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架立筋?在平面钢筋施工中
架立筋指辅助箍筋架立的纵向构造钢筋。架立筋主要作用是把受力钢筋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与受力钢筋连成钢筋骨架,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力学性能。

架立筋是构造要求的非受力钢筋,一般布置在梁的受压区,并且直径较小。当梁支座处的上部布置有负弯矩钢筋时,架力筋可只布置在梁的跨中部分,两端与负弯矩钢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时需要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并应绑扎。在设计时梁上部如果需要布置受压纵筋时,受压纵筋可兼作架立钢筋。
什么是架立筋
架立筋主要是固定间距和受力筋位置所配置的构造钢筋。架立钢筋设置在梁的受压区外边缘两侧,用来固定箍筋和形成钢筋骨架。
架立钢筋的直径与梁的跨度有关。在平面钢筋施工中,架立筋是什么意思?
架立筋:指作用为把其它钢筋架立(架起来让钢筋可以立起来)起来的钢筋,一般在梁内面筋,当位于梁的上部二角的主筋不通长时,就会有架立筋,用架立筋把不通长的二根上部角筋连接起来,以使得箍筋能正常的设置与绑扎。由一般梁的上部主筋受力位置在两个端部,在中间位置并无结构受力,所以很多时候设计时仅在梁两端设置上部主筋(伸至1/3梁跨度处),梁段中间无上部主筋,这时就会设置架立筋把这二根钢筋连接。
施工图中什么是架立筋?
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要的贯穿箍筋角部的纵向构造钢筋。如果该梁的箍筋是“两肢箍”的梁来说,集中标注中上部纵筋的通长筋的形式就完全足够了,例:2Фd
1.�
什么叫架立筋
架立筋只是为了架设箍筋而设置的,不像纵筋和箍筋承担受力,就像一根梁有两个通长筋,两根非通长筋,但箍筋都是四肢箍,为了使梁中间也能设四肢箍,就设了两个一般上是12的钢筋绑扎在非通长筋上搭接150,设在中间,它就是架立筋 详见11G101-1图集什么是架立筋?通长筋与架立筋的区别?
架立筋一般出现在梁的上部,由于梁多为下部手拉,上部受压,所以上部钢筋较下部少,采用多支箍筋时上部无法固定,需而外架设钢筋与箍筋绑扎,架立筋不做受力考虑,例如,梁下部4根筋,上部2根筋,绑箍筋时上部要加两根。
1.梁往往并非一跨,而是多跨.贯通筋就是通长筋,一直穿过多跨.中间接头需要绑扎或机械连接,质量确有保证时也可用焊接。
3.梁的的支座需要附加筋和负筋,此类钢筋往往伸入相邻跨三分之一处截断,不是贯通筋。
4.非贯通筋应原位标注,多数时候也是受力筋。
5.梁的箍筋为多肢,上下筋不能满足肢数要求时,需要增加架立筋.架立筋计算时不考虑受力,仅为满足箍筋肢数要求,保证梁的整体性,图纸上不需要标注。
6.梁的侧面有时需要增加构造筋,抗扭钢筋等等,集中标注必注。
拓展资料架立筋就是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要的贯穿箍筋角部的纵向构造钢筋。如果该梁的箍筋是"两肢箍"的梁来说,集中标注中上部纵筋的通长筋的形式就完全足够了,例:2Ф2
2.�但是,当该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时,集中标注的上部钢筋就不能都标注为通长筋的形式,必须把"架立筋"也标注上,这时的上部纵筋的应该标注"2Ф22+(2Ф12)"这种形式,圆括号里面的钢筋为架立筋。
一般的说,架立筋是梁中用来架立箍筋的,差不多出现在三肢箍以上的梁,就是两边的筋是通过了,中部筋只有附加筋(也就是我们说的 挑筋),如果没有架立筋的话,中部的那肢箍筋没法绑了,所以出现了架立筋。也可以说不受力的角筋是架立筋。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2.6规定:梁内架立钢筋的直径,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不宜小于12mm。
当梁上部既有支座负筋又有架立筋的时候,搭接长度为150mm。"通长筋"指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焊接或机械连接接长且两端一定在端支座锚固的钢筋。通长筋是"抗震构造"需要,架立筋是"一般构造"需要。
主要应用: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
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对
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可能有架立筋.通长筋需要按受拉搭接长度接长,而架立筋仅交错150,是“构造交错”,不是起连接作用。
什么是架立筋?
“架立筋”是个建筑结构专业的专业术语名词。它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梁的上部钢筋中用来支撑和固定梁的箍筋的构造配筋,顺着梁的长方向,一般绑扎在箍筋的两个(上部)角上,与箍筋一起形成钢筋的基本骨架。
有些情况下,架立筋既被用作构造筋起架立作用,同时也作为受力配筋的一部分。推荐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