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晏婴是哪个国家的官员?智谋深远的小个子男人

晏婴是哪个国家的官员?智谋深远的小个子男人

最佳回答2022-11-18

晏婴是齐国的官员。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

他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国君主。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晏婴是哪个国家的官员

晏婴善谏的特点被人称道,晏婴在劝谏君王时往往不是直接的强谏而是委婉的曲谏或诱谏,从中显示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高度智慧。他的语言也极有特色,或锋芒毕露,或非常含蓄;或严肃庄重,或滑稽幽默。

晏婴是哪个国家的

晏婴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晏弱病死后,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智谋深远的小个子男人---晏子

晏婴出生于公元前578年,山东高密人,是春秋后期齐国灵公、庄公和景公时期的重臣,因为品行高洁、爱国忧民、政治才能卓越闻名于诸侯。被后人敬称为晏子。

虽然当时距离田氏代齐尚有一百多年,但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田氏代齐是早晚的事情,可见他的远见卓识。 齐庄公刚愎任性,因为晏子经常提出不同意见,他就明确表示对晏子的不信任。晏子二话不说,马上交回了官爵和食邑,退出了朝廷,带着家人回到乡下老家的小渔村,过起了平民百姓生活。 晏子走后,齐庄公越来越不像样子,中兴齐国的大事儿还没做成几样,他竟然不顾礼法私通权臣崔武子的妻子,后来被人家崔武子设计杀死在崔家。

晏子听到消息,赶到崔武子家,不顾当时情势险恶,伏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极尽悲伤。崔武子因为他威信很高,也不敢杀他。 齐庄公死后,齐景公即位。

晏子被启用为相。
1.踊贵履贱 有一次,齐国下了三天的雪没有放晴,齐景公穿着狐狸皮制的大衣,观赏着雪景,对晏子说:“真奇怪呀,大雪三天,怎么不太冷呢?” 晏子看了齐景公一眼说: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晏子就是借这机会,告诫齐景公:你自己吃饱了,穿暖了,安逸了,还要想到有人在挨饿,在受冻,在劳苦,要设身处地想到那些穷困的人。

因晏子的住宅靠近市场,嘈杂喧闹,齐景公想要给他换一处幽静的住所。晏子拒绝说:“我有幸能继承祖业,住在这里就已经过分了。这里靠近市场,也能得到一些真实的消息。

” 齐景公笑着问:“您家靠近市场,该知道物价的贵贱吧?”晏子说:“当然知道,现在是踊贵而履贱。”“踊”是假肢,“履”是鞋子。意思是说市场上假肢很贵,鞋子很便宜。这是因为当时齐景公滥用刑罚,动不动就砍掉犯人的脚或腿,受刑的人就只能装上假肢,所以市场上假肢的价格暴涨,而鞋子的价格暴跌。

齐景公听了,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此减轻了刑罚。 这就是“踊贵履贱”这一成语的由来,比喻世态失常,隐患多多。
2.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时,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捷三人,是于国于君有大功劳的勇士,受过很高的奖赏。他们还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

这三人仗着有功劳、有勇力而骄横无礼,跋扈不羁,逐渐成为了国家安定的隐患。晏子对此非常忧虑,景公也意识到这几个人不能再留,但担心弄不好会带来祸患,一直没有下手。有一天,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命令下臣取来六个金桃为两国结盟祝贺。

金桃“其大如碗,其赤如炭,香气扑鼻”。依照礼法,齐鲁两国君主各享用一个,俩相国各用一个。晏子向齐景公奏请,把剩下这两个赏给功劳最大的人。

这时公孙捷和古冶子都自荐说自己曾经救过国君,功劳最大。晏子就命令下臣把两个桃子赐给了他们。这下田开疆不干了,说自己为齐国开疆拓土,功劳应该最大。

晏子像是恍然大悟地说,可不,是你的功劳最大啊,最应该得到这金桃,可是桃子已赐给了他俩,只能等来年再结果再说了。田开疆悲愤地满脸通红,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却没有受赏,简直是太耻辱了,不由得冲动起来,当场就挥剑自杀了。古冶子和公孙捷一看,万分愧疚,因为分个桃子,居然逼死了兄弟,也冲动地当场自杀。 晏子巧妙地用两个桃子消除了齐国的隐患。

这就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3.南橘北枳 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出使楚国时,楚王想侮辱他,让守城的官员指引他从一个小门入城。

晏子何等聪明,对官员说:“出使狗国才能从这种狗洞里进城,我难道是到了狗国吗?”楚王只好让人打开大门,迎他进城。楚王在接见晏子时故意上下打量他,轻蔑地说:“你们齐国真是没有人吗?“晏子从容地说:”我们临淄城,人多得很,张袂成荫, 挥汗成雨 ,比肩继踵,怎么说没人呢?”楚王故作惊讶地说:“既然齐国这么多人,那怎么选派您这样的小个子来我们国家呢?”晏子反击道:“我们齐国对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对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是朝中最不中用的,所以就只好派到贵国了。”楚王翻了翻眼睛,没再说话。

宴会时,楚王指使武士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人从主宾席前经过,还故意大声问:“怎么回事?”武士大声回答说:“这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回头看着晏子说:“齐国人真爱偷盗么?”话音刚落,满座楚国官员都哈哈大笑。 晏子马上站起来,严肃说:“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就是橘子,生在准北就成了枳子,叶子相似,味道却不相同,原因就是水土不同呀。这人在齐国不偷盗,在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偷盗么!”楚王听完,十分尴尬,他的算计又落空了。

这是成语“南橘北枳”的来历。 这楚王弄这么一出,除了为我。

晏子的资料

晏子:名婴,字平仲,汉族,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晏(yàn)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余年。

孔丘(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晏婴(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 司马迁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当任期间,其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都信于他,为春秋时期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

仁者长寿,和则养生 “仁”是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也是晏子施政的中心内容。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 晏婴见齐景公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遇有灾荒,国家不发粮救灾,他就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动谏君主赈灾,深得百姓爱戴。对外则主张与邻国和平相处,不事挞伐。齐景公要伐鲁国,他劝景公“请礼鲁以息吾怨,遗其执,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鲁”。廉洁无私,心胸坦荡 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

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生活简朴,清心寡欲 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穿的是“缁布之衣”;上朝坐的是弊车驽骊;住的是“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的陋仄之室。

他不仅如孔子所说的“戒得”,也十分注意“戒色”。景公见晏子妻“老且恶”,欲以爱女嫁他,他坚辞不纳。他说;“去老者,为之乱;纳少者,为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乐观豁达,处其自然 晏子虚怀若谷,闻过则喜。

孔子赞他是“不以已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表明了他随和大度,注重自身修养的品格。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

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编辑本段晏子墓 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相传是后人为晏婴所撰,现在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编成。

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其《晏子》,列在儒家类。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

谏上、谏下立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 《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

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轶事等。语言简练,情节生动,生动呈现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答辩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人做人处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与启迪。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编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11课,文言文版《晏子使楚》被编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课文与长春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折冲樽俎 春秋中期,诸侯纷立,战乱不息,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

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

继续浏览:

上一篇:二十而立三十不惑完整句是什么?二十而立

下一篇: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是谁?孙若微历史人物原型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