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三个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三个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三个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三个部分

最佳回答2022-11-21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的唯物论、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三个部分

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理论认为历史演进是主要由人为经济社会活动造成的,具有固定的内在运行规律。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 , 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的组成“有什么”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三个部分

唯物的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三个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的认识来源、认识能力、认识形式、认识过程和认识真理性问题的科学认识理论。它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可知的,人们不仅能够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而且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三个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它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变革。哲学派系繁多,相互斗争、相互推翻。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争论的焦点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凡是认为存在是思维的反映,思维是第一性的属于唯心论学派,凡是认为思维是派生的,存在是第一性的属于唯物论各种学派。另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但绝大多数哲学家作了肯定的回答。在中国古代也有辩证唯物主义的雏形,《周易》中阐述了大亦有大,小亦有小,其奥妙无边际,就是说明了世界的万物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是无穷的,这一辩证思想也在马克思唯物辩证思想中得到了升华,在科学上得到了印证,大到宇宙之无际,小到中子之无限。

《周易》中提出了“不易”和“变易”以及“简易”,阴阳相生相克,源源不绝,不断演化推进,产生新事物!与马克思唯物辩证思想中的:旧事物的演变,出现了新事物,量变与质变的发展的理论相符合。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哪三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部分,而且这三个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着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

所谓客观性,就要明白主观性:不要用看得见摸得着去理解主观与客观,否则会陷入存在主义哲学中。能够被意识所改变的,是主观的;不能被意识所改变的,是客观。比如我脑子里的想法,我可以随时改变,它就是主观的。只要我一旦说出来,即便我感到说错了立刻纠正了。

原本错误的话也不可能就不存在。这说出来的话就是客观。听到你的脑子里,又变成了主观。

如果考试的时候你把脑子里的东西写了出来,又变为了客观。我是多么希望不是这样的转变啊!懂我最后一句话,你就懂我前面教你的主观与客观了。

辩证唯物论包括什么

辩证唯物论包括: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
1.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时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是否按照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


6.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是指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作用。
7.意识的反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辩证唯物论包括哪些方面?

辩证唯物论(Dialectical_materialism)是哲学名词,是由马克思所主张的唯物理论和历史理论组成,辩证唯物论理论认为历史演进是主要由人为经济社会活动造成的,具有固定的内在运行规律。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 , 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的组成“有什么”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二者相互渗透。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辩证法是核心,认识论是灵魂。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如果只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否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那么这就是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三部分。实践观
一.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真理观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真理是具体的(具体真理)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真理谬误区别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联系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认识观
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
3.认识具有前进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的归宿,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正确对待错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继续浏览:

上一篇:阅读推广的标语有哪些?有关阅读的宣传标语

下一篇: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