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

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

最佳回答2022-11-17

百戏之祖是昆曲。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

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

昆曲的唱腔清柔婉转,优美动听,表演载歌载舞,高雅精湛,剧本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我国几乎所有剧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昆剧的滋养,所以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 百戏之祖指的是昆曲。昆曲源于元末江苏的昆山,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戏剧剧种,与历史上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fn)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但是希腊和印度的戏剧都早已绝迹,只有昆剧至今仍活跃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

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

“百戏之祖”指的是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扩展资料: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昆曲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在戏曲艺术中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百戏之祖是什么

百戏之祖指的是昆曲。昆曲源于元末江苏的昆山,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戏剧剧种,与历史上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下面让我们进入昆曲的世界。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艺术形式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发展历史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到了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昆曲已经成为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地位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也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故有“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中国戏曲之母”的美称。

在我国有百戏之祖之称的剧种是

我国有百戏之祖之称的剧种是昆曲。昆曲集唱、念、打、舞、武术于一体,曲词优美、声腔婉转、表演细腻。

昆曲以鼓、板为声调,以曲笛、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以“中州韵”为唱法。昆剧的特点昆曲是融合了唱念做打和舞蹈、武术为一体的,它的曲词比较典雅,行腔婉转,表演也比较细腻,还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里边的一个曲种,昆剧唱腔是独特的“水磨腔”,也就是放慢拍子,延缓节奏,特点就是比较缠绵婉转,柔曼悠远,演唱时比较注重声音技巧上的控制。作为中国戏曲史上最完备的表演形式,昆剧有着深厚的底蕴和丰厚的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发展的结晶。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昆曲的表演也有其独特的体系和风格,它的突出特征是:强烈的抒情性,细腻的动作,以及歌唱和舞蹈的动作,都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百戏之祖是什么剧种,百戏之祖是什么戏

1.昆曲。 2.因为我国几乎所有剧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昆曲的滋养,所以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4.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 5.昆曲起源于元末江苏的昆山地区,被称为我国的“百戏之祖”。 6.昆曲和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但希腊和印度的戏剧都早已绝迹,只有昆曲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剧种。 7.昆曲的唱腔清柔婉转,表演动作细腻,且歌且舞,曲词典雅,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8.昆曲代表作: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哪个戏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祖”?

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昆剧参与其中。扩展资料昆曲发展历史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推动了他的发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出现大批作家和作品,并以苏州为中心向长江南北广泛传播。

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从明天启初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

从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折子戏的演出既删除了软散的场子,又选出剧中的一些精彩的段落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由于昆曲格律严格,文辞古奥典雅,使她逐渐脱离了世俗社会。

到乾隆末年,在北方昆曲的优势地位已经让位给后来兴起的花部乱弹了。

百戏之祖是哪个戏种?

昆曲

百戏之祖是昆曲。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

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故有“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中国戏曲之母”的美称。

百戏之祖是昆曲。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历史:

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苏州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

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到了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昆曲已经成为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地位:

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也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故有“百戏之祖,百戏之师”、“中国戏曲之母”的美称。

中国的百戏之祖是哪个?

1.昆曲是百戏之祖,源于元末江苏的昆山。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与历史上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但希腊和印度的戏剧都早已绝迹,只有昆剧至今仍活跃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

我国几乎所有剧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昆剧的滋养,所以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

1.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2.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百戏之祖是什么?

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

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昆曲的成长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成长,它对京剧和川剧、湘剧、越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是人们常常把昆剧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

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和音乐相结合,经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歌唱和改进,推动了他的发展,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嘉靖十年至二十年间,居住在太仓的魏良辅总结北曲演唱的艺术成就,吸取海盐、弋阳等腔的长处,对昆腔加以改革,总结出一系列唱曲理论,从而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这时的昆腔也只是清唱,闲雅整肃、清俊温润。

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

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万历末,昆腔传入北京,成为全国性剧种,称为“官腔”。

从明天启初到清康熙末,是昆曲蓬勃兴盛的时期。剧作家的新作品不断出现,表演艺术日趋成熟,行当分工越来越细致。

从演出形式看,由演出全本传奇,变为演出折子戏。折子戏的演出既删除了软散的场子,又选出剧中的一些精彩的段落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

折子戏以其生动的内容,细致的表演,多样的艺术风格弥补了当时剧本的冗长、拖沓、雷同的缺陷,给昆曲演出带来生动活泼的局面。出现了一批生、旦、净、丑本行为主的应工戏,是观众百看不厌的精品。

由于昆曲格律严格,文辞古奥典雅,使她逐渐脱离了世俗社会。到乾隆末年,在北方昆曲的优势地位已经让位给后来兴起的花部乱弹了。

被称为 "中国百戏之师" 的是哪个剧种?

昆曲作为中国的“百戏之祖”、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内外久负盛名。 由白先勇领衔,两岸三地合作打造,苏州昆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至今已于两岸四地巡演七十五场,直接进场观众超过十万人次,海内外媒体报道数以百计,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据介绍,《长生殿》由苏州昆剧院和台湾石头出版社联合制作,中国戏曲梅花奖“二度梅”得主王芳领衔主演,本剧自二〇〇四年二月在台湾成功首演后,经过两岸有关方面的通力合作,演出足迹已经遍及台湾、香港、北京、上海等地,至今已经演满四十一场,并曾获台湾地区最高奖“戏曲金钟奖”的殊荣,前不久还获得了本年度江苏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目大奖,展现出苏州昆曲的深厚韵味和魅力。

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

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继续浏览:

上一篇:好望角在哪?好望角在哪里

下一篇:尼泊尔在哪?尼泊尔的地理位置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