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
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刘彻和陈阿娇。西汉时,馆陶长公主刘嫖生了一个女儿,小名叫阿娇。馆陶长公主就问刘彻想不想娶阿娇,刘彻笑着回答:“如果娶到阿娇做媳妇,我就造最漂亮的房子给她住。”后来,刘彻做了皇帝,娶了阿娇,也造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实现了小时候的诺言。

成语释义:
金屋藏娇原指汉武帝幼时喜爱阿娇,并欲建金屋让她居住一事;后以“金屋藏娇”称娶妻或纳妾。金屋藏娇是汉语成语,拼音是jīn wū cáng jiāo,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成语寓意:
刘彻筑就金屋,让阿娇居住,终于实现了当年的承诺,但金屋内的阿娇并不幸福,反而上演了一幕幕悲情大剧。金屋的坚不可摧,并不能代表情感的永恒,物质的坚硬质地并不能托起爱情的大厦。
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 关于金屋藏娇讲的是谁的故事
1.“金屋藏娇”是说的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汉武帝在四岁时,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
2.陈皇后是西汉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的后裔,堂邑夷侯陈午与大长公主刘嫖的女儿,汉武帝刘彻的表姐。
4.长公主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景帝最心爱的儿子——四岁就封王的胶东王刘彻,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很快答应了长公主提出的婚约。
在志怪小说《汉武故事》中生动的描写了当时长公主来到宫中,把四岁的刘彻抱在膝上,问他:“你想娶媳妇吗?”说着便指着身边百余个美貌宫女挨个问,刘彻都说不好。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问道:“娶阿娇好不好?”刘彻开心地说:“如果能娶到阿娇做妻子,就修一座金屋让她住。”长公主非常开心,就请求景帝,让景帝答应了这门亲事。
5.这是成语“金屋藏娇”的来历,很多野史上有记载,但不曾出现在正史中,后来刘彻登位,陈皇后成为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生性骄横善妒,独享宠爱却始终无子,汉武帝对她的宠爱渐渐衰退。
6.后来陈皇后被查出施巫蛊邪术,在汉代这属于大罪,汉武帝下诏:“皇后不守礼法,祈祷鬼神,降祸于他人,无法承受天命。
应当交回皇后的玺绶,离开皇后之位,退居长门宫。”最后陈皇后在长门宫去世。
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
金屋藏娇成语,出自《汉武故事》,小说讲述汉武帝幼时说如果能娶到表姐陈阿娇做妻子,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汉武帝刘彻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娇”就是指陈氏,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后因骄横、无子与巫蛊被废黜。“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并没有出现在汉至魏晋的典籍之中。在这段时间内“金屋藏娇”还未结构为固定的成语。而南北朝至隋唐五代的文学作品中只见“金屋贮娇”。
值得注意的是,刘彻幼名彘的说法和陈皇后小名阿娇的说法皆来自小说《汉武故事》,因为金屋藏娇的故事流传甚广,所以被很多人当成真实的历史。陈氏的父亲是堂邑侯陈午,母亲是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陈氏正史并未留名,《汉武故事》称其小名为阿娇,此名可能是化陈蹻(陈午和馆陶公主的第二个儿子)之名而来,因“金屋藏娇”的典故流传太广,后世习惯以“陈阿娇”称呼陈后,有人称陈后大名为“陈娇”,其实是穿越小说中,附身陈阿娇的女主本名。典故背景联姻刘彻是汉景帝当时的宠妃王夫人王娡所出,排行第十。
景帝有十三个儿子,曾经的宠妃栗姬为景帝生育了皇长子——刘荣。由于没有嫡子,公元前153年,景帝遵照‘立长’的传统立自己已经成年的庶长子刘荣为太子,同时立聪明伶俐的小刘彻为胶东王,时年刘彻四岁。公元前153年,被立为太子的刘荣尚未婚配,馆陶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成为皇后,就想把女儿许给太子刘荣。
不料刘荣生母栗姬因厌恶馆陶屡次给景帝进献美女而拒绝这桩婚事。馆陶十分恼火。于是,又看上了“梦日入怀”而生的胶东王刘彻,刘彻的生母王娡同意了这桩婚事。
《汉武故事》以此史实为基础,讲述了一个青梅竹马的美好童话:馆陶长公主抱着小刘彘问:“彘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小刘彘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侍女百余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小刘彘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小刘彘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长公主非常高兴,于是数次请求景帝,终于定下了这门亲事。
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但小说毕竟是小说,其实王娡和馆陶定下了两桩婚事,另一桩婚事是后来的馆陶之子隆虑侯陈蹻和王娡小女儿隆虑公主的联姻,这两桩婚事的背后,有两个母亲鲜明的政治考虑。而两桩婚事的当事人的意愿,自然不在母亲们的考虑范围内。为了让女儿成为一国之母,也为了报复栗姬,馆陶转而全面支持刘彻,经常说栗姬的坏话,谎称栗姬指使侍者在后宫女子的背后吐口水的方式施行“媚道”(《史记》:(馆陶)日谗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
在汉代之前,“祝唾其背”一直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诅咒方式,是巫蛊之术的一种。立太子两年后,景帝的皇后薄皇后因“无子无宠”被废。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一次朝会上大行官奏道“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请封太子母亲栗姬为皇后。景帝非常生气,竟论罪处死了大行官,并废了太子,改封他为临江王。栗姬由此完全失宠,不能再见到景帝,最终忧郁而死。
不久,皇帝正式册封王娡为皇后,刘彻立为太子。(《汉书》:王夫人又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当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不得见,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男为太子。
)婚后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去世后,年满十六周岁的刘彻继位,立太子妃陈氏为皇后,两人一直没有孩子。刘彻即位后的第三年,建元二年(前139年),三月初三上巳节,刘彻到姐姐平阳公主家做客,公主献上美人,但刘彻并不喜欢。看歌舞时,刘彻初见到姐姐家的歌女卫子夫,十分喜爱,把卫子夫带进了宫。
卫子夫入宫成为普通宫女,一年多都不得见武帝一面,后来汉武帝亲自挑选部分宫女让其回家,卫子夫终于见到武帝,哭求出宫,武帝怜惜,《汉武故事》写道:“上曰:‘吾昨夜梦子夫中庭生梓树数株,岂非天意乎?’”卫子夫再次受到宠幸,后来生了三女一男,男即太子刘据。陈皇后自恃皇帝当初得以立为太子,自家有功,于是骄横无礼,听说卫子夫“大幸”时,数次寻死觅活。刘彻对她越发恼怒。发展到最后,陈皇后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女巫楚服等人在宫内施行了巫蛊之术。
元光五年(前130年),陈后行巫蛊的事情败露后,楚服枭首于市,诛连者三百余人。陈后被废,罢退居长门宫。陈后被废的第二年,其父堂邑侯陈午病逝,陈须继承侯位。
十几年后,馆陶(时称窦太主)逝世,与其面首董偃一起合葬在霸陵。元鼎元年,陈后的兄长堂邑侯陈须、隆虑侯陈蹻(音同娇)在守丧期。
金屋藏娇 主人公 意思 故事
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陈阿娇金屋藏娇:指以华丽的房屋让所爱的妻妾居住。有一次,她在景帝的面前故意问武帝愿不愿意要阿娇做他的妻子?武帝也很喜欢阿娇,见姑姑问,便很大方地说:"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建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
金屋藏娇说的是哪位皇帝 汉武帝刘彻和陈阿娇的故事
都说金屋藏娇,其实这个成语是有一个历史典故的,那么金屋藏娇说的是哪位皇帝呢?这里面的主人公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汉武帝刘彻,而“藏娇”呢就是指的馆陶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他们两人之间发生了一些故事,所以才有了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具体的看看吧! 金屋藏娇说的是哪位皇帝: 汉武帝刘彻 “ 藏娇 ”: 陈阿娇 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 汉景帝刚即位的时候,就立了薄太后的侄孙女薄氏为皇后。
到公元前151年,汉景帝又把薄皇后废黝了。这么一来,栗姬和王夫人都争着做皇后。 本来,汉景帝最宠爱栗姬。但是,栗姬却没有王夫人聪明。王夫人的父亲叫王仲,是京师附近的槐里(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人。她母亲叫减儿,是早已死去的燕王减茶的孙女。她有个哥哥叫王信,还有一个妹妹叫儿殉。
减儿因为王仲死得早,就带着她兄妹三个改嫁到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的田家,在那儿又生了田蚜、田胜兄弟俩。 王夫人年轻的时候,曾经嫁给金王孙家做儿媳妇,并且还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减儿听算命的说她将来一定富贵,打算把她从金家要回来。
金家不同意,就把她献给了太子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汉景帝一即位,就封她为夫人。没过几年,王夫人还当真压倒了栗姬,把皇后的位置抢占了。
原来,汉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缥,早先嫁给堂邑侯陈午,生了一个女儿叫陈阿娇。长公主想把陈阿娇许配给太子刘荣,托人去向栗姬说媒。因为长公主常常把美人引荐给汉景帝,栗姬心里很生长公主的气,没有答应这门亲事。这么一来,长公主跟栗姬结下了怨仇。
只要有机会,她就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 王夫人瞅住这个机会,想尽办法向长公主讨好。长公主见王夫人尊重自己,又转而派人去向王夫人说媒,要把陈阿娇许配给胶东王刘彻。王夫人当场就答应了。
有一天,王夫人把刘彻嘱咐好,带着他去拜访长公主。当时,刘彻不过
七.八岁,却挺有心眼儿。长公主亲亲热热地抱着刘彻,把他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笑嘻嘻地问道: “彻儿想不想要媳妇儿?” 刘彻应声回答说:“想要。”长公主把身边的宫女挨个儿指给刘彻,问他要不要,他都说不要。
末了,长公主又指着阿娇问刘彻:“阿娇好不好?”刘彻看了看阿娇,笑着说:“阿娇好!如果把阿娇给我做媳妇,将来我一定盖一座金屋子把阿娇藏起来。”这门亲事就这么说定了。
成语金屋藏娇的主人公
汉武帝刘彻 陈阿娇金屋藏娇 [jīn wū cáng jiāo] 基本释义娇:原指汉武帝刘彻的表妹陈阿娇。汉武帝幼小时喜爱阿娇,并说要让她住在金屋里。
出 处汉·班固《汉武故事》:“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例 句他花钱为一个名妓赎身,在前门外西河沿买了套宅院作外宅,像是~,不务正业。典 故汉武帝刘彻四岁时,做太子的是他的哥哥刘荣。刘彻之所以能当上太子,全靠景帝的姐姐长公主的帮助。长公主原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给太子刘荣,将来就是皇后。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却不领情,于是长公主把目光转向了刘彻。
有一次,她问刘彻愿不愿意娶阿娇做妻子,刘彻也很喜欢阿娇,见姑姑问,便大方地说: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若得阿娇,必以金屋贮之。”)汉景帝见儿子有这样的气魄,也同意了这门亲事。
后来,刘彻做了皇帝也娶了阿娇,造了富丽堂皇的宫殿实践了小时候的诺言。
金屋藏娇的典故 成语故事金屋藏娇的主人公是谁
【典 故】“金屋藏娇”典故的核心人物是两个:一个是‘想要藏娇’的汉武帝刘彻,另一个是‘被藏娇的陈阿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娇’就是指陈氏,汉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大汉孝武陈皇后。
陈阿娇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有后宫美人王娡生子刘彘(后改名刘彻),排行第十。景帝有十四个儿子,其中宠妃栗姬生子最多且生育了皇长子——刘荣。景帝把无出的薄皇后废黜后,最初立长子刘荣为太子。馆陶长公主打算将女儿陈阿娇许配太子刘荣,以期日后成为皇后。她使人问栗姬的意思,谁知栗姬恼怒长公主经常向景帝进荐美女分宠,竟然断然拒绝。馆陶长公主震怒,遂与栗姬不睦。
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
”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此典故载于 汉·班固《汉武故事》。长公主向弟弟景帝进言:栗姬崇信邪术,日夜诅咒其他妃嫔;每与其他妃子遇见,往往唾别人的背后,肚量十分狭隘;恐怕一旦为后,吕后人彘的惨剧就会重演!景帝闻后打算试探栗姬,于是有一天问她:“我百年后,后宫诸姬,皆已生子,你应善待她们,千万别忘记了。
”一面说一面暗中看栗姬的反应。谁知栗姬脸色忽紫忽青,半天不发一言,并且转过脸不看景帝。景帝暗中叹气,易储之心遂定。经过长公主一番经营,景帝找借口废太子荣为临江王。
栗姬失宠,贬入冷宫,以忧死。
上一篇:鲁菜的特点有哪些?鲁菜的特点
下一篇:赵高是太监吗?赵高是太监吗
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