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古代有什么著名的兵法?中国十大兵法名著有哪些:Top10

古代有什么著名的兵法?中国十大兵法名著有哪些:Top10

最佳回答2022-11-20

古代著名的兵法有:

1、《孙子兵法》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孙膑兵法》 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

3、《六韬》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4、《司马法》 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0篇,今存有5篇。

5、《练兵实纪》 由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正集9卷,附杂集6卷。

6、《尉缭子》反对军事上相信“天官时日、阴阳向背”的迷信观念,强调政治、经济对军事的决定性作用,其理论水平很高,思想中糅合了儒、法、道各家观点,这也许是被纳入杂家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十大兵法有哪些

中国古代十大兵法有: (1) 《孙子兵法》 (2) 《孙膑兵法》 (3) 《吴子》 (4) 《六韬》 (5) 《尉缭子》 (6) 《司马法》 (7) 《太白阴经》 (8) 《虎铃经》 (9) 《纪效新书》 (10) 《练兵实纪》

中国十大兵法名著有哪些:Top10

中国古代十大兵书指的是《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太白阴经》、《虎钤经》、《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NO.
1.最早的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为春秋末孙武所作,共三卷。孙武,字长卿,齐国人,后归吴,与伍员助吴攻楚,创下以少胜多的战例。

卷上: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卷中:势篇、虚实篇、军争篇、杂变篇、行军篇;卷下: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一共7000余字。作者在唯物论战争观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用辩证法观察和应用战争规律,承认战争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取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如“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逸待劳,以饱待饥”等论断,成为两千多年军事指导思想。

《孙子兵法》号称“兵学圣典”和“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公元7世纪传到日本,18世纪后有法、英、德、捷、俄等文译本。NO.
2.堪称《孙子兵法》第二——《孙膑兵法》《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齐国孙膑所作。孙膑系孙武裔孙,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时。

其书原98篇,图4卷,失传1000余年。1972年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发现,经整理得11000余字,30篇。上篇有: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选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选、杀士、延气、官
一.强兵等15篇;下篇有:十阵、十问、略甲、客主人分、善者、五名五恭、兵失、将义、将德、将败、将失、雄牝城、五度九夺、积疏、奇正等15篇。

《孙膑兵法》是在《孙子兵法》和《吴子》等兵书的基础上,对先秦军事思想有所发展。如“战胜而强立”、“事备而后动”、“胜不可一”等主张,对后世军事家影响甚大。NO.
3.战国时期吴起的著作——《吴子》战国吴起(?—前381年)撰,计二卷。

吴起是卫国人,曾以曾参为师,善用兵,起初在鲁国为官,后赴魏、赵、楚等国,被楚贵族谋杀。吴起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务在强兵。据传,《吴子》汉初时尚有48篇,今仅存6篇18条,计3000余字。6篇是: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

尚礼义,明教训是其书主要内容。《吴子》是研究吴起和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吴子》,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着,战国末年即已流传。

《汉书.艺文志》称“吴起四十八篇”,《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载为一卷。今有《续古逸丛书》影宋本及明、清刊本,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六篇,分上下两卷。《吴子》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该书所论及的一些军事理论和方法,对战国以后的历代军事家均有较深的影响,至今仍有较高的科学价值。NO.
4.传说中姜太公的著作——《六韬》《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

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此书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兵家类中不见著录,但在“道家”列“《太公》二百三十七篇”,其中《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儒家类著录有《国史六》“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

字与韬同也。”传说《六韬》为西周吕望所撰,计六卷。吕望姓姜,字尚,亦字子牙,籍贯不祥,多谋善断,长于用兵,他曾助周灭商,封于齐,官至太师,俗称姜太公。

后经研究,认定《六韬》一书乃战国时人托其名而辑成!“韬”即用兵之谋略,“六韬”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韬》共60篇2万余字。60篇的名字是:文师、盈虚、国务、大礼、明传、六守、守土、守国、上贤、举贤、赏罚、兵道、发启、文启、文伐、顺启、三疑、王翼、论将、选将、立将、将威、砺军、阴符、阴书、军势、奇兵、五音、兵征、农器、军用、三阵、疾战、必出、军略、临境、动静、金鼓、绝粮、略地、火战、虚垒、林战、突战、敌强、敌武、乌云山兵、乌云泽兵、少众、分险、分合、武锋、练士、教战、均兵、武车士、武骑士、战车、战骑、战步。凡是先秦军队编制、管理、训练、行军、布阵、攻守、战具、兵器及其军事理论,几乎无所不包。

以问答形式进行论述,并有夹注,语言生动,说理充分,是一部普及性的古军事专著。NO.
5.秦国军事家尉缭的著作——《尉缭子》战国尉缭撰,计五卷。尉缭的身世说法不一。

一说是秦国大臣,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游说入秦,受秦王政重用,任为国尉,因此称尉缭;一说是魏惠王时人,善于军事韬略。《尉缭子》5卷22篇:卷一天官、兵谈、制谈,战威;卷二攻权、守权、十二陵、武议、将理;卷三原官、治本、战权、重刑令、伍制令、分塞令;卷四束伍令、经卒令、勒卒令、将令、踵军令;卷五兵教、兵令。共4400余字。前12篇为政治观、战争观,后10篇论述军令和军制。

如“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等待,求已者也”的“求已”政治观,主张实行“诛暴乱禁不义”的战争原则,“权敌审将而后举兵”的作战思想等,含朴素的辩证唯物思想。NO.
6.齐威王时期的著作——《司马法》《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当时司马法共有150篇,今留存仅5篇�。

古代著名的兵书有哪些

中国自有记载的夏商周时期以来,大大小小所发生的战争数不胜数,或内斗,或抗外敌。自然而然,各种兵书层出不穷,今天我们来说说古代十大兵书。


1.《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全书13篇,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
2.《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是孙武的后代,生于战国时期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曾和庞涓一块儿学习兵法。

1972年,《孙膑兵法》竹简在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但出土时由于年代太过久远,竹简损坏严重。后经整理考证,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
3.《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旧题周初太公望(即吕尚、姜子牙)所著,但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不明确。

目前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期。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自南宋开始,《六韬》一直被怀疑为伪书,清代更被确定是伪书。

但在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古墓中,发现了《六韬》竹简五十多枚,从此证明《六韬》在西汉时已广泛流传。
4.《吴子》:为战国时期吴起所著。魏国文侯,魏国武侯辑录,《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48篇,已丢失,现存《吴子》六篇(《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系后人所托。

其主要谋略思想是:“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治兵》《论将》和《励士》3篇主要阐述了他的治军思想。
5.《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司马法》的作者:据相关资料记载,夏商周三代时期,有司马一职,专掌国家军政,《司马法》便是由夏商周时期历代司马编纂而成,此书受到历代兵家及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由于《司马法》年代久远,散失严重,所以对于该书的真伪、成书年代、作者等问题,历代学者均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明清以来,辩伪成风,《司马法》成了一部争议极大的兵书。
6.《尉缭子》: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

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过去疑古派一直认为《尉缭子》是伪书,《尉缭子》也被长时期的冷落,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7.《太白阴经》:全称《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中国古代重要兵书。

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候李筌所著。
8.《虎钤经》:中国宋代著名兵书。北宋吴郡(今江苏吴县)人许洞,历四年于景德元年(1004)撰成,凡20卷,210篇,共论210个问题。

许洞曾任雄武军推官、 均州参军等职。该书现存明嘉靖刊本及清《四库全书》等刊刻本,《虎钤经》以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兼及风角占候、人马医护等内容。
9.《纪效新书》:是明代军事著作,抗倭名将戚继光所著,据《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二记载:此书写成于戚继光调任浙江抗倭的第六年即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
10.《练兵实纪》:亦为明代戚继光所著,由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

九卷九篇共二百六十四条,《练兵实纪》写于《纪效新书》之后,起笔于1568年,它既注意吸收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练兵思想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我国古代十大兵书有哪些?

引言:在我国古代,有很多传世兵书,那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十大兵书有哪些吗?
一.第一大兵书和第五大兵书说到古代的兵书,很多人应该都会想到《孙子兵法》,但其实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奇书还有很多,《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孙武所作,《孙子兵法》传世的有13篇,《孙膑兵法》为战国时齐国的孙膑所作,孙武和孙膑是同一家,其原书一共有98篇。吴子是战国吴起所作,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应变、励士,尚礼仪、明教训是吴子中主要的内容。

《尉缭子》是秦国军事家尉缭所写,是战国晚期论述军事政治的一部著作,一共有五卷二十四篇。
二.剩下五本兵书《司马法》的作者,据相关材料记载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司马大将军司马穰苴所著。《太白阴经》全名叫《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它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荃。《虎钤经》是北宋吴郡人许洞所著,是一部论述实际用兵问题的兵书。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兵经验的总结。最后一部兵书《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所写的。
三.十部兵书在历史上的地位孙子兵法应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孙膑兵法是在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等兵书的基础上,对先秦的军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孙膑兵法中的事备而后动,胜不可一等主张,对后世的军事家影响非常大。吴子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该书中所论及的一些军事理论和方法,对战国以后的历代军事家都有较深的影响,至今仍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六韬中包含了秦国时期所有的军事理论,并且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论述,是一部普及性非常强的古军事专著。司马法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兵书之一。太白阴经中包含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以及论次军事攻守战取之法等,都对当时的军事学家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纪效新书注重实践和总结经验教训,是当今研究明代军事史的必备书。

继续浏览:

上一篇:中国结的寓意是什么?中国结有哪些寓意中国结的象征意义

下一篇:唐朝古琴有几根弦?唐朝古琴有几根弦儿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