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什么名字?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什么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名字叫: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设想计划,1965年开始研制工作,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东方红一号飞行半个世纪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飞行轨道要比现在的卫星高上不少。众所周知,只有当物体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后,才有可能让卫星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换句话说,要是想让人造卫星从轨道上脱落坠入大气层,最主要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减速。等到卫星无法维持飞行后,便会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而被拉向地球。

但考虑到成本原因,除了人力因素外,让卫星减速的最好方法,就是依靠大气层的气体阻力,逐渐降低卫星的速度。而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发射后,距离地球最近的地方,也有441千米之远。对于地球来说,这种高度虽然还有着些许气体存在,但密度极其稀薄,对卫星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如果要依靠这种方法的话,那就得耗费很长的时间。按照目前东方红一号的情况来看,在短短数年之内,如果没有明显外力诱因的话,东方红一号的速度都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更别说让它在近期内自然而然坠入大气层了。

再加上当时的设计技术采取的是在内部埋入电池,而不是在外部安装太阳能板,卫星更不可能有效增加表面积来提高空气阻力。这也正是为什么东方红一号能持续飞上半个世纪的原因。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成功的。
东方红一号卫星介绍: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东方红一号卫星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运行28天后,电池耗尽于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结束了其工作寿命。不过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没有结束,至今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到2009年2月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近地点430千米,远地点2075千米的轨道上。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什么?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东方红1号。1965年,自动化所与其他兄弟所共同承担了我国第一个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21时50分传回了《东方红》乐曲。东方红1号的意义虽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功能十分简单,其成功发射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一颗卫星本身。可以说,它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东方红一号”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打破了西方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为国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什么名字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为“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预研计划,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继美、苏、法、日四国之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卫星采用自旋稳定方式,电子乐音发生器是全星的核心部分,它通过20MHz短波发射系统反复向地面播送“东方红”乐曲的前八小节。东方红一号卫星工作28天(设计寿命20天),卫星于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时至今日,“东方红一号”卫星依然在太空运行,那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前不屈不挠、奋勇前行的象征。人造卫星制造的艰难过程:1.环境恶劣: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二战的落幕,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美国与苏联因为各自政治制度的不同,开始了长达40年之久的“战争”。而在此之前航天航空领域一直是空白,借此机会,苏联开始研制在太空中运行的飞行器,而这便是“卫星”的由来。
美国一听苏联这么牛气,隔年NASA便成立了,两个超级大国就这样开始了太空竞赛,而中国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卫星”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诞生。
2.经费紧张:在美国苏联等国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以后,世界各国掀起了一场航天热。可当时中国正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研发卫星费钱且很难看到回报。
而且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但中央政府咬咬牙,为了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实力,这笔钱投了。由此,一大批科学家投入其中开始了卫星的研制。
对此,中央提出了几个要求,那便是要“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
3.钱学森没有时间:首先,要飞得上去当然是最基本的,为了能够将卫星送上天,中国必须在技术封锁的情况下,独自完成火箭制造以及卫星设计等一系列的工作。既然火箭是个能飞的东西,那便一定离不开钱学森。
可一时间,又要研制导弹,又要设计卫星,还要搞个火箭出来。钱学森实在是没时间,便将火箭设计的任务交给中国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八研究院的工程师王希季,以及其他有相关方面设计经验的工程师。王希季心想:“设计天上飞的我们在行,可要让它飞出地球,这可是头一次”。他首先想到了我国最新研制的东风导弹,拆下发动机,研究人员在极限条件下测试了其推力,的确够,再加点节火箭筒储存燃料,飞上天应该是没问题。
就这样,通过沿用东风导弹的发动机,中国解决了火箭加速器问题。
4.如何让卫星听得见:当然不是在卫星上加个喇叭,太空中的环境也不满足这样的条件,研究人员想到了无线电,只要在卫星内部加装一个广播发射装置,地球上所有收音机不就都能收到东方红卫星发出的声音了吗?可实际上,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卫星的重量将要达到一吨,而这便大大超出了火箭的运载重量,于是科研人员想出了一招,那边是通过转接的方式,将东方红歌曲转播到全国,因此当年人们收音机力听到的其实并不是东方红卫星发出来的。
5.如何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看到直径仅一米的东方红卫星:这里就不得不佩服中国人民的智慧了,研究人员另辟蹊径,在第三级火箭上包上了一只“气球”,并在其表面镀铝。这样一来,只要在第三级火箭与东方红卫星脱节之时,将气球吹大,人们便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个闪闪发亮的点,而在它前面不远处的那个较为暗淡的卫星,其实才是此次的主角,东方红卫星。
人造卫星仍在飞行的原因:东方号一号的卫星轨道为近地441千米,远地2368千米,倾斜角度68.44°的椭圆形轨道,卫星本身基本都是无动力或者只有有限动力,可以完成一些轻微的变轨飞行,太大的机动无法实现。理论上来说像土星周边那些环绕的卫星因为受到行星的引力和旋转的离心力,所以基本能够维持的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而卫星运行的空间并非绝对真空,它们在运行时还会受到极其稀薄的空气带来的阻力,虽然这点阻力可能人类都无法感受到,但是日积月累也能够一点一点改变人造卫星的轨道。东方红一号虽然没有了电力,但是40年来依然在轨道上飞行,不过根据2018年测得的数据显示,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已经降到434千米,远地点高度降到2030千米,倾斜角度为68.427,显然轨道已经较原来小了一圈了,并且随着轨道越来越低,受到的空气阻力越来越多,轨道高度降低的速度会逐步加快,最终在某一天因为受力不均衡坠入大气层并剧烈摩擦烧蚀殆尽。目前卫星虽然偏离了一些轨道,但是通过国家对外公布的轨道数据,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后依然能够轻松的通过小型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东方红一号,至于那颗“尾随”在它身后的发动机残骸,早就脱离了卫星的轨道,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
东方红一号这颗承载着我国先辈心血的卫星,将来还会在地球的天空中继续飞行下去,也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层密度。卫星为近似球形的72面体,质量173千克,直径约1米、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转速为120/分,外壳表面由按温度控制要求经过处理的铝合金为材料,球状的主体上共有四条二米多长的鞭状超短波天线,底部有连接运载火箭用的分离环。
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为倾角68.5度的近地椭圆轨道,运行地球一圈周期为114分钟。“东方红一号”卫星除了装有试验仪器外,还可以以20兆赫的频率发射《东方红》音乐,该星采用银锌电池为电源。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什么
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代号:DFH-1),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历史意义:东方红一号升空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5个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东方红一号不仅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而且质量比前4个国家发射的第1颗卫星质量总和还多29.8千克,其中苏联(83.6千克)、美国(8.2千克)、法国(38千克)和日本(9.4千克)。同时,在卫星的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技术领域,东方红一号也都超过了上述国家第1颗卫星的水平。由于能源系统的保证,东方红一号上的各种科学仪器实际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取得了大量的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的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你知道中国发射的第1颗人造卫星叫什么名字吗?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叫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在1966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被命名为“长征一号”,由两级液体燃料火箭和三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组成。
继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中国的卫星发展而在1975年11月26日,我国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三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而之后在1990年7月16日,“长征二号” 捆绑式火箭在西昌首次成功发射,为我国发射载人飞船奠定了基础。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发展计划,这个项目后来被命名为“神舟”载人航天工程。从此进行了新的一个里程碑。
“神舟” 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于1992年1月作出决定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批准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建设初步配套的实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以一定规模和短期关怀解决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设空间站,解决大规模、长期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现在已经发展到神舟十三号了,相信未来我国的卫星航天工程会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