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当了多少年皇帝?武则天做了几年皇帝
武则天当了15年皇帝。690年,武则天废李旦,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退位。

武则天名武曌,并州文水人,是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她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人材的选拔,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她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
武则天做皇帝做了几年
武则天做了15年的皇帝。公元690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广造舆论:“武后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
至此,水到渠成,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这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扩展资料:武则天在称帝前三十余年参政执政的政治生涯中,已显示出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在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则更充分地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武则天称帝后,更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
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武则天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放手招贤,允许自举为官、试官,并设立员外官。此外,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武则天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
武则天做了几年皇帝
当了25年中国唯一的女皇。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正式称帝。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被迫将皇位让给儿子中宗李显政绩保持了唐朝经济稳定,社会发展。武则天当了多少年的皇帝
武则天当了15年的皇帝。武曌(624年-705年12月16日),即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永徽六年(655年)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在位前后,“明察善断”,多权略,知人善任,重视选拔人材,开创殿试、武举及试官制度。
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
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
有《垂拱集》及《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
武则天当了多少年皇帝?多少岁死的?
武则天一共当了15年皇帝。655年,立为皇后终年82岁。
次子就是李贤,三子李显(哲)为中宗,四子李旦,就是睿宗。两个女儿,但是被她自己害死一个,就只剩下后来的太平公主。武则天当了几年皇上
武则天当了15年皇上,从公园690年-705年。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同时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军事上收复并稳定安西四镇,一度使后突厥归降。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
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二圣临朝显庆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风疾发作,头晕目眩,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于是让武则天处理朝政。
然而也让二人之间逐渐出现了矛盾。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四月,李治欲亲征高句丽,在武则天及群臣劝谏下才作罢。
武则天最初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而李治力排众议,坚持立她为后。待到武则天得志后,“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李治不胜其忿。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十二月,武则天上建言十二事,被李治悉数采纳,下诏颁布施行。
上一篇:什么叫电子邮件?什么是电子邮件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