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吃什么?蝌蚪吃什么
蝌蚪吃浮游生物、蚊子幼虫和藻类等。

蝌蚪在出生三天内不用进食,刚孵化的蝌蚪体内含有尚未消化的卵黄,此时的蝌蚪不会张口,主要以体内的卵黄维持生命,当卵黄吸收殆尽后,蝌蚪才会四处游动,开始寻找食物。

蝌蚪一般分布在水流较缓、水草丛生的环境中,以水草间的浮游生物、蚊子幼虫和藻类为食。家养蝌蚪还可以吃干面条末、面包屑、小鱼虫、蛋黄、肉末和菜叶。
家里养蝌蚪给它吃什么?
小蝌蚪可以喂食:
1.刚孵化的蝌蚪可以喂食碎面包屑、饭粒等;
2.长出后脚后,就可以喂食小鱼干、碎柴鱼片、虾肉、贝肉等等;
3.蝌蚪吃石头上的青苔,水生藻类;
4.蝌蚪吃鱼饲料,要等到泡烂了才可以吃(不然要稍做研磨);
5.蝌蚪吃”烂青菜〃(是煮烂,不是放到烂的喔!),让蝌蚪容易刮食;小蝌蚪喂食次数:每天定期投饲料一次,不宜过多,以免饲料残留水中引起腐败;小蝌蚪换水次数:每次给食后残留的饲料,必须用吸管清除出去,每隔一两天清除一次。扩展资料蝌蚪的生长阶段
1.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
2.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
3.生长中期(20~50天):生长中期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
4.生长后期(50~78天):生长后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
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
蝌蚪吃什么
蝌蚪吃的东西:
1.面包屑,
2.水草,
3.鱼肉,
4.虫卵。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也会成群啃食。
如果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蚊子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小蝌蚪的生存对水质也重要等等。
蝌蚪的饲料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煮过的菠菜和窝苣是适宜的饲料,但不要煮得过熟,并且要去掉纤维。初期给饲料要少,以后逐渐增加,每天定期投饲料一次,不宜过多,以免饲料残留水中引起腐败。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蝌蚪应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
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蝌蚪的生长阶段
1.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
2.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的藻类植物等。
3.生长中期(20~50天):生长中期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
4.生长后期(50~78天):生长后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
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
蝌蚪吃什么东西
蝌蚪以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蝌蚪还吃蚊子幼虫、挂面、肉末、小鱼虫子、面包屑等。
过早喂食会导致它们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跃度明显增加,当两个鳃盖完全形成后,开始摄食。在水中加入一些天然的浮游生物,比如水蚤和藻类。刚孵化出来的蝌蚪体质较弱,对外界环境比较敏感,尤其是水温、水质和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解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都会影响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蝌蚪吃什么?
蝌蚪是以食藻类为生,吃水中的浮游生物。蝌蚪还吃蚊子的幼虫、干面条末、肉末、小鱼虫、面包屑等。
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 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扩展资料: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
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
小蝌蚪吃什么食物
小蝌蚪的植物性食物主要包括藻类,水生植物的嫩芽、落于水中的嫩草、烂叶等。动物性食物包括动物性尸体如死蛙、死鱼、死河蚌、死昆虫等。
在自然状态下,蝌蚪属于杂食性动物,其食物成分可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蝌蚪多长时间变成青蛙?蝌蚪要经过两三个月的时间才可变成青蛙。刚孵化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适合在清新,无污染,水流慢,水温20-29度之间的水域中活动。人工养殖的要勤换水,适时调整水的深度,控制好水温,环境适宜,就可如期变成青蛙。青蛙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发育的也会更快。青蛙的蝌蚪和癞蛤蟆的蝌蚪的区别青蛙的蝌蚪呈青灰色,身体略呈圆形,尾很长,身上有斑纹,口在头部的前端,常常单独分散地在水里活动。癞蛤蟆的蝌蚪全身深黑色,体形呈椭圆形,尾较短且尾的颜色比身体稍浅,口在头部前端的腹面,经常成群聚在一起成团状,朝一个方向活动。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