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风是什么意思?干热风和焚风有什么区别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干热风,亦称干旱风、热干风,是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

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并伴有一定风力,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我国的华北、西北和黄淮地区春末夏初期间都有出现,一般分为高温低湿和雨后热枯两种类型,均以高温危害为主。
干热风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干热风亦称“干旱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是出现在温暖季节导致小麦乳熟期受害、秕粒的一种干而热的风,也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初夏,我国内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势力很强的大陆热低压。
干热风时,温度显著升高,湿度显著下降,在一定的风力下蒸腾加剧,根系吸水不及,往往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秕粒严重甚至枯萎死亡,对当地小麦、棉花、瓜果可造成危害。气候干燥的蒙古和我国河套以西与新疆、甘肃一带,是经常产生大陆热低压的地区。防御干热风的主要措施有营造防护林带,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以便灌溉以及施用化学药剂等。干热风和焚风有什么区别,气象上的
干热风,又称“火风”、“热风”、“干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其夏天的干热风风速在2米/秒或以上,气温在30摄氏度或以上,相对湿度在30%或以下。
有个很简单的区别,就是焚风一定是过山后的下坡风,干热风不一定。干热风和焚风有什么区别?
形成的原因不同: 当气流跨越山脊时,背风面上容易发生一种热而干燥的风,名叫焚风。这种风不象山风那样经常出现,它是在山岭两面气压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
在空气移动途中遇山受阻,被迫上升,气压降低,空气膨胀,温度也就随之降低。空气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降0.6°C,当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雨雪落下。空气到达山脊附近后,变得稀薄干燥,然后翻过山脊,顺坡下降,空气在下降过程中,重又变得紧密,并出现增温的现象。空气每下降l00米,气温就会升高1°C。因此,空气沿着高大的山岭沉降到山麓的时候,气温常会有大幅度的升高。迎风和背风两面的空气,即使高度相同,背风面空气的温度也总是比迎风面的高。每当背风山坡刮炎热干燥的焚风时. 在初夏季节,我国一些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的风,这就是干热风,也叫“热风”、“火风”、“干旱风”等。
它是一种持续时间较短(一般3天左右)的特定的天气现象。由于各地自然特点不同,干热风成因也不同。每年初夏,我国内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稀少,增温强烈,气压迅速降低,形成一个势力很强的大陆热低压。
在这个热低压周围,气压梯度随着气团温度的增加而加大,于是干热的气流就围着热低压旋转起来,形成一股又干又热的风,这就是干热风。强烈的干热风,对当地小麦、棉花、瓜果可造成危害。气候干燥的蒙古和我国河套以西与新疆、甘肃一带,是经常产生大陆热低压的地区。
热低压离开源地后,沿途经过干热的戈壁沙漠,会变得更加干热,干热风也变得更强盛。位于欧亚大陆中心的塔里木盆地,气候极端干旱,强烈冷锋越过天山,帕米尔高原后产生的“焚风”,往往引起本地区大范围的干热风发生。在黄淮平原,干热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以该区域的大气干旱为基础。春末夏初,正是北半球太阳直射角最大的季节,同时又是我国北方雨季来临前天气晴朗、少雨的时期。
在干燥气团控制下,这里天晴、干燥、风多,地面增温快(平均最高气温可达25-30°C),凝云致雨的机会少,容易形成干热风。这种干热风,对这一带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不利。在江淮流域,干热风是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的西南气流影响下产生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自地面到高空都是由暖空气组成的。
春夏之际,这个高气压停留在江淮流域上空,以后逐渐向北移动。由于在高压区内,风向是顺时针方向吹的,所以在副热带高压的西部,就吹西南风。位于副热带高压偏北部和西部地区,受这股西南风的影响,产生干热风天气。初夏时,北方仍有冷高压不断南下,势力减弱,发生变性;当它与副热带高压合并时,势力又得到加强,使晴好天气继续维持,干热风就更加明显。
花期干热风对柑橘有什么危害?
干热风亦称“干旱风”、“热干风”,习称“火南风”或“火风”。它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
在花期发生会造成花开无力,花柱干燥,花粉在柱头上无法萌发,导致严重的落花落果。我国南岭以北、秦岭以南的柑橘产区在花期常遭遇干热风危害。在第二次、第三次生理落果期遇干热风也会加剧落果。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