而其他的矛盾则居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我们只有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攻克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重点,达到纲举目张、掌控全局、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目的和效果。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表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个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对于深刻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1、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判断和抓住主要矛盾。
2、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一心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从这样的立场出发去研判社会主要矛盾,就能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这样的判断才能经得起历史检验。
3、我们要善于审时度势,敏锐洞察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与时俱进地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准确科学的研判,这样才能确保我们制定的工作方针和战略决策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才能确保我们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中的哪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道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首先,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既然主要矛盾在取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就要首先抓住它的主要矛盾. 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我们在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也要注意解决好次要矛盾. 出处: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 (必修)二年级(上册)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何区分?(不要和书本上的定义一样。)举个例子。
我来帮你区分一下吧。主要矛盾决定着一个事物的发展进程。
抓住事物的重点。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现代化建设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等。但是在这多个矛盾当中,我们应该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所以我们在认识和评价一个事物的时候,应该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抓住主流。
比如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既有成就也有失误。成就是主要方面,是主流。简单来说吧,抓主要矛盾是在办事情的时候抓,主要方面是在认识和评价一个事物的时候。
希望能帮到你,也希望你能帮我采纳一下。
关于马哲:结合工作或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如何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及其特点 1.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第二,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双方的“统一”:第一,“统一”有两种情形,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第二,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②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③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辩证矛盾同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而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是普通存在的 (1)矛盾普通性原理的基本内容: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通存在的。这就是说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到死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里是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这就是说时时有矛盾。 ③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所不在,矛盾无时不在,这就是矛盾的普通性。
(2)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依据。
③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这是在总体上、在相互联结上把握事物的依据。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1)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任何事物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与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通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一分为二 1.既看到事物内部对立的一面,又看到统一的一面,这种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一分为二。 2.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也就是说,矛盾是普通存在的,矛盾无所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3.只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才能克服形而上学的一点论、片面性。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因为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其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也有其不同的特点。这就是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寻找解决特殊矛盾的方法。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基础。只有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
怎么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把握内涵和外延。这是最可靠的区分方法。
2.把握题意指向。这是必不可少的区分方法。主要矛盾适用于“办事情”。
即材料所体现出的题意应是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处理问题关键,才能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因为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支配着其他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适用于“看问题”,是针对事物的性质做出评价和判断,是相对静止的思考“该不该”、“能不能”“利与弊”“优与劣”等,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主要方面不同事物的性质就不同。
3.把握关键词。
这是最快捷的区分方法。体现主要矛盾的材料当中,往往包含有“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工作做到点子上”、“好钢用在刀刃上”等关键词语;体现矛盾主要方面的材料中,往往包含有“抓住本质”、“看到主流”、“总的看”等等词语。通过抓关键词去解题,能够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有其明显的缺陷。
主要有两点:一是有些材料没有这些关键词,二是容易对材料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而使解题过程出现偏差。要想准确而迅速的解决问题,必须灵活运用上述三种方法。例如:2002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指出,去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党中央做出了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表明~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以上供参考。
如何区别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区别:(1)两者含义不同: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的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指在每一种矛盾的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并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2)两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矛盾双方相比较而言的。
(3)两者内涵不同:主次矛盾研究的是同一过程中同时存在的诸多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讲的是这些矛盾的不平衡问题;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则是任何一个矛盾中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讲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不平衡问题。(4)两者的方法论要求不同。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工作要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从而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主流和性质。扩展资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的内容。在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阶段,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由于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虽然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二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较落后于发达国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再加上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
所以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经济建设(即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中心。其它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争取加快发展速度。对该阶段主要矛盾要树立的观点第一,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说: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1981年6月作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现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对这种阶级斗争,既不能扩大它,又不能忽视它。处理这种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要按照法制化的要求,运用法律手段加以解决。第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三,在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的基础上认识和处理其他矛盾与问题。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例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使一部分职工下岗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出现地区差距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不管是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落后造成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的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党的中心任务是统一的,解决主要矛盾就是党在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而由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又是完全一致的,归根结底都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反复强调说明了党对现阶段中国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
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认清主要矛盾十分重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全国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根本改变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低阶段也是这一时期最不发达的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很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不能很好的得到满足。
如何处理事情有逻辑分清主次要点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学习哲学的目的是用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我们学习了主次矛盾的原理,首先用来指导如何看问题(事物的哪个矛盾是主要矛盾、哪个矛盾是次要矛盾),然后根据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去办事情(抓住重点去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兼顾次要矛盾,即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如果次要方面是消极的,我们就要集中力量去遏制这个主流,促进积极一方的发展壮大。即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例如:我国在初级阶段的矛盾有很多,其中经济矛盾是主要矛盾、政治矛盾(阶级斗争)、文化矛盾(先进与落后文化)等是次要矛盾--------这属于看问题的范畴;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经济矛盾,同时兼顾政治矛盾与文化矛盾等--------这就是按照主次矛盾的原理去办事情了。再如: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存在着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哪个是主流呢?积极作用是主流----这属于看问题;抓住主流,促进互联网积极作用的发挥,同时遏制互联网的消极作用-------这就是按照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去做事情了。总之,看(想)问题与办事情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两个阶段,前者是观念上的存在,后者是现实中的存在。我们学习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都是为了用哲学原理去看问题和办事情,不存在所谓的“看问题---属于主次方面;办事情—属于主次矛盾”的逻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