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
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又作肥水,源头是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淝水分为二支,第一个分支是向西北方流经,经过200里出寿县后,注入淮河。

淝水是淝水之战的发生地。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双方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淮河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脉与黄河流域毗邻,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什么的支流?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扩展资料:淝水之战的结果使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从长期看,淝水之战最重要的作用是使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可以说淝水之战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淝水之战的危机已经过去,晋国皇族依然过着清谈佛老、剥削百姓的日子,而一生从未屠城,一心消除民族仇恨的苻坚,却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害。
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
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淮河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它的水源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在长江和黄河之间。淮河全长约有一千公里,流经河南、安徽、湖北、江苏这几个省,它和秦岭被看作是我国南、北地区的分界线。
分为二支: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的淝水也是指它。淝水也为合肥的护城河提供了源头。扩展资料:淝水之战确定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以后南朝宋的刘裕于公元417年入长安,但是部队将领在关中发生内讧,得而复失。450年北魏的拓跋焘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推进到长江北岸,但是北人难以适应南方气候,将士染病甚多,不能久驻。侯景反复叛变,先叛北齐而投奔南梁,后又叛梁自立为主,也曾于公元548年陷建康,不久即为部下所杀,都去统一全国的目标甚远。
直到公元589年才有继承北周的隋文帝杨坚的“天下大同”“区宇一家”。至此已去淝水之战206年。
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也被叫做肥水,它的源头是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淝水之战确定了南北朝的长期分裂。
450年北魏的拓跋焘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推进到长江北岸,但是北人难以适应南方气候,将士染病甚多,不能久驻。侯景反复叛变,先叛北齐而投奔南梁,后又叛梁自立为主,也曾于公元548年陷建康,不久即为部下所杀,都去统一全国的目标甚远。直到公元589年才有继承北周的隋文帝杨坚的“天下大同”“区宇一家”。至此已去淝水之战206年。扩展资料:战争背景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
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以后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陕西汉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将势力扩展到长江和汉水上游。前秦皇帝苻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统一南北。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
; 01 淮河 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淝水之战的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
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分为二支: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的淝水也是指它。淝水也为合肥的护城河提供了源头。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
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
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谁的支流?
“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
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的淝水也是指它。淝水也为合肥的护城河提供了源头。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扩展资料:淮河的流域概况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桐柏县志》载:“淮,始于大复(大复峰,太白顶),潜流地中,见于阳口”。淮河的源头是由桐柏山58条支流汇成。
江河之源的认定,一般遵循“位高为源,位远为源”的原则。淮井定为淮河正源具备三个原因:一是它在淮河58条支流中水位最高(1140米),距东海最远;二是秦始皇时便在这里建立了淮祠,是历代皇廷祭祀淮河之地;三是志载:清乾隆皇帝两次遣官到这里探源,时布政使江兰、河南巡抚毕源都是在这里探得淮水真源的。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哪条河的支流
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淝水之战的淝水是淮河的支流。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
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分为二支:向西北流者,经200里,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的淝水也是指它。淝水也为合肥的护城河提供了源头。中国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段)击败前秦进攻的战役。东晋太元八年( 383 ),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组成90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灭晋。面对前秦的强大攻势,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一致对敌。
战争起因 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马矅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 同年,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前秦与东晋的战争已经临近。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以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