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统治期间的年号是什么?唐太宗的年号
唐太宗统治期间的年号是贞观。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渊次子李世民在大臣尉迟敬德、段志玄、长孙无忌等人的帮助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迫使其父李渊退位。同年八月,秦王李世民在大多数朝臣武将的拥护下即皇帝位,改年号贞观,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叫贞观之治。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贞观之治
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他像荀子一样,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这个时期唐朝国威远播四方,太宗则被西北诸国尊为“天可汗”,成为当时东方乃至世界的国际盟主。
唐太宗年号是什么
贞观(627年正月—649年十二月)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共23年。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期间爆发了唐与突厥的战争、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对西域诸国的战争、唐击吐谷浑之战、唐太宗征讨高句丽等对外战争。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唐高宗即位沿用。李世民的英明执政也叫贞观之治。经过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唐太宗的年号
唐太宗李世民骑射近战样样精通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598年1月28日或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首倡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唐朝建立后,领兵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拜天策上将,封秦王。设立文学馆,笼络四方人才。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巢剌王李元吉,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
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他爱好文学与书法,有诗作与墨宝传世。
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的时期,叫做什么?
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贞观时期,唐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走向强盛,因此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政治上,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六部即吏、礼、兵、工、户、刑部。
唐太宗完善三省六部制的影响很大:一,这确立了中国的宰相制度由独相变为群相的趋势,既削弱了相权,还巩固了皇权。二,完成了中国官僚制度的转型,此前,中国的官僚制度是以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度为框架的,此后,中国的官僚制度便以三省六部制为框架了。军事上,唐太宗不断向周边扩张,为唐朝走向全盛打下了基础。唐太宗先后灭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焉耆,败吐蕃,伐高句丽,把唐朝的疆域扩张到蒙古高原和西域,用强大的国威号令周边民族为唐朝服役,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修长城的王朝。文化上,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允许更多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为社会各阶层的人提供了一个改善个人命运和家族命运的机会。科举制度既是考试制度,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因为科举制度的题目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激励人们读书学习,通过科举制度来实现个人理想。总之,贞观时期的各项政策有助于激发社会的活力,为政客、军人、读书人等社会各阶层施展自己的才华提供了机会。
此外,唐太宗秉承不拘一格提拔人才的理念,让社会各阶层看到了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希望,他们积极为朝廷建言上策,让朝廷更全面地了解民间疾苦,避免了朝廷制定不合时宜的政策。
唐太宗的年号是什么
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简介: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