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省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的面积达82万平方米,在已经发掘的5400平方米遗址中发现了133座墓葬和1座陶窑。墓葬均为长方形的土坑墓,其中14座有木椁式葬具;很多墓葬内有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

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典型遗址
大汶口文化遗址已发现有数百处之多,经过发掘的也有50多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山东省的泰安大汶口、兖州王因、邹县野县、曲阜西夏侯、茌平尚庄、广饶五村、胶县三里河、诸城呈子、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日照东海峪、蓬莱紫荆山、长岛北庄、栖霞杨家圈;江苏省的邳县刘林和大墩子、新沂花厅;安徽省的亳县富庄、蒙城尉迟寺;河南省的郸城段寨、鹿邑栾台等。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说白了就是距今约6500—4500年间,延续了2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历史,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山东地区和苏北地区,考古认为也就是人文始祖之一少昊的部落少昊氏涉猎的区域。
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牙的习俗。在王因、大墩子墓中的骨骸上,还发现颌骨异常变形的现象,某些个体臼齿外侧严重磨损甚至内缩,有数例在变形处置有小石球或陶球,变形当是由于长期口含小球所致,这是大汶口文化所独有的奇特习俗。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黄前镇104国道东50米大汶口。1959年5月,津浦铁路复线工程进行中,正在大汶口汶河南岸津浦铁路东侧堡头村西约100米处挖土方的民工,刨出一批陶器碎片和零碎遗物,接着又挖出一件完整的陶背壶。
历史影响1959年6月24日,随着宁阳县磁窑镇堡头村西地表泥土拨开,一段跨越了4500年至6300多年的岁月跃然于世。由此开始,一段上承北辛文化、下接龙山文化的崭新远古文明呈现在世人眼前,这便是大汶口文化。悠悠汶水,乡情绵长。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市南端卫驾庄和宁阳县堡头村之间,地跨汶河两岸,京沪铁路和泰兖公路分别穿过遗址的东部和西部,京福高速公路和104国道在遗址西侧经过,现存遗址总面积45万平方米。60年来,大汶口遗址经历了4次挖掘,如明珠一点点被剥离出来,慢慢还原了汶河两岸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状况,将他们的智慧和逐水而生的古老文化雕刻得清晰而丰富,文明社会的曙光灿然可见。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省?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山东省。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是约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于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
北岸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南岸约20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遗址特点大汶口遗址平面范围略呈东南-西北方向的圆角长方形,大汶河从中部自东向西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岸面积约25万平方米,南岸约20万平方米,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和南部边缘因河流历年冲刷破坏比较严重,而遗址的南部则被堡头村所占压,现存总面积约82.5万平方米。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里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南部,大汶河北岸,距东岳泰山60华里处。
大汶口是大汶口文化发祥地和历史上著名的商埠重镇。大汶口属有名的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汶阳田,地下资源丰富,104国道、京沪铁路穿境而过,处于山东省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热线上。旅游景区古石桥古石桥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石桥又名“双龙古石桥”,石桥北起大汶口西南门,南至宁阳县茶棚村,是明朝隆庆年间修建的一座横贯大汶河唯一的古石桥,清代雍正八年石桥被大水冲毁,粥店著名石匠姜桂松捐资进行了修复,为纪念姜石匠,当地人立碑以记其事,并称此桥为“姜公桥”。上泉古泉群上泉古泉群位于大汶口镇上泉村,上泉古泉群现主要有五大主泉组成,大致呈五角星状分布,当地群众根据传说分别称它们为“驴带泉”、“龙泉”、“灵应泉”、“郑家泉”、“荆枣泉”,其中数驴带泉涌水量最大,其他小泉星罗棋布,随处可见。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省
大汶口遗址在山东省泰安市大汶村南,大汶河东西贯穿,将遗址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在卫架庄东,为大汶口文化的代表遗址和命名地。大汶口文化属新石器朝代晚期,其分布范围主要在山东境内,北入旅大地区,南达江苏、皖北,西抵河南中部,东至山东半岛,西北见之于黄河北岸。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地区
大汶口遗址地处山东省泰安市,位于泰安城南27千米处的大汶河畔。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