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首页 > 百科 > 京剧具有什么特点?京剧的特点

京剧具有什么特点?京剧的特点

最佳回答2022-11-16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其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京剧具有综合性、程序性、虚拟性、娱乐性这些特点。

1、综合性。在表演上将唱、念、做、打、舞有机结合起来,吸取了文学、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的精华,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综合艺术体系。

2、程序性。不论是在表演中的唱念做打、行当中的生旦净丑,还是舞台的布景、服装、音乐、脸谱等都有全面、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就是戏曲中各种程序的基础和内容。

京剧具有什么特点

3、虚拟性。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4、娱乐性。京剧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是人民大众的传统娱乐文化。

京剧的特点有哪些?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那么京剧的特点有哪些? 京剧的特点有哪些
1.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高度的规范和固定化,不同行当的唱念有各自不同的声腔,表演的动作,唱念做打等及服装,脸谱,道具等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
2.服装特点:纹样在戏装中,不仅是美饰,也具有象征意义。


3.综合性: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4.舞台和时空方式:京剧舞台过去没有大幕,观众一眼就能看清整个舞台。舞台上一般只有一张带“桌围”的桌子、两把带“椅披”的椅子,称为“一桌二椅“,桌围和椅披上都有装饰性的绣花。有时舞台上什么也没有。

后来在台前增加了大幕,演戏之前用它把舞台遮掩起来。
5.虚拟性:京剧的场景和道具相当简单,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演员在台上用高度虚拟化的表演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共鸣。
6.音乐的特点:京剧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

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坚毅的情绪;二黄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关于京剧的特点有哪些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京剧的特点

京剧的特点有韵味醇厚, 耐人寻味 ,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对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

它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 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

京剧有什么特点?

详细系统的回答很繁,就简答一下京剧的六大基本特点吧:
一.京剧唱腔的特点京剧的唱腔主要以著名的“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西皮腔”以其旋律色调明亮、华丽、尖锐,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二.京剧乐器的特点京剧常用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称武场伴奏)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锣鼓伴奏在京剧的音乐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唱、念、做、打时都离不开它。京剧锣鼓的特点是音响强烈、节奏鲜明,能够加强节奏,制造气氛。

京剧文场伴奏为管弦乐器,包括:京胡、京二胡、小三弦、月琴、笙、笛、海笛、唢呐等。
三.京剧脸谱的特点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

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四.京剧角色的特点京剧的角色类型俗称“行当”,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

它的富有装饰性和夸张性的人物造型-脸谱,是显示人物性格、辨认善恶忠奸的象征与其辉煌艳丽的头饰服装,都成为京剧独特的风格。
五.京剧的舞台特色京剧的舞台一般这样规制:台后挂彩绣底幕做为背景名叫“守旧”。台上一桌二椅,这样就给表演留下了较大的场地,使演员能够充分发挥表演艺术。舞台上少用实物,也有利于观众自由想象剧中的场景。


六.京剧的服饰特点京剧的服装,是一明代日常生活的服装为基础,参照了宋、元两代服装的样式,同时吸收了清代服装的某些特点,经过历代艺术家繁荣概括、提炼、美化形成的。可以说京剧服装融会了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服装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形成了美观、夸张、概括力强、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京剧服装大致可以分为五类:蟒、铍、靠、褶、衣。在这五类服装中,又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性别、性格、职业、经济状况等有更详细的区别。

以上京剧基本特点的简答供参考。

京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说起京剧大家肯定不会陌生,虽然说现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充斥很多的电子产品,并且京剧也不是很多人选择消遣娱乐的一项活动了,但依然会了解京剧,听说过京剧。因为它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作为国粹大家对于京剧的了解并不应该只是浅浅的一点,我们对京剧应该有更深入的了解,比如它是我们国家五大戏曲之一,同时在我国戏曲三鼎中也被列为榜首,也是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剧具有综合性京剧也是经历了风光的岁月而渐渐的被人遗忘,因此它的特点有很多,这篇文章只能够浅浅的跟大家分享一些京剧的特点。与时俱进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并不适合用在京剧身上,很多事物都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变化,但京剧是一个例外,它似乎一成不变,但似乎又有所改变。经济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大家欣赏京剧或者听京剧的话就会发现它有动作,有戏腔,有服装,有妆容,所以这就是它的综合性。

京剧它作为艺术同时也包含了其他的很多艺术,比如它涉及到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多种艺术,所以京剧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京剧具有程式化京剧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程式化。这个程式化指的并不是程序化,而是说京剧它有一定的规范和固定,京剧的表演过程以及它的表现形式都是非常规范的,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的规范化。

不同的声腔表演与表演的动作,服装,脸谱,使用的道具都是有着明确的规定,在学习京剧的时候也必须严格的遵守师傅的教导,所以大家可以发现很多时候京剧的动作都是一样的,这也是京剧的一种特点。虽然经济具有一定的程式化,但是它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一出不同的戏它们都有不同的风景和不同的作风。因为每一个人领略的程度不同,唱出来的感觉不同,所以对于京剧大家他们唱出来的都各有所长。

京剧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京剧的艺术特色有:
1.综合性。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高度的规范和固定化,不同行当的唱念有各自不同的声腔,表演的动作,唱念做打等及服装,脸谱,道具等都有相当明确的规定。
4.分类性京剧后来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型,但每个大类之中,又包含若干小类,所以实际上是把汉剧十种行当都包括在内了。不仅包括在内,而且更为细密严谨。唯一不同的是汉剧虽然有了生行,可他的主要行当是末,而不是生。

发展到京剧,生行就成为主要行当。
5.特殊的表现手法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京剧有哪些特性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

京剧综合性特征是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   舞台表演艺术有歌剧、话剧、哑剧和音乐剧等等。歌剧往往是只歌不舞;舞剧往往只舞不歌;话剧除了需要有丰富的表情外,就是台词;哑剧虽然也多是虚拟性表演,但是既不歌,也很少舞。

另外,从京剧的化妆、脸谱造型来看,颇具美术性、雕塑性;从京剧表现历史故事和古代名著上看,颇具历史性和文学性,应该说京剧综合性这一特征是很多艺术形式不能比拟的。  京剧艺术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艺术语言的感染,这也是京剧与西方歌剧、舞剧、话剧、哑剧、音乐剧的不同之处。因此,京剧艺术以其丰富的表演手段走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京剧的简要特点,粘贴资料的别进!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
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

京剧名称主要的有.那些特色

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国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它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

京剧脸谱(2张)

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青衣)、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为文丑与武丑。

京剧的特点是什么,京剧唱腔的特点及作用

京剧唱腔主要以著名的 “二黄”和“西皮”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关于这两大声腔的由来、形成与发展,在此不作考证和论述,仅就传统京剧唱腔的特点及作用做一介绍。

那么,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以老生唱腔为例,将“西皮”和“二黄”的主要特征简单作一描述和比较。

在旋律发展中,由于“西皮”跳进音程较多,整体音区偏高,其调式多以“宫”调式为主,因此,其旋律色调明亮、尖锐、华丽,用平缓节奏处理时,多表现明快、抒情的喜剧情节和愉悦的人物情绪。

用轻快或强劲节奏处理时,多表现热烈、激烈的戏剧场面和活泼、激动的人物情绪。相比之下,“二黄”则以级进音程为主,整体音区偏低,其调式多以“商”调式为主,其旋律的色调暗淡、凝重、平静,节奏缓慢时,多用来表现压抑的悲剧情节和忧郁的人物情绪;节奏强劲时,多表现压抑、悲壮的戏剧场面和凄楚、悲愤的人物情绪。

另外,“西皮”和“二黄”在入唱(或起唱)位置上有明显的不同。“西皮”的入唱位置在弱拍(如2/4节拍时,在弱拍入唱;4/4节拍时,在次强拍入唱)。“二黄”的入唱位置在强拍(任何节拍均如此)。

前者由于是弱拍入唱,且强弱关系时而模糊又时而清晰,增强了节奏的不稳定感和旋律的流动感,因此,西皮唱腔总是给人以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之感;后者由于是强拍入唱,强弱关系比较明确,节奏扎实、稳定,增强了旋律的凝重感和力度感,因此,二黄唱腔总是给人以沉静、悲凉之感。当然,这些只是它们最基本、最典型的特征,至于特殊情况的各种特殊处理也是存在的。

<a href=

京剧常用的伴奏乐器

  在京剧唱腔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声腔不仅派生了反调“西皮”和反调“二黄”,还吸收了一些其他地方剧种腔调,如[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娃娃调]、[汉调]等。

由于这些外来腔调在保持其原有结构和调性特点外,其旋律风格都不同程度地与“西皮”、“二黄”相近或相融,特别是胡琴的定弦和把位上分别相同于“皮黄”,故习惯地把这些强调分别归入“皮黄”列之中,如[二黄四平调]、[西皮娃娃调]、[西皮南梆子]、[二黄汉调]等。

谈到声腔的作用,不能不谈及到节奏的运用。京剧唱腔的节奏有其特有的表达方式,即由“板式”来确定。

其典型板式有:[原板](2/4节拍)、[慢板]、[三眼](4/4节拍)、[流水]、[快板](1/4节拍)、[散板]、[摇板](自由节拍)等。[原板]为基础(原形)板式,其它各板式是在[原板]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如[慢板]、[三眼]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加倍扩充,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丰富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更加丰满、华丽;而[流水]、[快板]则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进行收缩,再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简化旋律和节奏,使唱腔旋律和节奏更加简练朴实,增强了力度;又如[散板]、[摇板]是将[原板]的旋律和节奏根据唱词、情绪和速度的需要来自由伸展或紧缩,增强了唱腔表现力和戏剧效果。象其它类型的音乐一样,节奏越是缓慢,情绪越是趋于平稳、优雅,反之则越是活泼、激动。不同的板式与不同的声腔有机搭配,则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

京剧的声腔与板式进行各种有机搭配,形成了完整的京剧唱腔体系。分析京剧唱腔的表现功能,大致归类为三种,一是抒情性,二是叙事性,三是冲突性。腔多字少的多用于抒情性唱段,如《文昭关》中伍员唱段 [二黄慢板]“一轮明月照窗前”和《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唱段[二黄四平调慢板]“海岛冰轮初转腾”。而腔少字多则用于叙事性唱段,如《凤还巢》中程雪娥唱段[西皮原板]“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

而第三种“冲突性”唱腔之所以单独归为一类,是因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京剧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即人物之间产生戏剧冲突时进行激烈的对唱或联唱唱段。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与铁镜公主的对唱[西皮快板]“非是我这几日愁眉不展”。

京剧艺术表演特色有什么?

京剧艺术的特征首先表现出一种综合艺术的特征。在京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要完成得行云流水、赏心悦目是不容易的,必须做好唱、念、做、舞这些最扎实的基本功。

我们就以四功中的“舞”来说,京剧表演中的“舞”,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节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进行的。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做来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比如表现剧中两位将领交战的场面,观众常常看到,胜者一方好像并不急于去追击敌人,马上致对方于死地,而常常是在舞台上大耍花枪,尽情表演,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直到掌声四起;再比如京剧舞台上表现少女天真无邪、兴高采烈的样子时,演员经常是用快速跳跃的碎步下场,用这样的舞蹈姿态和行为动作,目的就是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状态。不仅如此,京剧表演中,还需要音乐、舞美、服装、化妆等诸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没有它们的配合,演员再好的演技都无法施展,再好的剧目都无法完成。

所以说,京剧这个艺术载体,容量广泛,包含着多种因素,需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共来同完成,因而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也正因如此,京剧舞台才给人一种花团锦簇、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

京剧的哪些艺术特色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之一,是中国戏曲文化的国粹典范,她特点鲜明,内涵丰富,技艺精湛。

无论是五颜六色长、幼、善、恶生动、分明的脸谱,还是那具有时代特色、五彩缤纷的京剧服饰;无论是丰富多彩、悦耳动听的京剧旋律;还是那极具艺术魅力的“四功五法”;无论是绚丽多彩、华灿至极的表演程式,还是那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流派;无论是各有千秋的名家名角,还是那丰富多彩、深刻刻画历史人物的故事情节……

所有这些无不渗透着艺术家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勤耕耘和深厚功底,无不独具引人入胜的无穷魅力.百年来兴盛不衰,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和异样的触动,真乃令人目眩神迷,为之感叹,回趣无穷。

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京剧无疑也是艺术含金量最高的舞台表演艺术,堪称是集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艺术于一体的最美的舞台表现形式。她承载了太多太多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典故、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

京剧流派的形成源于厚重的积淀

众所周知“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都是京剧界的流派,这些流派异彩纷呈,令人赏心悦目,流派艺术乃是国粹中的国粹,是难以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国宝。

如剧作家兼教育家、理论家的翁偶虹先生应程砚秋先生之约而作的《锁麟囊》,其剧目本身品位之高雅、佳句之叠出、结构之巧妙、张驰之有度、声腔之鲜明、技艺之高超,足以使该剧取得的艺术成就在程派剧目中独占魁首,堪称是创作剧本、创造程派的楷模。

再如,具有穿云裂石之胜、怡神醉心之气的尚派名剧《昭君出塞》和《失子惊疯》,之所以长年演出经久不衰,乃是尚派艺术“歌舞兼长,刚劲挺拔,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独有风格和艺术魅力引人入胜,她满足了人们对艺术美感的尽情愉悦和享受,从而征服了观众。

再比如,京剧有“千斤念白四两唱”的说法,马连良先生的念白可谓是独树一帜、登峰造极,即使今天看来,后人效仿马派念白都感到“可望而不可及”,可见其艺术巅峰非同小可、真是难以攀登的了。

京剧流派的形成有她深厚的历史积淀。

一个流派的形成乃是集百家之大成、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融合于一身的结晶,绝不是简单地继承某一派创始人或传人的艺术衣钵;任何一门流派艺术在表演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系统的、符合观众欣赏要求的理论根据和艺术创造,并在频繁的实践中得到了观众的理解、认可与熟悉,绝不是通过评选、大赛和某位专家的批准;所有的流派艺术大师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艺术积淀,通过博学、贯通、融合才能创造出流派;最后,建立以主演为中心的创造和表演团体,从编剧、演员、乐队、服装等多方面逐渐形成了统一的艺术风格。符合这三条创建出来的流派创始人才可能称得起大师,大师才能够牢牢地把握住京剧的走向。

所以,京剧流派艺术的出现是有她一套生长、成长的艺术规律的,不认真探究这个规律、遵循这个规律、认识这个规律、把握这个规律,只从表面上求“像”是不可能继承流派、也不可能传承流派的。

继续浏览:

上一篇:西岭雪山在哪里?西岭雪山在什么地方

下一篇:干洗的原理是什么?“干洗”的原理是什么

推荐问答

最新问答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如权利人发现存在误传其作品,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冀ICP备13011313号-3