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势、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可以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中的具体应用部分,在奠定了科学的物质世界观后,认识了整个物质世界的变化与发展,需要我们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的改造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具体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实践的发展。

真理: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时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顾历史的变化,不顾过程的推移,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啊?
一 内涵不是定义,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内涵不是广义的,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所以不同的人对此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也就是说,它不应当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即使有,也是人为的主观制定的标准答案. 二 意义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共产党宣言》,对于我们来说,它是具有积极的革命意义的,但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人来说,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对此问题,不同观点的人也会有不同的回答. 以下来源于网络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般又分为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所说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所说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三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缺少了其中的一个方面,都会损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统一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与继承马克思主义以前哲学史中各种认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后又由列宁、毛泽东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所发展.它消除了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对立,也结束了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使认识论问题同社会存在、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相脱离的状况.它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原理出发,把认识的发展同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结合起来,把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同客观实在过程的辩证法统一起来,成为彻底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 1.反映论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肯定物质世界在意识之外并且不依赖于意识而客观存在这一前提下,肯定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和人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认为人们的意识或思维能够认识客观的现实世界,人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概念,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认识的内容来自外部现实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坚决否定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认识论,也坚决否定断言世界的本质不可认识的不可知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从客观到主观的认识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所特有的反映不是以单个人消极直观外部客体的形式进行的,而是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和能动的实践活动基础上实现的.以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为社会的人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和反映过程的辩证法.它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的崭新阶段. 2.实践论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同时,克服了以往一切唯物主义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而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的缺点,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对认识论的研究进行了根本的改造,认为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时强调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在认识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认识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发生,也只有依赖于实践的推动才能发展.实践是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一致的基础,只有坚持实践的观点,才能对认识的发生、发展,认识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等一系列认识论问题作出科学的解释.在这个意义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就是实践论. 3.辩证法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的缺点,克服了哲学史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片面性.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既表现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又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它认为,认识的辩证法不仅表现在一个具体认识过程的形式中,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认识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的形式中.一定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相应时代的认识的结构和发展水平.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建立了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学说.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实践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也不断地向前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什么?
认识论是马哲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实践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论的基础。
2.认识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科学地说明了人的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基础上发生的积极地、能动地再现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反映的是对客观世界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扩展资料:
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使人类认识的发展。
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扩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主观能动性原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原理,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的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具有一定特征的原理。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表现在认识过程中,人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多次反复、无限深化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观能动性原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辨证统一的关系。第一二者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第二者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的因素,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的感性认识。
扩展资料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谬误对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原理是,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
真理与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认识论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为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